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 9787502789626

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 978750278962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惠根 著
图书标签:
  • 北极
  • 科学考察
  • 摄影
  • 纪实
  • 中国
  • 极地
  • 自然
  • 环境
  • 科普
  • 探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9626
商品编码:297032240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

定价:90.00元

售价:61.2元,便宜28.8元,折扣68

作者:杨惠根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789626

字数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12年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历时93天,出色地完成了考察任务,安全、顺利、圆满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本次考察在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在考察队临时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第五次北极考察穿越北冰洋,在太平洋扇区、大西洋扇区和中心区实施了极地环境专项考察任务;两度穿越北冰洋,为我国船舶利用北极航道开展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应冰岛总统邀请正式访问冰岛,为中冰两国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石。我为你们取得的傲人成绩而感到由衷地高兴!《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真实地记录了此次科考之行。

内容提要

《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真实记述了考察队和雪龙船北极科学考察的奋斗历程,画册生动地再现了北极自然环境和考察队员工作、生活的画面,全面、客观地记录了考察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全体考察队员所付出的艰辛。这是我国极地考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又一例证,激励着今后的极地考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这是北极考察史上重要考察活动珍贵的档案记录。

目录

序言
领队感言
首席科学家感言
概况
祖国关怀
组织保障
穿越北冰洋
科学考察
访冰合作
科考支撑
科普宣传
文体娱乐
美哉!北冰洋
科考队伍
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工作总结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 (9787502789626) 目录 引言:极地呼唤,使命召唤 第一章:启航,向着未知的北纬 1.1 严阵以待,装备与人员的精心筹备 1.2 告别大陆,心怀使命的远征 1.3 航行日志,初遇冰与海的交响 第二章:冰海深处,科学的足迹 2.1 “雪龙”号的坚韧,破冰前行的力量 2.2 海冰之上,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 2.3 海水采样,解码北极的秘密 2.4 海底探测,窥探深邃的海洋生态 2.5 大气观测,洞察地球的呼吸 2.6 生物多样性,记录脆弱的生命脉动 2.7 地质勘探,追溯古老的冰封记忆 第三章:北极风光,壮丽与寂静 3.1 极光乍现,苍穹之舞的神秘 3.2 冰山之魅,千姿百态的冰雕艺术 3.3 极地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 3.4 极地气候,瞬息万变的严酷环境 3.5 极地季节,日夜交替的独特律动 第四章:科考生活,坚守与 camaraderie 4.1 船上的日常,平凡中的不凡 4.2 艰苦条件下的挑战与适应 4.3 团队协作,凝聚力量的纽带 4.4 科学家的情怀,对未知的好奇与执着 4.5 摄影师的视角,记录历史的瞬间 第五章:考察成果,贡献与展望 5.1 数据汇聚,科学发现的里程碑 5.2 气候变化研究,应对全球挑战的基石 5.3 海洋环境保护,守护蓝色星球的未来 5.4 国际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5 总结与展望,未来科考的新篇章 附录: 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大事记 主要考察队员名单 摄影师简介 --- 引言:极地呼唤,使命召唤 北极,这片被冰雪覆盖的神秘大陆,自古以来便以其严酷的环境和未知的诱惑,吸引着人类的目光。它是地球气候的“晴雨表”,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宇宙的天然实验室。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对北极的认知和参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便是这样一部以影像为载体,以科学考察为核心,以国家使命为召唤的宏大叙事。它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次远航,更是中国在极地科学研究领域不懈探索、勇于担当的精神写照。本次考察,承载着国家赋予的重托,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是继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旨在更深入地认识北极,更全面地理解北极,从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书以丰富的摄影作品为线索,辅以详实的文字阐释,带领读者穿越广袤的北冰洋,踏上冰封的陆地,亲历中国科考队员们在极地恶劣环境下,为科学真理不懈奋斗的每一个瞬间。它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壮丽的北极画卷,一曲激昂的科学赞歌,一次感人至深的极地情怀。 第一章:启航,向着未知的北纬 每一次伟大的探险,都始于一个坚定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启程,是经过周密计划和精心组织的。 1.1 严阵以待,装备与人员的精心筹备 在出发前,所有的科学仪器、考察设备、生活物资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查和调试。这些先进的设备,是科考队员们在北极开展工作的“利器”,它们承载着科学家们探索未知、采集数据的使命。同时,考察队员的选拔也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更需要拥有超乎常人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组成了这支极地探险的精锐之师。从破冰船的检修维护,到人员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为即将到来的漫长旅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告别大陆,心怀使命的远征 当“雪龙”号或“雪龙2”号破冰船缓缓驶离港口,告别熟悉的陆地,意味着一段非凡的征程正式拉开帷幕。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队员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也充满了对未知海域的敬畏。他们肩负着国家重托,代表着中国科考的最高水平,心怀着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向着遥远的北纬进发。这既是一次充满挑战的科学考察,也是一次彰显中国国家实力的国际行动。 1.3 航行日志,初遇冰与海的交响 在漫长的航行过程中,广袤无垠的海洋展现出它多变的面貌。