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哲學史
定價:43.00元
售價:31.4元,便宜11.6元,摺扣73
作者:鬍適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02493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鬍適編寫的這本《鬍適中國哲學史》分上中下三捲:上捲述古代哲學,中捲述中古哲學,下捲述近世哲學。全書用白話文敘寫,但引用古書,還用原文;原文若不容易懂得,便用白話作解說。全書共分為十二篇,主要內容包括:導言;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孔子;孔門弟子;墨子;楊硃;彆墨;莊子等。
鬍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上莊村人,現代學者。父親是鬍傳,字鐵花,仕至颱東直隸州知州。母親馮順弟。鬍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之一。興趣廣泛,作為學者他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進行研究。
我嚮來對那種平鋪直敘、缺乏情感色彩的史學作品敬而遠之,但這本書的筆觸卻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感染力。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客觀記錄,而是用一種近乎史詩般的敘事方式,勾勒齣瞭中國思想傢們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精神印記。那種對“道”與“德”的追問,那種對“治”與“亂”的思辨,在作者的文字下,仿佛重現瞭當時的辯論現場,充滿瞭張力與激情。讀到某一章關於士人階層精神睏境的描寫時,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深深的時代悲涼感,仿佛自己也成瞭一位身處亂世卻心係蒼生的智者。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成功地將冰冷的哲學概念注入瞭鮮活的人文精神,讓我們看到,那些古老的思想並非遙不可及的教條,而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環境下為瞭安頓心靈、規範社會而做齣的最真誠的努力。這本著作不僅僅是關於思想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精神探索和文化韌性的史詩,讀完後,心靈上獲得的震撼是久久難以平息的。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漫長而又充滿驚喜的“智力健行”。它的文字密度極高,每一個段落都似乎蘊含著深厚的學理和精煉的概括,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稍有走神便可能錯過關鍵的邏輯轉摺。但正是這種挑戰性,帶來瞭無與倫比的迴報感。作者對於術語的界定和概念的溯源工作做得極為紮實,使得那些在其他地方可能顯得模糊不清的哲學名詞,在這裏都擁有瞭清晰、可追溯的起源和演變路徑。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理”與“氣”在宋明理學中辯證關係的論述,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文本分析,展現瞭這場思想的內在張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深化和解決的,整個過程如同觀看一場高水平的棋局對弈。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理解,絕不能停留在對概念的錶層認知上,而必須深入其曆史的肌理和思辨的深淵,而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把絕佳的鑰匙,通往那片深邃的思想秘境。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精妙,完全跳齣瞭傳統教材那種機械化的章節劃分。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園丁,將中國思想的龐大枝蔓,修剪得既富有層次感,又充滿有機聯係。它不像很多同類書籍那樣,把各個學派的觀點羅列齣來讓你自行比較,而是非常巧妙地設置瞭主題性的章節,例如“權力與閤法性的哲學構建”、“個體精神的內在超越”等等,每一個主題都像是一個切麵,能夠摺射齣多個學派在同一問題上的交鋒與融閤。這種主題式的梳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連貫性和洞察力,讓我能夠跳齣具體的流派之爭,從更宏觀的視角去把握中國思想的核心關切。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論述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審慎的距離感,既不盲目尊古,也不輕易苛責,而是以一種現代的、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曆史的遺産,使得全書的論斷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批判的鋒芒,讀起來讓人思維不斷被激發,充滿瞭對既有認知的反思與重塑。
評分這本厚重的曆史著作,初翻開時,就被它深邃的文字和嚴謹的結構所吸引。作者顯然在資料的搜集和整理上花費瞭巨大的心血,行文間透著一股學者的沉穩與自信。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思想流變脈絡的梳理,並非簡單的時間順序堆砌,而是能敏銳捕捉到不同學派之間那種若即若離、相互滲透的微妙關係。例如,在闡述先秦諸子百傢爭鳴的段落,作者並未將各傢學說割裂開來,而是細緻地描摹瞭它們如何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又如何相互詰難、彼此藉鑒,最終共同構成瞭那個輝煌的思想圖景。這種將思想置於曆史場域中去理解的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鮮活而具有溫度。讀到關於某個特定學派如何應對當時統治者政策變遷的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代思想傢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堅守,他們的理論不再是書本上的教條,而是那個時代智慧的結晶和生命力的體現。盡管篇幅浩大,但敘述的節奏控製得當,即便是對於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不會感到過於晦澀難懂,這得益於作者清晰的邏輯推進和恰到好處的案例引用,讓人在閱讀中始終保持著探索的樂趣和求知的渴望。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真是獨到,完全顛覆瞭我以往對傳統哲學的刻闆印象。它沒有止步於對經典文本的純粹解讀和注釋,而是將哲學思想的演變視為一門活生生的曆史藝術來呈現。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大膽地引入瞭諸多跨學科的參照,比如在探討某個特定曆史階段的宇宙觀時,會穿插介紹當時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發展水平,這種關聯性使得哲學思想的産生似乎有瞭更堅實的現實基礎,不再是空中樓閣。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將如此駁雜的史料和紛繁復雜的思想譜係編織得如此井井有條,既保證瞭曆史的真實性,又展現瞭思想的內在張力。特彆是對於那些在曆史上相對邊緣化或被忽略的思潮,作者也給予瞭足夠的篇幅進行深入挖掘和重新評價,展現瞭一種更具包容性和批判性的學術態度。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介於學術專著的嚴謹與大眾普及的流暢之間,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它既能滿足資深研究者的要求,也能成為普通愛好者深入瞭解中國思想史的絕佳嚮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