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湖南八大公山森林动态样地:树种及其分布格局:tree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
| 作者 | 卢志军,鲍大川,刘海波,徐耀粘,黄汉东等,总 |
| 定价 | 16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 |
| ISBN | 9787503887659 |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403千字 |
| 页码 | 244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卢志军、鲍大川、刘海波、徐耀粘、黄汉东等著 的这本《湖南八大公山森林动态样地--树种及其分布 格局》以我国武陵山区湖南八大公山25 hm2森林动态 样地胸径大于1 cm的232种木本植物为对象,对每个 树种的主要分类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以彩色照片展示 树干、小枝、叶、花、果等;辅以树种在25 hm2样地 内的空间分布图以及个体数量和径级结构。同时,对 八大公山样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进行简单介绍。 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1978)分类系统,被子植物采用 恩格勒(1964)分类系统。本书可作为山地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研究的参考资料;同时,亦可作为植物爱好 者认识华中地区森林植物,了解中国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的野外手册。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1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 1.1 发展简史 1.2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3 主要植被类型 2 八大公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 hm2森林动态样地 2.1 样地建设和群落调查 2.2 地形和土壤 2.3 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3 树种及其分布格局 附录Ⅰ 植物中文名索引 附录Ⅱ 植物拉丁名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书名中的“tree species and the”部分,虽然戛然而止,但结合前面的“树种及其分布格局”,我依然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我作为一个对自然地理充满好奇的人,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植被构成,是认识这个地方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八大公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原始和野性的气息。我推测这本书会详细列举出该地区的代表性树种,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描述,可能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甚至可能涉及到它们的经济或生态价值。而“分布格局”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各种科学图表和模型。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这些树种在不同海拔、不同坡向、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是否存在一些“指示性”树种,它们的出现能够直接反映出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书中会不会探讨这些分布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是由于气候变化,还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让我们对八大公山这片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有一个更加科学、细致的认识。
评分这本名为“正版 湖南八大公山森林动态样地:树种及其分布格局:tree species and the”的书,光从书名就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一直觉得,森林不仅仅是一堆树木的集合,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复杂系统。尤其是“动态样地”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研究视角非常前沿。我猜想,作者团队一定是在八大公山建立了长期的监测点,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数据采集,来揭示森林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这其中肯定涉及到对树木生长、死亡、更新等过程的细致记录。而“树种及其分布格局”更是直击核心,我希望书中能呈现出一幅详尽的树种“地图”,清晰地标示出不同种类树木在森林中的分布区域。是随机分布,还是聚集分布?是否存在某些区域是特定树种的“聚居地”?我尤其对那些解释分布格局形成原因的部分充满期待,比如,是否存在对光照、水分、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的深入分析?书中是否会提及树种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森林的整体结构?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翻阅了一下目录。虽说我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但“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这个主题,依然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一直觉得,每一片森林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而树种的种类和它们如何在这个空间里安家落户,就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情节。我非常好奇,作者团队是如何识别出八大公山中所有的树种?是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还是依靠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他们的采样和鉴定流程,这对于我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非常有帮助。关于分布格局,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幅地图:哪些树种是优势物种,占据了广阔的空间?哪些树种比较稀有,只生长在特定的微环境里?书中会不会有热力学模型或者空间统计学的分析,来解释这些分布模式的形成原因?例如,是否有关于树种间竞争、传播机制或者地形影响的讨论?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对森林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有树”这个表象上。
评分尽管书名“正版 湖南八大公山森林动态样地:树种及其分布格局:tree species and the”在“the”处戛然而止,但它所传递的信息已经足够吸引我。我一直对中国的自然地理和生物多样性非常感兴趣,而八大公山这样的地方,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生态信息。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它很可能深入探讨了八大公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动态样地”的?是采用了哪些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的监测?书中是否会展示这些样地的位置、面积以及监测的具体内容?对于“树种及其分布格局”,我期待看到详细的物种名录,以及对它们在森林中空间分布模式的分析。是否会运用到GIS(地理信息系统)或者统计学模型来描绘这些格局?书中是否会讨论影响树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比如气候、地形、土壤,甚至是历史上的干扰事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八大公山森林在微观层面上的运作机制,以及这些分布格局背后所蕴含的生态学意义。
评分一本关于八大公山森林的书,光看名字就觉得内容会很扎实。我一直对森林生态系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像八大公山这样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书名中的“森林动态样地”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这不仅仅是对森林现状的描述,更是对其演变过程的追踪和研究。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他们是如何设立这些样地的,采用了哪些科学的方法来监测树种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可能有哪些环境因素在驱动。分布格局的描述也很有吸引力,不同的树种在森林中是如何选择自己的“领地”的?是受土壤、光照、水分的影响,还是与其他物种存在竞争和共生的关系?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展现出这些复杂的关系,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森林生态的精妙。此外,八大公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感,书里或许还会穿插一些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为研究数据增添一层人文色彩,让读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片森林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