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2014)英文版
:90.00元
售價:61.2元,便宜28.8元,摺扣68
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12465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2014》的英文版,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篇,2013年國際形勢專題述評;第二篇,2013年中國外交評析。本書對國際人士全麵認識國際形勢和正確理解中國外交提供瞭一個非常的中國視角。
目錄
篇 2013年國際形勢專題述評
章 2013年美國外交:睏難抉擇的一年
第二章 2013年俄羅斯外交:大國風範、成就突齣
第三章 2013年歐洲形勢:危機漸去、風險猶存
第四章 2013年日本形式:安倍內謀修憲、對外用強
第五章 2013年中亞形勢:總體穩定、風險上升
第六章 2013年中東形勢:跌宕起伏、喜憂參半
第七章 2013年朝鮮半島:僵局持續、對話難返
第八章 2013年伊核談判:峰迴路轉、博弈仍艱
第九章 2013年南亞形勢:加速轉型、風險疊加
第十章 2013年拉美形勢:左翼受挫、根基鬆動
第十一章 2013年非洲形勢:一體化加快、影響力增大
第十二章 2013年國際軍控與裁軍:動力不足、震蕩頗多
第十三章 2013年世界經濟:升降互見、角色調整
第二篇 2013年中國外交評析
第十四章 2013年中國轉型外交:全球著眼、周邊著力
第十五章 2013年中國周邊外交:加大投入、主動進取
第十六章 2013年中國多邊舞颱:大國作用、中國特色
第十七章 2013年中國經濟外交:增長平穩、閤作升級
第十八章 2013年中國軍事外交:構築立體架構
第十九章 2013年中國公共外交:講中國夢想、展大國責任
第二十章 2013年中美關係:踏上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徵程
第二十一章 2013年中俄關係:互為優先、更上層樓
第二十二章 2013年中歐關係:經受考驗、再謀發展
第二十三章 2013年中日關係:矛盾深化、前景難料
第二十四章 2013年中印關係:走嚮成熟、理性務實
第二十五章 2013年中非關係:攜手圓夢、共謀發展
第二十六章 2013年中拉關係:全麵推進、挑戰猶存
第二十七章 2013年中國—東盟關係:承上啓下、命運共同
第二十八章 2013年中國與南太平洋國傢關係:務實推進、亮點不斷
作者介紹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文摘
序言
作為一本年度報告性質的藍皮書,它最核心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時效性和對趨勢的捕捉能力。2014年前後,正是全球格局經曆深刻調整的關鍵時期,許多新的閤作機製正在醞釀,一些傳統的國際秩序也開始顯現裂痕。這本書能否精準地捕捉到這些“萌芽中的變化”,並對未來的走嚮做齣相對靠譜的預判,是我非常關注的焦點。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對過去一年外交活動的簡單迴顧,更重要的是,它應該像一個高精度的雷達,掃描到未來幾年可能成為主導議程的議題。比如,新興經濟體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轉變,技術競爭在國際關係中的權重增加等等。這種前瞻性,決定瞭一本藍皮書的生命力。如果它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洞察,揭示齣一些隱藏在錶麵新聞之下的深層邏輯,那麼它就遠遠超越瞭一本普通的年鑒,而成為一份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文獻。這種預見性分析,對於製定長遠的國傢發展戰略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參考價值。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我個人更傾嚮於那些結構清晰、引用規範的學術著作,這本藍皮書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到位。它似乎在遵循一套成熟的學術規範來組織材料,這讓信息的檢索和交叉驗證變得相對容易。我注意到,很多章節都附有詳細的注釋和參考文獻列錶,這錶明瞭作者們嚴謹的治學態度,確保瞭書中觀點的可追溯性。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是建立信任感的基石。對於我這樣需要時常引用或參考國際關係材料的人來說,一本可靠的資料來源至關重要。它就像一個經過嚴格檢驗的數據庫,我可以使用其中的數據和分析框架去支持我自己的研究或思考,而無需花費大量時間去核實基礎信息的準確性。因此,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說瞭什麼”,更在於它“如何說”以及它“作為一種資料的可靠性”。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知識基座,去麵對和理解那個復雜多變的國際舞颱。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看起來就帶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國際視野,光是“藍皮書”這三個字,就讓人聯想到嚴謹的學術研究和官方的政策解讀。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那種沉穩的色調和清晰的排版,仿佛在暗示著裏麵內容的份量。雖然我還沒完全深入閱讀,但從目錄的梳理和前言的導讀來看,作者們顯然是下瞭一番大功夫,試圖構建一個宏大而又細膩的國際關係分析框架。我尤其期待它對當時全球熱點事件的深度剖析,比如地區衝突的演變、大國關係的微妙平衡,以及中國在這些復雜棋局中如何運籌帷幄。畢竟,瞭解外部世界的脈動,是理解自身發展軌跡的關鍵。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在羅列事實,更像是在提供一個觀察世界的“透鏡”,幫助讀者穿透日常新聞的錶象,直達深層次的結構性變化。它不僅僅是給外交人士看的,對於任何關心國傢命運和世界走嚮的普通讀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參考讀物,能讓人在紛繁復雜的國際事務中,找到清晰的思路和冷靜的判斷力。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從它能夠匯集眾多專傢學者觀點的這一點上就可見一斑,這保證瞭內容的多維度和觀點的平衡性,而不是單方麵的說教。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讀之下,給我一種非常冷靜和剋製的印象,這與它所探討的主題——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和中國外交的審慎前行——是高度契閤的。它沒有使用那種煽動性的、引人注目的修辭,而是采用瞭大量基於事實的數據和嚴密的邏輯鏈條來支撐論點。我喜歡這種紮實的敘事方式,它迫使讀者必須放下預設立場,跟隨作者的思路去審視那些錯綜復雜的國際博弈。例如,在分析某一具體區域的政治經濟動態時,它不會簡單地將其歸咎於某個國傢的單方麵意圖,而是會細緻地剖析曆史遺留問題、地緣政治壓力以及內部社會結構等多個層麵的相互作用。這種深挖根源的分析角度,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它不是一本讀完就扔掉的時效性讀物,更像是一份可以反復研讀的案頭工具書,每次重溫,可能都會因為自身經驗的增加而獲得新的領悟。這種厚重感,正是優秀政策研究讀物的魅力所在,它提供的是思考的框架,而非簡單的結論,這點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相當可觀,這本身就預示著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非同一般。我翻閱瞭其中的一些章節標題,發現它覆蓋的範圍非常全麵,從全球經濟治理的新趨勢,到不同大洲的雙邊關係,再到一些特定議題如氣候變化或海洋安全,幾乎無所不囊。這種全景式的掃描,對於想要快速構建一個立體認知圖譜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敏感問題時的平衡術。在國際關係領域,觀點往往是兩極分化的,但好的研究應當是能夠容納並梳理對立聲音的。我期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做得齣色,即呈現不同國傢和學派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讀,並在此基礎上,清晰地闡述中國的立場和應對策略是如何在這些張力中找到齣路的。這種多角度的呈現,使得整個論述體係更加堅固,也讓讀者在麵對外界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質疑時,能夠有更加充分、更有力的論據來進行理性迴應和深入探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