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当代中国边疆 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广西卷(辑)
定价:168.00元
作者:郑一省,蒋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097127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1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本《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广西卷(辑共4册)》由厉声主编。四册的内容分别是:
《一个移植在海滨的村庄》:对华侨渔业新村的基本情况、基层政权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民族与宗教、文教卫生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并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撰写了本书。
《国门村》:本书结构较为严谨,内容丰满,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中礼屯的历史沿革及目前的现实情况,尤其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该屯的发展过程。此外,附录的一份专题报告亦颇具特色。
《兴边富民新壮村》对其龙村的基本情况、基层政权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民族与宗教、文教卫生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并以该课题组所掌握的文献、统计数据、口头采访等相关材料为基础,撰写了本书。
《短衣壮的家乡》对板价屯的基本情况、基层政权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民族与宗教、文教卫生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并以该课题组所掌握的文献、统计数据、口头采访等相关材料为基础,撰写了本书。尤其是,作者注重对板价屯的历史与现状作比较调研,真切地反映了板价屯村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变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目录
一个移植在海滨的村庄
序 言
章 基本情况
节 自然概况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人口概况
第二章 政权建设
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二节 村民自治与法制建设
第三章 经济发展
节 概况与资源
第二节 生产布局
第三节 海港市场与鱼货交易
第四节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社会发展
节 社会结构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
第三节 风俗习惯
第五章 民族与宗教
节 民族
第二节 宗教信仰与禁忌
第六章 文教卫生
节 教育
第二节 民间艺术与体育
第三节 科学技术
附 录 华侨渔业新村专题调研报告
专题调研报告一 企沙镇华侨渔业新村调研报告
专题调研报告二 稳定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后 记
国门村
兴边富民新壮村
短衣壮的家乡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厚重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学术分量。我记得拿到包裹的时候,就忍不住先摸了摸封面,油墨的触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覆膜感。内页的排版也做得相当考究,字体选择和行距的把握都体现了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在如今很多学术著作都追求快速出版、牺牲阅读体验的时代,能看到这样一本如此注重“手感”和“视觉享受”的书,实属难得。这无疑为那些需要长时间沉浸在文本中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阅读界面。装帧的艺术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它暗示着内容本身是经过精心雕琢和严肃对待的。我对这种对实体书本体价值的尊重,总是抱有好感。
评分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构建叙事逻辑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厚的历史洞察力。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一些看似寻常的村落故事背后所折射出的宏大历史变迁所震撼。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田野调查的素材,而是将个体经验、地域特色与国家层面的政策演变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种穿插的手法,使得即便是对特定区域研究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清晰地把握住脉络。尤其是在论述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的章节,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仿佛带着读者亲身走进了那些古老的宗祠和现代化的新居,去感受时间在不同社会肌理上留下的独特印记。整体的论证过程,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读起来酣畅淋漓,绝非是那种堆砌资料的流水账式记录。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来说,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兼具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感染力。这一点在学术著作中并不常见,很多专业书籍为了追求客观性,往往会牺牲掉文字的美感,读起来枯燥乏味。但在这本书里,即使是描述最复杂的人口流动数据或者最微妙的权力关系时,作者的遣词造句依然保持着一种克制而优雅的节奏。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场景描写的片段,那种画面感极强,仿佛能闻到山间的湿气和稻谷的清香。这种将冷峻的社会科学分析与富有温度的田野观察融合在一起的文字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只会关注纯理论的学者,也能从中获得愉悦,同时也让普通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进入复杂的议题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量之庞大,简直令人咋舌。我能想象到作者和团队在田野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从大量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到细致入微的地理测量数据,再到对地方志的反复比对,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这种对基础材料的尊重和对现场的深度介入,为全书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可靠性基础。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特定区域社会变迁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原始资料和一手观察,其价值不亚于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不仅仅是结论的呈现,更是研究过程本身的展示,让读者能够理解,这些看似清晰的结论,背后是无数次往返奔波和无数次耐心对话的结果。这种对“过程”的尊重,是衡量一部优秀田野调查报告的关键标准,而本书无疑做到了极致。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聚焦于“典型村落”的调研报告抱持着一丝审慎的态度,担心内容会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整体的理论框架。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在微观层面的扎实,支撑起了宏观的解释力。每一次对某个具体村庄生活习俗的描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被赋予了明确的时代背景和地域共性。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使得研究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和可验证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完成了一次高效的地理和人文考察,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枚精确的透镜,聚焦在特定议题上,让人不禁停下来思考: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究竟保留了什么,又不得不舍弃了什么?这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