从平静的海面到波涛汹涌的巨浪,再到逐渐逼近的浮冰,每一次变化都在提醒着队员们,他们正逐渐深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船员们日夜坚守岗位,确保航行的安全。科学家们则开始初步的海洋环境观测,记录着海水的温度、盐度、洋流等基础数据。此时,极地的景象开始逐渐展现在眼前,纯净的空气,清澈的海水,偶尔掠过的海鸟,都在诉说着北极独特的美丽。 第二章:冰海深处,科学的足迹 北极科学考察的核心在于“科学”。在这里,每一项研究都关系到我们对地球未来的认知,关系到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2.1 “雪龙”号的坚韧,破冰前行的力量 作为中国极地考察的旗舰,“雪龙”号(或“雪龙2”号)是考察队在极端环境下的“移动之家”和“科学平台”。它拥有强大的破冰能力,能够穿越厚厚的冰层,为科考队员开辟前进的道路。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雪龙”号在冰海中奋力前行的画面,它坚实的船体,稳健的姿态,都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卓越品质和中国极地科考的强大支撑。每一次成功穿越冰区,都凝聚着船员们精湛的驾驶技术和对船舶性能的充分掌握。 2.2 海冰之上,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 登陆冰面,是北极科考最标志性的场景之一。科研人员们身着厚重的专业服装,在冰天雪地中开展各项观测和采样工作。他们需要克服极低的温度、强烈的风雪以及崎岖不平的冰面。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摄影作品,记录下他们在冰面工作的场景:架设观测仪器、采集冰芯样本、进行地表调查……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业性和严谨性。这些宝贵的冰芯,承载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气候信息,是科学家们研究气候变化历史的重要依据。 2.3 海水采样,解码北极的秘密 海洋是北极研究的重要领域。科研人员使用各种先进的采样设备,从不同的深度获取海水样本。这些样本将被带回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污染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北极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至关重要,也为研究全球海洋环流、碳循环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2.4 海底探测,窥探深邃的海洋生态 除了对海水的采样,海底世界的探索同样不可或缺。科学家们利用多波束测深仪、浅地层剖面仪等设备,绘制海底地形地貌,了解海底沉积物的分布和性质。同时,通过抓斗、箱式取样器等工具,采集海底沉积物样本,分析其中包含的古环境信息和生物信息。此外,布放水下摄像头和声学设备,更是直接观测和记录海底生物的活动,揭示北极深海生态系统的奥秘。 2.5 大气观测,洞察地球的呼吸 北极地区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节点,也是许多大气污染物传输的汇集地。考察队会架设气象观测设备,对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同时,还会开展大气成分的监测,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以及气溶胶、臭氧等污染物的含量。这些数据有助于科学家们建立更精准的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6 生物多样性,记录脆弱的生命脉动 尽管环境严酷,北极却孕育着独特的生命。考察队会搜集各种生物样本,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DNA分析,以及形态学研究,科学家们深入了解北极生物的种类、分布、繁殖和迁徙规律。特别是对一些指示性物种的研究,能够反映出北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本书中的摄影作品,也将捕捉到北极熊、海豹、鲸鱼、北极狐等标志性野生动物的身影,展现它们在这片土地上顽强生存的风采。 2.7 地质勘探,追溯古老的冰封记忆 北极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过程,蕴含着地球漫长历史的秘密。考察队会开展地质调查,采集岩石和沉积物样本,分析其矿物成分、年龄和形成环境。通过对冰川地貌的考察,研究冰川的运动历史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这些地质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北极地区的资源潜力,更能为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提供重要的地质证据。 第三章:北极风光,壮丽与寂静 除了科学考察的严谨与忙碌,北极也以其独一无二的壮丽风光,征服了每一位到访者。 3.1 极光乍现,苍穹之舞的神秘 当夜幕降临,如果运气足够好,就有机会目睹北极最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极光。本书中的摄影作品,将真实记录下那如梦似幻的绿色、紫色、红色交织的极光,它们在黑色的天幕中舞动、变幻,仿佛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令人心驰神往。 3.2 冰山之魅,千姿百态的冰雕艺术 形态各异的冰山是北极的标志性景观。它们或巍峨耸立,或晶莹剔透,或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形状,如同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出的艺术品。本书中的摄影作品,将全方位展现这些冰山的壮美,从巨大的浮冰,到形状各异的冰块,它们静静地漂浮在海面上,散发出圣洁而又威严的气息。 3.3 极地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严酷的环境中,北极的生物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本书的摄影作品,将捕捉到北极熊在冰原上行走的矫健身姿,海豹在浮冰上慵懒的身影,以及各种海鸟在空中翱翔的自由。它们与广阔的冰雪世界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充满野性的画面。 3.4 极地气候,瞬息万变的严酷环境 北极的气候以其极端和多变而著称。一日之内,可能经历晴朗无云的阳光,也可能遭遇狂风暴雪的侵袭。本书将通过镜头,展现北极不同天气下的景象:阳光下的冰雪世界,风雪中的考察船,以及笼罩在雾气中的寂静海面。这些画面,生动地诠释了北极气候的严酷与变化莫测。 3.5 极地季节,日夜交替的独特律动 北极的季节与中纬度地区截然不同。夏季的极昼,太阳终日不落,给科考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光照。而冬季的极夜,则是一片漫长而深邃的黑暗。本书将捕捉到不同季节下的北极景象,展现极昼时分活动的繁忙,以及在极夜中,仅依靠人造光源和星光点缀的神秘氛围。 第四章:科考生活,坚守与 camaraderie 在远离尘嚣的北极,科学家的生活并非只有严谨的科研。在艰苦的环境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与情谊,以及对科学的执着,构成了这段旅程中最温暖的底色。 4.1 船上的日常,平凡中的不凡 “雪龙”号(或“雪龙2”号)是考察队员们的家。本书将展现船上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紧张的科研讨论,愉快的用餐时光,紧张的设备维护,以及闲暇时的娱乐活动。即使是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队员们也努力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4.2 艰苦条件下的挑战与适应 极地的低温、长时间的隔离、狭小的生活空间,都是对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巨大考验。