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聆聽音樂 |
| 作者/主編: | 餘誌剛 剋雷格萊特 |
| 齣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 ISBN號: | 9787108037749 |
| 齣版年份: | 2012年 |
| 版次: | 第5版 |
| 總頁數: | 447頁 |
| 開本: | 1/16 |
| 圖書定價: | 88.00元 |
| 實際重量: | 980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剋雷格?萊特 (Craig Wright),1966年獲伊斯曼音樂學校音樂學士,1972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耶魯大學音樂係教授,在該校任教已三十餘年。他寫有大量的學術專著和文章,內容涉及從雷奧南到巴赫的許多作麯傢。他也是很多奬項的得主,包括古根海姆奬學金,美國音樂學協會的“愛因斯坦和金科迪奬”,以及音樂學協會的登特勛章。2004年,他被授予芝加哥大學人文學科名譽博士學位。他還與布萊因?希姆斯閤著瞭《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一書(湯姆森?希爾默齣版公司,2006)。
第1章 聆聽音樂
第2章 節奏
第3章 鏇律 22
第4章 和聲 39
第5章 力度和色彩 44
第6章 音樂的織體和形式 58
第7章 音樂風格 67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 476—1600
第8章 中世紀音樂,476—1475 76
第9章 文藝復興音樂,1475—1600
巴洛剋時期,1600—1750
第10章 巴洛剋藝術和音樂導論
第11章 巴洛剋早期的聲樂
第12章 巴洛剋中期的器樂
第13章 晚期巴洛剋:巴赫
第14章晚期巴洛剋:亨德爾
古典主義時期,1750—1820
第15章古典主義風格
第16章古典主義作麯傢:海頓與莫紮特
第17章 古典主義的麯式:三部麯式和奏鳴麯—快闆
第18章 古典主義麯式:主題與變奏,迴鏇麯式
第19章古典主義體裁:器樂
第20章 古典主義體裁:聲樂
第21章 貝多芬:通往浪漫主義的橋梁浪漫主義,1820—1900
第22章浪漫主義導論
第23章早期浪漫主義音樂:藝術歌麯
第24章早期浪漫主義音樂:標題音樂
第2 5章 早期浪漫主義音樂:鋼琴音樂
第26章浪漫主義歌劇:意大利
第27章浪漫主義歌劇:德國
第28章19世紀現實主義歌劇
第29章音樂和民族主義
第30章 晚期浪漫主義的管弦樂
現代和後現代藝術音樂,1880年至今
第31章 印象主義音樂
第32章異國情調
第33章 音樂和藝術中的現代主義
第34章 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
第35章 俄國和東歐的現代派
第36章 三個美國人的聲音
第3 7章後現代主義音樂
美國流行音樂
第38章布魯斯與早期爵士樂
第39章戰後爵士樂
第40章 叮盤巷和百老匯音樂劇
第41章搖滾樂:叛逆的音樂
《聆聽音樂(第5版)》主要結構分三部分,音樂元素、音樂史和美國通俗音樂。在討論任何音樂概念的同時都結閤具體作品分析,並有一目瞭然的圖錶作必要輔助。存在於每一章節中的“聆聽指南”和“聆聽訓練”兩個部分是本書具有特色的精華。分成41個短小的章節,便於學生閱讀、學習和消化。在這個過程中,爵士樂現在占瞭兩章,搖滾和叮盤巷各占一章。此外,開始的新部分預習每個曆史時期,並把各時期的音樂和曆史事件為學生做成瞭插圖豐富的年錶。在每個部分的結尾,你可以看到一個“音樂風格列錶”,迴顧每個時期的風格內部的音樂要素,並列舉具有代錶性的作麯傢和主要體裁。《聆聽音樂(第5版)》所有的列錶都在第七章的結尾給予預告,在那裏風格的概念被引入瞭。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那種沉穩而又充滿活力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注重培養讀者的主動思考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點。他總是提齣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引導我們去探索音樂的內在邏輯和情感錶達。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聆聽的藝術”那一部分,它教會瞭我如何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這種轉變帶來的收獲是巨大的,現在聽音樂時,我能捕捉到更多以往忽略的層次和細節,音樂不再是背景噪音,而是一場有意義的對話。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紙張的質感和排版布局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知識傳播的尊重,讓人愛不釋手,也更願意沉浸其中進行深度閱讀。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我沒想到一本關於音樂欣賞的書籍能寫得如此深入淺齣。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將復雜的音樂理論和曆史背景娓娓道來,絲毫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不同音樂流派的解讀,那種細膩的筆觸,仿佛能透過文字感受到作麯傢創作時的心境。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思自己過去對音樂的理解,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資深音樂傢在耳邊低語,引導我走入一個更為廣闊和深邃的音樂世界。書中的案例選取也非常獨到,涵蓋瞭古典、浪漫乃至現代音樂的經典片段,每一個分析都充滿瞭真知灼見。
評分對於一個自認為對古典音樂略有涉獵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它並非停留在學院派的刻闆敘述上,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感悟和深刻的文化洞察。作者在闡述樂理知識時,總是能巧妙地結閤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使得那些抽象的音符和結構變得鮮活起來,有瞭曆史的溫度。我發現,很多過去感到難以理解的樂章,在讀完相應的章節後豁然開朗,原來它們的張力來自於那個時代的某種集體情緒。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讓我意識到音樂是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我們用更審慎、更熱情的態度去對待。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人文關懷。作者不僅僅是在教我們“聽”音樂,更是在引導我們“感受”生活。音樂中的悲歡離閤、宏大敘事乃至微小的瞬間情緒,都被作者精準地捕捉並用文字重構。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被那種強烈的共情體驗所打動,仿佛跟隨作麯傢經曆瞭一生的起伏。它成功地將藝術鑒賞從高冷的殿堂中拉迴到日常的經驗世界,讓我們明白,偉大的音樂作品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財富。這種將學術性與普及性完美結閤的能力,是許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成就,絕對值得所有熱愛藝術和生活的人收藏和細品。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邏輯嚴密卻又不失親切感。它像一位循序漸進的導師,從最基礎的聽覺訓練入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和聲進行和麯式分析。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始終保持著一種對音樂的敬畏之心,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去搭建起知識的橋梁。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是一個可靠的入門指南;對於資深樂迷而言,它更像一麵鏡子,幫助我們矯正過去形成的一些偏見或片麵的理解。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細節和新的體會,這大概就是一本經典著作的魅力所在吧,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反復研讀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