基本信息
書名:競技參賽學(競技體育學係列教材)--院校通用教材
定價:40.00元
作者:田麥久 等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009407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這本教材中,我們首先對競技參賽理論的研究範疇作齣明確的界定。競技參賽理論,就是指導運動員針對特定比賽進行直接的準備、參加比賽以及賽後總結與調訓行為的理論。它的完整的理論體係包括“賽前準備”“參賽行為”以及“賽後認知與調訓”3個基本組成部分。教材含10章,分為4個闆塊,包括上述3個部分以及之前的“總論”闆塊。全書共約39萬字。
個闆塊為學科理論的概述,包括、二兩章。其中,章對競賽、參賽與競技參賽學的關係和競技參賽學理論體係作瞭簡明的概述;第二章提齣瞭指導競技參賽行為的9項原則。
第二個闆塊為賽前準備理論,包括第三、四兩章。第三章全麵論述競技參賽準備工作,包括狀態診斷、信息收集、目標設定、備戰方案、科技服務等內容;第四章則集中論及賽前的訓練準備。
第三個闆塊為參賽行為理論,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論及對競技參賽過程的全麵控製;第六章則集中論述“教練員的臨場指導”;第七章談“運動員參賽過程中的自我控製”;鑒於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普遍會産生復雜而敏感的心理變化,第八章專門論述瞭“運動員參賽過程中的心理乾預”。
第四個闆塊為“賽後認知與調訓”,包括第九、十兩章。章目分彆為“參賽總結與評價”以及“賽後的恢復與訓練”。
目錄
章 競賽、參賽與競技參賽學
節 運動競賽與競技參賽
一、運動競賽活動的定義與功能
(一)運動競賽活動釋義
(二)運動競賽活動的功能
二、競技參賽的定義與目標
(一)競技參賽的定義
(二)競技參賽的目標及其影響因素
(三)競技參賽目標的實現
第二節 競技參賽研究與競技參賽學的創立
一、競技參賽問題研究的現狀.
(一)競技參賽理論發展的明顯滯後
(二)競技參賽理論研究的起步
二、競技參賽學理論係統化的創立
(一)《運動訓練》教材與專著中的參賽理論章節
(二)競技參賽理論係統的構建
第二章 競技參賽原則
節 競技參賽原則概述
一、競技參賽原則與競技參賽規律
(一)競技參賽原則釋義
(二)競技參賽活動的客觀規律
二、競技參賽原則體係及其構建
(一)競技場上的行為規範以及相應原則的確立
(二)指導運動員獲得滿意競技錶現的原則的確立
(三)競技參賽原則體係的構建
第二節 指導參賽者行為規範的競技參賽原則
一、誠信參賽原則
(一)誠信參賽原則釋義
(二)誠信參賽原則的科學依據
(三)誠信參賽原則在競技參賽過程中的應用
二、遵規守紀參賽原則
(一)遵守規則規程參賽原則釋義
(二)遵守規則規程參賽原則的科學依據
(三)遵守規則規程參賽原則在參賽過程中的應用
三、積極進取爭勝求優原則
(一)積極進取爭勝求優原則釋義
(二)積極進取爭勝求優原則的科學依據
(三)積極進取爭勝求優原則在競技參賽過程中的應用
四、慎對傷病參賽原則
(一)慎對傷病參賽原則釋義
(二)慎對傷病參賽原則的科學依據
(三)慎對傷病參賽原則在競技參賽過程中的應用
第三節 指導參賽者獲得理想競技錶現的競技參賽原則
一、適宜參賽目標原則
(一)適宜參賽目標原則釋義
(二)適宜參賽目標原則的科學依據
(三)適宜參賽目標原則在競技參賽過程中的應用
二、競技狀態調控優先原則
(一)競技狀態調控優先原則釋義
(二)競技狀態調控優先原則的科學依據
(三)競技狀態調控優先原則在競技參賽過程中的應用
三、競技能力優化組閤原則
(一)競技能力優化組閤原則釋義
(二)競技能力優化組閤原則的科學依據
(三)競技能力優化組閤原則在競技參賽過程中的應用
四、冗餘備賽原則
……
第三章 竟技參賽準備
第四章 賽前訓練的組織與實施
第五章 音質參賽控製
第六章 教練員的臨場指導
第七章 運動員參賽過程中的自我控製
第八章 運動員參賽過程的心理乾預
第九章 參賽總結與評價
第十章 賽後恢復與訓練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田麥久,1940年生,山東青島人。曾任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常委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傢督學,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顧問,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全國少年田徑冠軍.1961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1982年獲德國科隆體育學院體育科學博士學位。
田麥久是我國現代運動訓練理論及競技參賽理論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提齣並創立“項群訓練理論”“翼項係數”理論、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的“雙子模型”。著(含主編)有《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運動訓練》《巧群訓練理》《體育發展戰略研究與學科建設》《競技參賽理論研究文集》等學術專著30餘部,發錶論文論述180餘篇,2000年、2006年主編全國高校《動訓練學》教材。曾獲*圖書、教材一等奬各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奬11項。1984年任中國殘疾人奧運會代錶團總教練,所訓練的乎雅麗、趙繼紅獲我國早的兩枚殘疾人奧運會。.迄今兄培養和在培養博士、項士、高訪學者計106名。
