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定价:28.00元
作者:傅景亮,傅璇琮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51900300
字数:
页码:16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香文化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渗透在生活的诸多方面。伴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认识、去了解香的相关文化。
目录
章 香文化史
节 始升:萌发于先秦
远古的
炉香:5000年前的薰炉
商:柴祭、燎祭、香酒
西周春秋:燔柴、燃萧等祭礼
佩香、薰香等生活用香·战国薰炉
熏焚草木祛辟各种“虫”物
品类繁多的香药
歌之咏之·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香气养性的观念
第二节 博山炉暖:初成于秦汉
王族流行薰香·宫廷礼制
香药的增加:沉香、青木香、苏合香等
生活用香
香具·博山炉·薰球
和香
早期道教用香
汉武帝与香
咏香诗文·朱火青烟
第三节 香光庄严:成长于六朝
香药的丰富·异物志
和香的普及·香方·范晔
香药用于医疗·葛洪·陶弘景
梁武帝沉香祭天·曹操铜雀分香
薰衣傅粉,荀令留香
道教的香
佛教的香
志怪小说中的香·拾遗记
香具·青瓷
咏香诗赋·燎薰炉兮炳明烛
第四节 盛世流芳:完备于隋唐
香药之充足
礼制之香·朝堂薰香·科举考场焚香
法门寺的香具
香品的丰富与精良·《千金方》
佩戴·含服·养颜
香药用于医疗
鉴真东渡
宫庭用香侈丽
香具
咏香诗文·盛气光引炉烟
第五节 巷陌飘香:鼎盛于宋元
香药专卖·市舶司·香药库·御香局
文人·咏香·制香·着香
宫廷·祭祀焚香
香品制作·印香·线香
香墨·香茶
市井生活·香铺·香婆·宴会用香
香具
医家喜用香药
《西厢记》余香满口
第六节 香满红楼:广行于明清
香药的输入·朝贡贸易·葡萄牙商人
龙涎香与澳门·沉香与香港
薰香之盛·宫廷·文人
线香·龙挂香·棒香
香具·香筒、卧炉等·宣德炉
咏香·香令人幽
群香缥缈《红楼梦》
近世之香
第二章 香药
一、沉香
二、檀香
三、龙涎香
四、龙脑香
五、麝香
六、丁香
七、乳香
八、苏合香
九、安息香
十、降真香
十一、郁金香
第三章 香品
节 中国传统香
祭祀用香与生活用香
生活用香为主导
香气养性的理念
原料·炮制·配方
传统香的发展
第二节 香品的种类
据原料的天然属性划分
据形态特征划分
据工艺特征划分
据香方划分
据主体原料划分
据香气特征划分
据基本功能(及用途)划分
据使用方法划分
据烟气特征划分
据原料的品种数量划分
第三节 天然香与合成香
天然香料
合成香料
天然香料的作用
合成香料与天然香料的差异
第四节 香品的鉴别
原料的天然属性
配方
制作工艺
香气
香品外观
第五节 香品的使用
篆香
隔火薰香
祭祀用香
修炼用香
药用香品
香品贮藏
第四章 香具
节 香具的家族
其他香具
第二节 香炉的样式
整体样式
局部样式
装饰工艺
第三节 云烟缭绕的山海——博山炉
第四节 珠光宝色的传奇——宣德炉
第五章 佛教与香
节 尊贵的香
香与智慧相通
香为修持的法门
香为供养
香培扶灵根
以香疗病
种类丰富
第二节 妙香与佛法
香光庄严
戒香
五分法身之香
众香国
卖香长者向善财童子说香
出异香的法师
因供养檀香而成道的阿罗汉
第三节 殊胜的供养
第四节 上香的仪轨
第六章 文人与香
节 文人与香
文人以香养性
用香与推动用香
诗意盎然
制香·赠香·着香
咏香·和诗之香·名作之香
第二节 文坛轶事
秦嘉寄香传情
刁存口含鸡舌香
贾充闻香嫁女
徐铉焚香伴月
欧阳修香饼来迟
蔡京香云滚滚
梅询一身浓香
于谦两袖清风
含章殿下育梅魂(传说)
第三节 历代咏香诗文
先秦·两汉
魏晋南北朝
唐·五代
宋·元
明·清
第四节 散文:林语堂、许地山、林清玄
林语堂·《烟和香》
许地山·《香》
林清玄·《沉香三盏》
林清玄·《鸳鸯香炉》
林清玄·《沉水香》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我一直坚信,一个民族的根基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国粹”二字,更是让我看到了它所承载的珍贵价值。《香文化》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常常出现在古装剧、文学作品中,陌生则是因为我对其具体的内涵和发展脉络知之甚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香文化的入门指南,为我系统地梳理香的起源、发展、流派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香品鉴赏的知识,比如如何分辨不同香材的品质,如何理解香的层次和变化。更深层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思考香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比如“清、静、和、雅”的香道精神,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养生观念相互关联。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尝试将这份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我的现代生活中。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浓厚兴趣。从书法、绘画到诗词歌赋,我总觉得那里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东方智慧和审美情趣。而“香文化”,对我而言,是其中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但也正是这份陌生,激起了我强烈的探索欲望。我希望《阅读中华国粹》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长者,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揭示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详细介绍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香的认识和运用,从古代的祭祀、养生,到后来的文人雅集、禅修冥想,每一种场景下,香的意义和选择都会有所不同。我希望它能帮我理清那些复杂的香品种类,比如沉香、檀香,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香韵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意境,让我们明白,焚香不仅仅是一种气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评分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我对“香文化”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像是一种需要专业知识才能触及的领域。然而,《阅读中华国粹》这个副标题,又让我觉得亲切,国粹二字总能勾起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位温柔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那个充满烟火气息与人文底蕴的香的世界。我不期望它能让我立刻成为香道大师,但至少,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那些零散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古人如此钟爱焚香?香品究竟有多少种,它们又各自有着怎样的故事?在不同的场合,香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历史典故和生活场景,将那些原本显得神秘的香文化,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到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品香论道的?或者,香在宫廷、寺庙、市井生活中分别有着怎样的不同应用?我更希望,它能引导我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份与香相伴的宁静与雅致,以及这种文化遗产对我们当下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启示。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纯粹是被它朴实却富有深度的书名所吸引。《香文化》本身就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阅读中华国粹》更是点明了其价值所在。我一直认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像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香”,似乎是这佳酿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能触动感官的那个分子。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知道”香文化,更能“感受”到它。或许,书中会描绘出古代人们焚香祈福的庄重,亦或是闺阁中女子点燃心爱的香丸,静待郎君归来的旖旎。我期待着,通过书中的文字,我能闻到那仿佛穿越千年的香气,感受到那份宁静致远的心境。这本书,不应该只是枯燥的知识堆砌,更应该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对传统美学的重新发现。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欣赏香、如何在家中简单实践香道的小建议,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份属于自己的“国粹”情怀。
评分购买这本书,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心。《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这个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包罗万象,又充满了东方特有的韵味。我一直对那些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符号充满了向往,而“香”无疑就是其中一个最能引发联想的意象。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窥探到那个遥远而又迷人的世界。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香的起源,比如香料的采集、制作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融入中国社会的。我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历史上那些与香有关的著名人物和事件,例如,某个皇帝如何因为焚香而获得灵感,或者某位诗人是如何在香烟缭绕中写出千古名句。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理解,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香”不仅仅是历史的尘埃,更能成为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雅致和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