本书将通过摄影作品,展现队员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坚韧和智慧。例如,如何在极寒天气下完成户外作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保证日常生活的舒适,如何在长时间的航行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3 团队协作,凝聚力量的纽带 北极科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学科的紧密协作。本书将突出展现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科学家与船员的紧密联系,不同学科专家之间的知识互补,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才使得考察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4.4 科学家的情怀,对未知的好奇与执着 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一次考察,更是展现科学家群体的一份执着。他们为了心中的科学梦想,克服万难,奔赴极地。在本书的文字和图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们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对于科学真理的追求,以及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智慧和魅力。 4.5 摄影师的视角,记录历史的瞬间 本书的作者,肩负着用影像记录下这次伟大征程的使命。摄影师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他们穿梭于冰天雪地,捕捉着最感动的瞬间、最壮丽的景色、最真实的科考场景。本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摄影师的心血和对艺术的追求,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第五章:考察成果,贡献与展望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不仅是一次壮丽的旅程,更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认识北极、保护地球做出了重要贡献。 5.1 数据汇聚,科学发现的里程碑 此次考察,采集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涵盖了海洋、冰川、大气、生物、地质等多个领域。这些数据经过科学家的严谨分析和处理,将形成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本书将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例如,在气候变化研究、北极生态系统评估、海洋资源潜力等方面的新认识。 5.2 气候变化研究,应对全球挑战的基石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对北极气候变化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全球气候系统的未来走向。此次考察获得的数据,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来理解北极海冰融化、永久冻土层变化等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5.3 海洋环境保护,守护蓝色星球的未来 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对全球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北极海洋的脆弱性,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并为制定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指导。这包括对海洋污染物的监测,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5.4 国际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极的未来,与全球息息相关。中国在北极科学考察领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此次考察,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平台,共同推动北极地区的和平、可持续发展。 5.5 总结与展望,未来科考的新篇章 “破冰之旅”并非终点,而是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不断前行的又一个里程碑。本书将在总结此次考察成就的同时,展望中国未来在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规划和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深入,中国将在认识北极、保护北极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附录 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大事记 详细列出考察期间的重要事件,包括启航、重要的科学发现、关键的考察节点等,让读者对考察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时间脉络。 主要考察队员名单 列出参与此次考察的主要科学家、船员、摄影师等名单,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致敬。 摄影师简介 介绍本书摄影师的背景和此次考察的拍摄经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和创作意图。 “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不仅是一部记录科学考察的影像志,更是一部关于探索、关于奉献、关于中国力量的史诗。它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非凡的北极之旅,感受极地的壮丽,领略科学的魅力,体会中国科考的坚韧与担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摄影是连接我们与遥远世界最直接的桥梁。而当这个遥远的世界是地球的北极时,这种连接就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本书的标题,“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首先是被“破冰之旅”所蕴含的挑战和探索精神所吸引。我想象着,在茫茫的冰海中,一艘科考船艰难前行,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和智慧。这本书的摄影作品,是否能将这种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次,我非常好奇“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这个具体行动。这背后一定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和科研成果。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摄影作品,展现中国科学家在北极进行的各项科学研究,比如气候变化监测、地质勘探、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等,这些是否会以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当然,作为一本摄影纪实,北极本身的自然风光也是我期待的重点。那些纯净的冰雪世界,独特的光影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极光等奇观,都让我充满期待。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了解中国科研实力,同时也是一次视觉上的北极之旅。