田麥久曾獲“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作齣突齣貢獻的留學迴國人員”稱號,體育界首批特殊津貼,北京市有突齣貢獻的科技、教育專傢稱號,德國體育科學學會“金彆針榮譽奬”,德國科隆體育大學奬。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我是一名即將進入體育院校的學生,身邊很多同學都已經開始涉獵一些專業的體育理論知識,而我則相對比較零散。這本書的“院校通用教材”標簽,讓我覺得它很有可能包含瞭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管理等多個方嚮的基礎內容,能夠為我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我平時比較喜歡閱讀一些理論性強的書籍,如果這本書的內容能夠詳實、邏輯清晰,並且輔以一些圖錶和案例分析,那將會對我非常有幫助。我設想,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不僅能瞭解到競技體育的基本原則,還能對體育産業的運作、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等方麵有更深入的瞭解,這對於我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會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一看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感。我本身是一名熱愛運動的大學生,一直對體育競技背後的科學原理和訓練方法充滿好奇。在瞭解到這本書的齣版信息後,我立刻被它“院校通用教材”的定位所吸引,覺得它應該能係統地解答我在日常訓練中遇到的各種疑惑。雖然我還沒有開始深入閱讀,但僅僅從目錄和前言中,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編排上的精心。他對各個章節的劃分,似乎是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應用的邏輯遞進,這對於我這樣初次接觸係統體育科學學習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我尤其期待關於“運動生理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的章節,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科學地調整自己的訓練強度和動作模式,避免受傷,並且最大化訓練效果。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我對體育競技的理解將不再停留在錶麵的技術動作,而是能夠上升到更深層次的科學認知。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為所有對競技體育懷有熱情的學生量身定做的一份指南。我一直對體育背後的“為什麼”充滿疑問,為什麼運動員會選擇某種訓練方式?為什麼他們的身體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為什麼在比賽中會齣現某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我相信這本書能夠解答我的這些疑問。它的“競技參賽學”這個書名,直接點齣瞭核心主題,讓我覺得它會深入探討如何在競技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到關於戰術分析、數據統計、以及如何根據對手特點製定比賽策略的內容。這些都是我在觀看體育比賽時常常會思考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科學的解答,那將極大地提升我對體育的理解和欣賞水平。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體育賽事的觀眾,我總覺得在比賽的背後,存在著一套更為宏觀和係統性的知識體係。這本書的齣現,似乎就是為瞭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我期待它能夠係統地介紹競技體育的各個組成部分,例如運動員的選拔、訓練體係的構建、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以及運動競賽規則的演變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比如分析某個著名運動員是如何通過科學的訓練達到巔峰狀態的,或者某個國傢是如何構建其競技體育體係的。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體育科技的應用,比如運動裝備的革新、運動錶現監測技術的發展等,那就更加完美瞭。總而言之,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競技體育的魅力和運作機製。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但“競技參賽學”這個詞又帶著一股實戰的張力,讓我覺得它並非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我一直對如何將科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體育訓練中非常感興趣。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如何製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如何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技術特點和心理狀態進行調整。我也會關注書中關於運動營養學和運動心理學的內容,因為我知道這兩方麵對於運動員的競技狀態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賽前心理調整、賽中心理應對的技巧,以及賽後心理恢復的建議,那將對我非常有啓發。我相信,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競技體育的勝利,不僅僅是體能和技術的較量,更是智慧和意誌的博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