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的没落全译本(上下册)
定价:99.80元
作者:(德)斯宾格勒 ,吴琼 郑利强 策划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26237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内容提要
《西方的没落》素有“历史博物馆”之称,是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的力作。在本书中,斯宾格勒认为,当西方以物质文明为主的时代兴起,以精神文化为主的时代也就逐渐衰落了。并以此为出发点,斯宾格勒称:中国是从秦汉时始没落的,印度是从阿育王时始没落的,希腊是从亚历山大大帝时始没落的,中东是从时始没落的,西方是从拿破仑时始没落的……斯宾格勒的史学观点,既对汤因比这样的历史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又被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利用,我们今天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读这本书,进行批判的思考。
斯宾格勒,这个现代德国心灵的重要表征,把歌德式的观相方法和尼采式的批判精神结合在一起,从宏大的文化比较形态学的角度,通过对西方文化的精神逻辑和时代症状的描述,预言西方文化终将走向没落。自他以后,这一末世启示录的论调就犹如一个原始的创伤,深深地刻印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路程中,其先知般的声音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仍可唤起一种自省的激情。
目录
译者导言
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章 导言
著作的范围
世界历史的形态学
一种新哲学
历史为谁而写?
古典人与印度人的非历史
埃及的数字与死者的火葬
世界历史的常规框架(古代、中古、近代)
它的源头
它的破产
欧洲不是重心
的历史方法就是歌德的方法
我们自己与罗马人
尼采与蒙森
文明的问题
组后的阶段帝国主义
我们的基本观念的必然性和范围
它与当代哲学的关系
哲学的后任务
本书的成因
第二章 数字的意义
基本概念
数字作 规定范围的记号
每一文化皆有共自身的数学
古典世界中数字作为度量
阿里斯塔库斯
丢番图与阿拉伯数字
西方文化中数字作为函数
世界恐惧与世图渴望
几何学与算术
有限的观念
对视觉范围的象征性的空间世界
后的或然性
第三章 世界历史的问题(A)观相的与系统的
哥白尼方法
历史与自然
形式与定律
观相的与系统的
文化作为有机体
内在形式、发展速度、绵延期
同源
“同时代”的意思
第四章 世界历史的问题(B)命运观念与因果原则
逻辑的、有机的和无机的
……
第五章 大宇宙(A)世界图像的象征主义与空间问题
第六章 大宇宙(B)阿波罗式、浮士德式与麻葛式的心灵
第七章 音乐与雕塑(A)形式的艺术
第八章 音乐与雕塑(B)裸像与肖像
第九章 心灵意象与生命感(A)论心灵的形式
第十章 心灵意象与生命感(B)佛教、斯多葛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 浮士德式与阿波罗式的自然知识
历史比较形态学图表
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作者:斯宾格勒,哲学家、文学家,这个名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斯宾格勒与汉语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那部振聋发聩之作《西方的没落》曾经让汉语世界的几代知识分子几度兴奋,又几度沮丧。在履历上,斯宾格勒比前面的几位都要简单明了。1880年出生于一个邮政官员的家庭,先后曾就读于哈雷、慕尼黑、柏林等大学,后以赫拉克利特为博士论题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先是在中学任教,后专事学术研究和私人写作。主要著作除了前面提到的《西方的没落》之外,还有《普鲁士的精神与社会主义》、《人与技术》等。
译者:吴琼,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主要学术兴趣在美学、西方哲学、文化研究及批评。
文摘
序言
《西方的没落》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壮感。当我最终拥有了这套全译本(上下册)时,内心涌现的并非立即阅读的冲动,而是一种对即将展开的宏大叙事的敬畏。我深知,这绝非一本轻松读物,它是一场思想的远征,一场对人类文明深刻根源的探寻。我一直对那些试图构建普适性历史规律的著作深感兴趣,尽管我知道任何理论都可能存在局限性,但它们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当下的时间坐标,去审视文明的整体生命周期。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跟随斯宾格勒的笔触,去感受西方文明从勃达到衰落的每一个阶段,理解那些驱动文明变迁的深层力量。我设想,这会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对话,一场与伟大思想家跨越时空的交流。
评分自从在书架上瞥见《西方没落(全译本)》那醒目的标题,它便如同一块磁石般吸引着我。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时代脉搏、预测文明走向的著作充满敬意,而斯宾格勒的名字,早已与“深刻”、“宏大”、“预言”等词语紧密相连。我并非历史学家,也非哲学研究者,但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始终抱有浓厚的好奇心。总觉得,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甚至窥见未来的轮廓。这套上下册的译本,给予了我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的承诺,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我喜欢想象自己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观察着不同文明的潮起潮落,思考着它们为何会繁荣,又为何会衰败。斯宾格勒的理论,正如同一张精密的诊断图,试图揭示西方文明的“病症”所在。我期待着,通过他的视角,能够看到那些我从未察觉的联系和规律,能够对“文明”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次有幸入手了《西方没落》的上下册全译本,着实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先前对这本书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二手信息和一些零星的评论中,知道它是一部关于西方文明命运的宏大论著,但具体内容和深度却知之甚少。拿到书后,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和精良。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以及装帧的考究,都让我觉得物有所值。我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读者,但一本承载着如此深远思想的书籍,能有如此细致的制作,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的体验。我设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如何一点点地啃读这本书,如何让斯宾格勒的思想在我的脑海中落地生根。或许我会选择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咖啡,让思绪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并从中汲取力量。我对于“策划”这个词也颇感兴趣,这表明了译者和出版方在呈现这部经典时所付出的努力,这让我更加期待作者原有的深刻思想能够被准确而完整地传达。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精神的启迪。当我第一次看到《西方的没落(全译本)》这套书时,我便被它所蕴含的沉甸甸的哲学分量所吸引。我尤其看重“全译本”这三个字,它意味着我将有机会接触到作者最原始、最完整、最未经过删减的思想。我常常在想,在那个历史的转折点,斯宾格勒是如何构建出如此宏大的文明史观的?他的理论体系,是如何在当时的世界背景下,对“西方”这个概念进行了如此深刻的解构和分析?我并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读者,我更喜欢慢慢品味一本好书,让它的思想如同涓涓细流,一点点渗透到我的认知深处。我期待着,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与作者的思想进行对话,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评分一直以来,《西方的没落》这个名字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萦绕在我的书架上,却迟迟未曾开启。当终于拿到这套全译本,沉甸甸的纸张和烫金的标题,都预示着一场思想的洗礼即将来临。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翻开它时的心情,是一种既期待又有些畏惧的复杂情绪。期待的是,它承载了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想必能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洞见;畏惧的是,书中那宏大的叙事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是否会让我望而却步。我并非专业学者,但对历史的脉络和文明的兴衰总有着一股莫名的好奇。我总觉得,理解一个时代的终结,或许是通往理解下一个时代开始的钥匙。这套书的封面设计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几个世纪的沧桑。拿到书的那个下午,我没有急于阅读,而是就着一杯热茶,静静地端详着这本书,想象着作者斯宾格勒当年是如何怀揣着怎样的心情,在动荡的年代里,构思出这样一部巨著。他笔下的“西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勾起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