评分

我一直对纪录片和纪实摄影情有独钟,因为它们能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展现现实世界的种种,尤其是一些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遥远而神秘的北极世界的向往。标题中的“摄影纪实”四个字,让我预感到这将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作品。我很好奇,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我们的科考队员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科学研究的?这本书的摄影作品是否能如实地记录下这些艰辛的付出?我尤其关注那些展现科学仪器、实验过程以及队员们工作状态的照片,它们是否能传递出科学研究的严谨与专注?当然,北极的自然风光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令人惊叹的画面,展现极地的纯净、荒凉,以及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比如,那些形态各异的冰山,在阳光照射下的璀璨光芒,或是暴风雪来临前的压抑氛围。我也想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镜头,捕捉到北极生物那种原始而野性的生命力,它们在广袤的冰原上自由驰骋的场景,一定非常震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欣赏摄影作品,更是理解中国科学家们为探索地球、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的一个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就透着一股子凛冽的寒气,深邃的蓝色背景下,几张震撼人心的极地风光摄影作品跃然眼前。我本身就是个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人,尤其是地球的两极,那片神秘的冰雪世界,总是吸引着我。这本书的标题“破冰之旅”,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兴趣,仿佛能感受到那艘科考船劈波斩浪,向着极地深处挺进的决心和勇气。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中国科学家们在极端环境下进行科学考察的真实场景,那些严谨的科学探索过程,以及他们在恶劣环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我希望摄影师能够捕捉到极地特有的光影变化,比如那梦幻般的极光,或者是在冰川间穿梭的各种奇特地貌,还有那些珍贵的极地生物,比如北极熊、海豹等等。如果书中还能附带一些简单的科普知识,介绍一下北极的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对极地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北极研究领域的贡献,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人类探索精神的礼赞。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跟随中国科考队员的脚步,一同踏上这场壮丽的“破冰之旅”,感受北极的浩瀚与壮美,领略科学探索的魅力。

评分

作为一个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都充满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题材让我眼前一亮。标题“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精准地描绘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它既有冒险的“破冰”,又有科学的“考察”,更有艺术的“摄影纪实”。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中国科考队员们在北极的真实生活状态,那些日常的训练、严谨的科研工作,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精神风貌。那些充满挑战的探索过程,比如船只如何抵御冰山,队员们如何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进行户外作业,这些细节是否会被摄影师捕捉到?我希望照片不仅仅是记录,更能传递出一种情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对科学的热情。同时,北极本身的壮丽景色也绝对是这本书的一大看点。我期待看到那些令人窒息的冰川、雪原、以及变幻莫测的天气景象。尤其是“第五次”这个数字,暗示着中国在北极科考领域有着持续的投入和不断前进的足迹,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值得被记录和传播。这本书,无疑将带领我进行一次虚拟的、充满知识和美感的北极探险。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展现人类探索精神和自然奇观的作品非常着迷。这本书的标题——“破冰之旅: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摄影纪实”,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标题中的“破冰之旅”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那充满艰辛与勇气的旅程的想象。我期待书中能通过震撼的摄影作品,展现中国科考队员们在极寒环境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深入北极腹地的真实场景。那些船只在冰海中航行的画面,科学家们在户外进行探测的情景,以及他们在极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将是吸引我的重要元素。同时,“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也意味着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探索,而是中国在北极领域持续投入和深入研究的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中国在北极科学研究方面的具体进展和重要发现。当然,作为一本摄影纪实,北极那壮丽而又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那些无垠的冰雪覆盖的景象,变幻莫测的光影,以及可能出现的极光、冰川裂缝等奇观,都足以让我心生向往。我相信,这本书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精神的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