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
定价:68.00元
作者:徐家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3023715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远离喧嚣的世界,仅为我们留下了道★畅销书《那时·西藏》作者、华裔摄影家徐家树全新力作★数十年风光摄影作品精华,震撼人心★十余篇珍贵创作手记结集,臻美呈现风光摄影之道 ★随书附赠限量收藏版明信片
内容提要
《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是摄影家徐家树先生在数十年的时光中,关于“水、云、木、石”等自然之物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万物的枯荣之貌,并附之珍贵的创作手记。作品通过镜头和文字,完整呈现了摄影家对外在自然的感知以及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万物有灵,《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告诉人们如何慢下来,发现生活中悄然无声的美。
目录
目 录:
万物有灵[自序]一
四季的树三一
五分钟内的奇遇三七
弗林达斯山地的一次漫游四二
与乌鲁鲁巨石相遇五五
Less is more ...八三
享受孤独八九
秋日的巴罗莎九五
约克半岛之行一三七
极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一五〇
近的摄影地就在窗外一五四
艾尔半岛和盖尔德纳盐湖之旅一六〇
黄金海岸之晨二〇二
肉体和精神的旅行二〇八
从冲动到高潮,重要的是享受过程二一五
附:我的图片保存和收藏之法二二二
作者介绍
徐家树,澳籍华人,摄影家,翻译家,旅行家。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
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家协会会员 ,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第届国际摄影展银奖、
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协会全国摄影展览银奖(年)、
美国“”杰出摄影奖(年)等。
出版作品:
《那时·西藏》
(中信出版社,年)
译著:
《世界的眼睛》
(中国摄影出版社,年)
《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
(中国摄影出版社,年)
文摘
序言
《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宁静的画廊,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洗练的艺术气息。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各种“秘籍”和“套路”的摄影书籍,上来就告诉你怎么拍出“大片”。这本书更像是在和你分享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作者并非直接传授技巧,而是通过他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关于“观察”和“感悟”的篇章。他会让你思考,你所看到的风景,在你眼中究竟是什么?是简单的色彩和线条的堆砌,还是蕴含着生命力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的论述,他不是机械地解释光线的方向和性质,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时间流逝的证明。读到那些关于如何捕捉“瞬间”的段落时,我仿佛能看到作者自己是如何在漫长的等待中,用眼睛和心灵去捕捉那一刻的绝美。书中对“留白”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仅是构图上的需要,更是一种哲学上的体现,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让照片拥有了生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风光摄影的最高境界,或许不是技术上的完美,而是情感上的共鸣。
评分刚刚翻完《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摄影技巧的讲解,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如何“看见”世界的哲学之旅。作者在字里行间,没有教你如何设置快门光圈,也没有罗列各种滤镜的使用方法,而是引导你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象。他笔下的云,不是简单的天空点缀,而是情绪的延展,是时间的刻度;他眼中的水,不只是流动的液体,更是光影的容器,是生命的脉搏;他触碰的木,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是坚韧的象征;而石,则诉说着地质的宏伟,是永恒的低语。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饱含深情的智者对话,他让你放慢脚步,去感受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去倾听溪水潺潺的低吟,去体会日出日落时那短暂而辉煌的色彩变幻。我忽然意识到,过去的许多摄影,只是记录,是“拍下”,而现在,我开始尝试去“捕捉”,去“解读”,去“共鸣”。书中那些对光线的细腻描摹,对构图的独到见解,并非生硬的理论,而是源自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我最受触动的是作者对于“意境”的阐述,他教会我,一张好的风光照片,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优美,更是观者在照片中能感受到的情绪和故事。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风光摄影的本质,不在于器材的先进,而在于内心的丰盈和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评分这本《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令人惊喜的摄影书籍之一。它没有华而不实的技巧展示,也没有刻意营造的神秘感,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却又充满诗意的方式,讲述了风光摄影的“道”。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读起来流畅自然,仿佛能感受到他当时拍摄时的心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耐心”和“坚持”的强调。风光摄影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对每一次光线、每一次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保持敏锐的观察。书里有很多关于作者在极端环境下拍摄的经历,读来让人动容,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所谓的“奇迹”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平凡”的风景。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的角落,在作者的笔下,都变成了充满生命力和故事的画面。他教会我,如何用一颗平常心去发现美,用一颗匠人之心去呈现美。这本书更像是一剂良药,让我那些急功近利的心态得到了净化,让我重新找回了拍摄的初心。
评分《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摄影观被彻底颠覆了。它不像其他摄影书那样,告诉你“如何拍出XXX效果”,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要去拍XXX”。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一种温柔的召唤,让你放下手中沉重的器材,去用心感受周围的世界。他笔下的“水”,可以是有灵性的,可以是有力量的;“云”,可以是有情绪的,可以是有故事的;“木”,可以是有灵魂的,可以是有温度的;“石”,可以是有历史的,可以是有沉淀的。这种人格化的描绘,让我第一次觉得,风光摄影不仅仅是关于视觉的艺术,更是关于情感的表达。书中关于“构图”的论述,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是枯燥的几何学应用,而是充满了东方哲学中的“意境”和“留白”。作者认为,好的构图,是引导观者进入画面,让他们产生共鸣,而不是简单地把景物塞满画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季节”和“天气”的解读,他把这些自然的变化,看作是摄影师的灵感源泉,是不可多得的创作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风光摄影师,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自然的倾听者和诠释者。
评分《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这本书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位置。它不像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也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著作,而更像是一位资深摄影师,在夜深人静时,与你促膝长谈,分享他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自然深深的敬畏和热爱。我最欣赏的是,他没有回避风光摄影中的困难和挑战,反而将其看作是磨练技巧、提升境界的绝佳机会。书中有很多关于“等待”的篇章,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为了捕捉一个完美的瞬间,摄影师所要付出的耐心和毅力。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风光摄影的魅力,往往蕴藏在那些不期而遇的时刻,以及为之付出的漫长等待之中。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构图”和“光线”的意义,它不再是僵化的规则,而是与自然对话的语言。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阐释了如何通过构图来表达情感,如何通过光线来渲染氛围。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明白,风光摄影的终极目标,是与自然建立一种深层次的连接,并在镜头中将其转化为触动人心的画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