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弦诉(附光盘柳青瑶琵琶改编作品集2)

青弦诉(附光盘柳青瑶琵琶改编作品集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柳青瑶 编
图书标签:
  • 古典琵琶
  • 柳青
  • 瑶琵琶
  • 青弦诉
  • 琵琶改编
  • 中国古典音乐
  • 乐谱
  • 音乐教材
  • 器乐演奏
  • 光盘附赠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
ISBN:9787115233448
商品编码:2970349844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青弦诉(附光盘柳青瑶琵琶改编作品集2)
  • 作者:编者:柳青瑶
  • 定价:59.8
  • 出版社:人民邮电
  • ISBN号:978711523344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95
  • 字数:381千字

内容提要

《青弦诉(附光盘柳青瑶琵琶改编作品集2)》是 琵琶改编达人柳青瑶为琵琶爱好者和琵琶专业者量身 打造的琵琶改编曲集,全书包括完整的演奏提示及技 法标记,让弹奏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加便捷、有效地 完成曲目的演奏。
     本书涵盖了许嵩、周杰伦等耳熟能详的中国风音 乐作品的改编曲谱,也包含时下比较热门的二次元歌 曲曲谱,每一首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练习的。书中有 演奏技法的详细标记,并配有全部歌曲的音频伴奏, 大家可以在掌握了基本的琵琶演奏技法后,配合着伴 奏一起练习,入情、入境,用自己的方式将感情演绎 出来。
     本书适合广大琵琶爱好者使用,也可以作为音乐 培训机构的琵琶练习教材使用。
    

目录

琵琶演奏符号说明
二字部
故梦
成都
大鱼
江南
荣耀
月光
三字部
青衣谣
兰亭序
女儿情
御龙吟
花满楼
芙蓉雨
金缕衣
逐梦令
今年勇
风筝误
半壶纱
千百度
庐州月
南山忆
九张机
东风破
丑八怪
长生诀
四字部
山水之间
天行九歌
落雪飞樱
千里之外
倾尽天下
梦幻诛仙
时光笔墨
水墨丹青
**易冷
其他字部
新贵妃醉酒
弹指一挥间
漂洋过海来看你


