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企业单位3M管理模式
: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吴文鹏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44151719
字数:300000
页码:2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在企业单位管理中,如何将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全部时空,使企业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随时都处在可控的管理范围之内,是每位企业单位管理者所企盼的。本书提出的企业管理“四大技术”,即整体的划分技术、全面的设计技术、系统的制作技术、规范的应用技术,即解决了这一问题。本书将企业管理进行了系统、归类划分,从高决策层向下划分成3个模块、9个模板、45类模型。(俭业单位3M管理模式》是依据《3M管理模式》的管理理论和方式,结合各企业单位的管理实践,提炼、加工形成的由管理模块、管理模板、管理模型组成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模块、模板、模型三个词,个汉字“模”的拼音声母和这三个英文单词的个字母都是“M”。我们称M。为模块,M:为模板,M,为模型,故将这个系统形象的简称为“3M”管理模式。
(俭业单位3M管理模式》是《3M管理模式》的拓展和延伸,其中包括企业单位管理的划分技术、设计技术、制作技术和应用技术,是企业单位管理技术理论和技术方式的汇总,是具有综合作用、具体组织的管理模式,适用于包括国有企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单位在内的各级各类企业单位。
作为一名在企业管理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管理者,我一直对各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充满好奇。最近有幸拜读了《企业单位3M管理模式》,这真的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3M公司在创新、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人皆为创新者”这一观点的阐述,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比如3M如何鼓励员工将工作中的小点子付诸实践,如何建立完善的创新孵化机制,以及如何容忍合理的失败,从而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的 DNA 中。书中对3M“15%自由时间”制度的解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不仅仅是给予员工一点额外的自由,而是对创造力的一种战略性投资,它所带来的长远价值远超我们对时间的简单计量。此外,书中关于3M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高效的供应链,以及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最优化,也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思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企业管理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对如何在我自己的企业中激发创新活力,提升运营效率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管理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如何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单位3M管理模式》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企业管理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力”的探索。书中对“适应性”的强调,让我深有感触。3M能够在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书中详细阐述了3M如何通过鼓励跨部门协作,打破信息壁垒,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不断推出适应时代的新产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讨论,3M并非回避风险,而是将其视为创新和成长的催化剂。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3M能够在尝试新事物的同时,将潜在的损失降到最低。这种“敢于尝试,善于总结”的企业文化,是3M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此外,书中对“员工赋权”的深入剖析,也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管理在于激发每个员工的潜力。3M通过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每个人都成为企业的主人翁,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企业管理的大门。
评分读完《企业单位3M管理模式》,我仿佛经历了一次企业管理的“深度体检”。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3M公司在创新、质量和成本控制这三个维度上构建的强大竞争优势。书中对于“协同效应”的阐释,尤为令我赞叹。3M并非孤立地看待创新、质量和成本,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向循环。例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3M能够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则能够降低产品缺陷率,减少售后服务成本,并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带来更高的品牌忠诚度。书中对“数据驱动决策”的强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3M如何利用海量的数据来分析市场趋势,评估产品性能,并优化生产流程,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的数据分析能力。这本书没有提供“万能药”,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企业中,构建一套高效、协同、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对于希望实现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双重提升的管理者,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家优秀的企业,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管理智慧。《企业单位3M管理模式》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种“日积月累”的精髓,并将其浓缩为3M的核心管理哲学。书中关于“精益制造”的论述,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细致地分析了3M如何在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都力求做到极致的效率和零浪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举例说明3M如何通过不断优化生产线布局,减少物料搬运距离,从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3M能够长期保持成本优势的关键。同时,书中对“质量管理”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3M并非将质量视为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将其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角落,从研发设计到客户服务,都以最高的质量标准要求自己。书中关于“持续改进”的理念,更是让我意识到,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这本书并非提供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企业中建立起一套持续优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渴望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贵的“教科书”。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管理大师,不在于其口若悬河的理论,而在于其深厚的实践功底。《企业单位3M管理模式》这本书,正是这样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它以3M这家百年老店的真实案例为蓝本,将抽象的管理理念具体化、生动化。书中对“技术集成”的阐述,令我印象深刻。3M并非依赖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善于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例如,3M如何将粘合剂技术、薄膜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各种各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种跨界整合的能力,是3M在不同行业都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书中对“客户中心主义”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3M成功的另一条重要路径。3M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痛点,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种“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是3M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石。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卓越的企业管理,源于对技术、市场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将这些理解转化为实践的强大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