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融3:為愛爾蘭笛子、手風琴、巴郎鼓、中國笙、箏、打擊樂、13件弦樂器及 |
| 叢書名: | 中國現代室內樂作品係列 |
| 作者/主編: | 賈達群 |
| 齣版社: | 上海音樂學院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806923092 |
| 齣版年份: | 2007年7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總頁數: | 55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34 元 |
| 實際重量: | 281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賈達群,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藝術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其作品在國內外經常被演齣並獲得廣泛好評,《弦樂四重奏》(1988)在日本東京“第十二屆IRINO室內樂作麯比賽”中榮獲大奬;《蜀韻》(1995)被評為“20世紀華人經典”;《迴鏇麯》(1984)、《龍鳳圖騰》(1985)、《兩樂章交響麯》(1986)、《巴蜀隨想》(1996)等在作麯比賽中獲奬。主要創作有交響麯、協奏麯、各種編製的室內樂數十部以及有關音樂分析和結構理論研究的論文數篇。
從一個樂器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光是這“13件弦樂器”的組閤描述,就已經足夠讓人興奮瞭。我個人對不同樂器的發聲原理和音色特點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我非常好奇,在這本書中,作者是如何處理和比較這些來自截然不同音樂體係的樂器的音域、音色特點以及演奏技法的差異的。是不是有詳細的聲學分析圖錶?是不是有針對性地展示瞭某個特定樂器在融入新語境時所作齣的“妥協”或“創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足夠詳盡的實操指導,哪怕隻是理論上的分析,也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樂器的美妙之處,甚至可能啓發我嘗試新的演奏組閤。
評分說實話,我最看重的是這種音樂典籍所承載的曆史厚重感。當我看到“上海音樂學院”這個名字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百年學府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我猜測這本書的編撰過程必然是曆經數年、匯集瞭眾多專傢的心血。它不隻是記錄瞭某種音樂現象,更像是為後來的音樂研究者搭建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我希望它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考證,清晰地梳理齣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樂器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交織、影響彼此的。閱讀這樣的書籍,本身就是一次與學術大師進行精神對話的過程,那種紮實可靠的感覺是其他快餐式讀物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編號“9787806923092”和ISBN體係本身就代錶著它在國傢齣版體係中的正規性和可追溯性。對於我這種習慣於係統化收集和研究音樂文獻的人來說,擁有一個清晰的齣版信息至關重要。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是一本曇花一現的熱門讀物,而更像是一份留給後世的音樂檔案。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結構化的學習路徑,引導讀者從宏觀的文化背景逐步深入到微觀的樂器細節,最終達到對這種復雜音樂融閤現象的全麵認知。這種結構嚴謹、信息密度高的著作,是圖書館和專業人士案頭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那種融閤瞭古典與現代的藝術氣息,讓人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要細細品味。我特彆喜歡那種色彩的搭配,既有東方韻味的沉穩,又不失西方樂器那種靈動的光澤。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齣色,印刷清晰,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圖例都仿佛躍然紙上,看得齣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更彆提那精美的裝幀,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究裏麵的具體內容,但僅僅是這份對外在形式的極緻追求,就已經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也一定不會讓我失望。那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預示著對專業領域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些關於跨文化音樂融閤的深度探討,而這本書的標題——“融3為愛爾蘭笛子手風琴巴郎鼓中國笙箏打擊樂13件弦樂器”——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它所暗示的音樂圖景是何等的宏大和新穎!想象一下,那些愛爾蘭悠揚的笛聲,在中國的笙和箏的背景下會産生何種奇妙的化學反應,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這本書的作者賈達群,以及齣版方上海音樂學院的背景,更增添瞭其權威性和學術性。我期待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樂器介紹或麯目匯編,而是能深入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奏技巧如何相互藉鑒、如何碰撞齣新的藝術火花。這種跨界融閤的思考,是當下音樂界非常需要的活力源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