《弦音流韵:二十世纪中国琵琶演奏艺术的革新与传承》 前言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世纪中国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脉络,特别关注在时代洪流中,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何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剧烈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琵琶艺术,经历深刻转型与重塑的关键阶段。从传统文人音乐的精致内敛,到融入民族管弦乐队的磅礴气势,再到面向现代听众的技法拓展,琵琶艺术完成了从宫廷、民间到专业音乐厅的华丽转身。本书将聚焦于这一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风格演变,力求展现一部立体、丰满的二十世纪中国琵琶艺术图景。 第一章:二十世纪初的转型与奠基——从汪孟舒到浦风 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思潮的涌入,传统的琵琶教育体系开始受到冲击。旧有的“武库”与“文曲”的划分模式,虽保留了演奏的精髓,但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本章将首先梳理这一时期的教育家和演奏家所做的努力。 1.1 汪孟舒与“新派”的萌芽: 汪孟舒先生作为重要的早期革新者,他的贡献在于对传统曲目的整理和对演奏技法的规范化。他主张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引入更具结构性和表现力的演奏方式。我们将探讨其对《月儿高》、《昭君出塞》等代表性文曲的演绎特点,以及其教学理念如何影响了后来的“江南派”的发展。 1.2 浦风与“文武并重”的实践: 浦风先生的音乐生涯跨越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他更侧重于对传统武曲的挖掘与打磨。本章会详细分析浦风先生在强化“轮、撮、弹、挑”等基本功力度与清晰度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如何通过对节奏的精准把控,赋予武曲更强的戏剧张力。对他的传谱与演奏录音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流派技法的纯粹性。 第二章:上海学派的崛起与全国性的影响 二十世纪中叶,以上海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机构,特别是音乐学院的建立,标志着琵琶艺术进入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轨道。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江南丝竹”为基础,吸纳了西方和声、结构概念的“上海学派”。 2.1 传统技法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上海学派的核心在于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科学化”梳理。如何通过科学的指法排列来提高演奏效率和音色统一性,是这一学派关注的重点。本章将分析如“轮指的均匀度”、“扫弦的力度控制”等关键技术指标是如何被量化和标准化的。 2.2 代表性演奏家的风格探索: 这一阶段涌现出多位大师,他们的风格各有侧重。例如,对抒情性、歌唱性追求的演奏家,他们如何通过揉弦的细腻变化来模拟人声的呼吸与情感起伏;以及那些致力于拓宽演奏技巧边界的实践者,他们如何探索新的音色颗粒和发音方式。通过分析他们对同一首传统曲目(如《阳春白雪》)的不同处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学派内部的多元性。 第三章:新时代背景下的创作与改编浪潮 随着民族音乐的复兴与发展,琵琶不再仅仅是传统曲目的承载者,更成为反映时代精神和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大量新作品的涌现,极大地拓展了琵琶的表现领域。 3.1 叙事性与史诗性作品的探索: 这一章节将聚焦于那些具有宏大叙事背景的琵琶独奏曲或协奏曲的创作。这些作品往往要求演奏家具备极强的舞台表现力和对戏剧冲突的深刻理解。我们将细致考察这些作品中如何运用传统技法来描绘特定场景(如战争、劳动、历史转折),以及它们在结构布局上如何借鉴西方交响乐的构思。 3.2 琵琶与交响乐的结合: 琵琶协奏曲的诞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本章将分析琵琶在协奏曲中如何与庞大的管弦乐队进行对话、抗衡与融合。这要求演奏家不仅要精通琵琶自身的技术,还必须掌握与乐队指挥和配器声部的有效沟通,实现音量、音色上的平衡与对比。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协奏曲在“民族化”处理上的差异,从早期的模仿到后期的深度融合。 第四章:技法体系的再构建与未来展望 二十世纪末至今,琵琶艺术进入了一个更为多元和开放的阶段,演奏家们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同时,开始挑战传统技法的边界,并积极参与跨文化、跨媒介的合作。 4.1 拓展的演奏技巧谱系: 传统琵琶技法主要集中于右手拨弦与左手按弦。本章将介绍在近几十年中,为适应新作品需求而被引入或强化的技法,例如更复杂的轮指变化、超指按音的运用、甚至对琴体撞击声的利用。这些“非常规”技巧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琵琶的表现音域和色彩范围。 4.2 国际视野下的琵琶艺术: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琵琶演奏家开始与西方古典音乐家、爵士音乐家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对琵琶的音准、节奏感乃至舞台仪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章将分析琵琶在非传统语境下如何保持其民族音乐的内核,同时又能有效地融入国际化的音乐语言。 结语 二十世纪的琵琶艺术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张力、继承与创新的奋斗史。从民间的口传心授,到专业院校的系统教学;从传统曲目的精雕细琢,到反映时代精神的宏大创作,琵琶艺术完成了其向现代音乐体系的成功过渡。本书梳理的这些轨迹与成就,不仅是对过去百年贡献者的致敬,也是为未来琵琶艺术发展提供的重要参照与基础。继承传统,方能无惧创新,琵琶之弦音,必将继续流淌出属于新时代的韵律。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这本书时,我忍不住多次停下来,去想象这些乐曲被演奏出来的场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超越了纸面,它似乎自带了一种声音的“气场”。我能想象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那种画面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攻克里面的核心曲目,但仅仅是看着谱面上的那些连贯的颤音标记和大量的揉弦指示,我就能感受到演奏者在指尖上所需要付出的情感与体力。这种极具画面感的音乐呈现,正是优秀传统乐谱作品的标志,它不只是记录了声音,更是记录了一种情绪和一段历史的剪影。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对这本书前言和导读的细细品味中。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同一般,行文流畅,观点独到,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琵琶艺术的发展脉络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在耳边娓娓道来,分享他对音乐哲学的理解以及多年来舞台实践的感悟。尤其是他对于“意境”和“技法”如何完美结合的探讨,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对以往一些技术性练习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的完美融合,是很多纯粹的技术手册所无法比拟的。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去审视和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指法和节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排版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又不乏现代出版物的严谨性。我尤其留意了关于记谱法和术语注释的部分,发现它采用了业内公认的规范,这对于跨专业交流或者未来与他人合作演奏都有极大的便利。很多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一些罕见技法的图解说明,简短却精准,省去了我再去翻阅其他工具书确认的时间。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集学术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精品乐谱集,无论是对于音乐教育机构还是个人收藏,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参考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又不失古韵的风格,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很有品味。内页的纸张选材也相当讲究,触感温润,油墨印制清晰,即便是欣赏那些复杂的乐谱细节,也丝毫不会感到吃力。而且,考虑到它是一本乐谱集,目录的编排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练习到复杂的曲目都有清晰的划分,对于初学者或者资深演奏者来说,都能很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对于留白的处理,既保证了信息量的充实,又不至于显得拥挤不堪,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和标记的乐谱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总而言之,从收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制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对即将开始的演奏之旅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关心的自然是曲目的难度梯度设置是否合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深谙不同学习阶段听众的需求。从那些音型规整、适合打基础的小品,到结构宏大、技巧繁复的大作,过渡得非常自然平顺。我尝试练习了其中几首中等难度的曲目,发现标注的指法提示和速度要求都非常精确到位,这对于避免我们在初期养成不良习惯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我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创作的激情,这些改编的作品听起来既保留了经典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趣味,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