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临床护理实验学教程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吕建萍,李远珍,唐丽玲
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8024578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临床护理实验学教程》涉及了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内容。实验类型有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和了解实验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技术,并可在实施患者评估、操作流程中培养学习者服务意识、沟通和协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是一名工作了五年的资深护士,这次借阅《临床护理实验学教程》,主要是想看看新一代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标准有哪些更新,以便能更好地指导新入职的同事。坦白说,很多老教材的实验部分显得过于陈旧,很多步骤是多年前的标准,与现在医院采用的先进设备和流程有些脱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对“循证护理”原则的贯彻上。例如,在评估患者疼痛的章节,它详细对比了疼痛评分工具(如VAS和NRS)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患者中的应用优劣,并强调了记录和反馈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让病人打分”这个简单的动作上。此外,它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也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对多重耐药菌(MDR)隔离措施的讲解,结合了最新的院感指南,清晰地划分了不同级别防护用品的选择标准,甚至细致到了洗手液和干手消毒剂的适应症对比。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面对日益复杂的病原体威胁,是非常及时的知识补充。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其对“人文关怀”的融入。在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实验模块中,它不仅强调了数值的准确性,还特别加入了“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比如如何减轻患者对血压计袖带加压的不适感,如何在操作前告知步骤以减少患者焦虑,这些细节是教科书上经常被忽略,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至关重要的部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更像是对一个新护士职业生涯的模拟沙盘推演,从最基础的病房环境熟悉,到复杂的急救情景模拟,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编者的临床经验深度。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大型的护理技能大赛,急需一本能够提供高标准、全面覆盖比赛要求的参考书。《临床护理实验学教程》的出现,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章节结构设计得极其严谨,仿佛就是一张完美的技能竞赛大纲。它的创新点在于,它不再将实验视为孤立的技能点,而是将其整合进“临床场景模块”。例如,不是单独讲采血,而是将其放置在“急诊患者入院初步处理”的场景中,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完成采血,还要同时准备好留置针、标注好样本、并向“医生”口头汇报初步的生命体征数据。这种多任务整合训练,极大地模拟了竞赛现场的压力和复杂性。我特别对比了书中对无创/有创呼吸机连接的实验流程,它的描述清晰地界定了从患者评估、管道连接、参数设定到观察患者反应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并且对可能出现的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分泌物堵塞等并发症,给出了即时纠正措施的优先级排序。此外,书中对最新医疗标准化的遵循度很高,很多操作流程都参考了国际护理协会(ICN)和国内权威学会的最新建议,这确保了我们学习的是当前最前沿、最被认可的实践方法,而不是过时的操作规范。对于追求卓越和精确度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顶级的技术对标平台。
评分作为一名医学教育研究者,我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复杂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技能。《临床护理实验学教程》在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上,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的。它成功地运用了多模态学习理论,使得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从中获益。我尤其欣赏它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侧重。它不是简单地提供操作SOP(标准操作程序),而是在每个实验环节后都设置了“反思与决策”的讨论点。例如,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实验时,书上会列出几种不同血管条件(如细小、迂曲、易塌陷)的虚拟案例,并要求学生在操作前,根据书本提供的解剖图谱和穿刺成功率数据,预判并选择最佳的穿刺角度和部位。这种预设的认知挑战,迫使学生不能机械地重复动作,而是必须调用解剖学、生理学知识进行即时判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学”。另外,书中的插图风格也值得一提,不同于传统教材那种平面化、符号化的线条图,这里的图片更接近高清摄影图或三维渲染图,对于诸如换药、伤口评估等需要空间感知能力的操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例如,在描述不同程度烧伤的深度和渗出情况时,用色彩和质感的对比非常直观,让学生对组织损伤的严重性有了一个更具象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提升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评分这本《临床护理实验学教程》的引进,无疑为我们护理专业的学习者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回想起前两年在基础护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上的摸索,总感觉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是那把试图打通这堵墙的钥匙。尤其是它对于无菌技术操作的详尽描述,简直是手把手地教导。我记得有一次在模拟病房练习铺备用床,书上对于床单铺展的角度、松紧度的要求,细致到毫米级别,配以清晰的图解,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掌握要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在进行体位安置时,它不仅展示了仰卧位、侧卧位等标准体位,还结合了不同疾病状态下(如术后恢复、呼吸困难等)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解释了不同体位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深度。我甚至发现,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直接取材于临床一线可能遇到的真实困境,这让我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不再是面对书本知识的僵硬操作,而是学会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这本书的实验设计也非常贴合临床实际,比如它对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步骤进行了细致的拆解和演示,其中关于如何处理常见的报警和设备故障的环节,简直是“救命稻草”,让我对这些精密仪器的恐惧感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掌控感。可以说,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从书本知识到临床技能的完美过渡平台。
评分自从我转行进入护理行业以来,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高效地将课堂上学到的各种“技术”真正内化为一种直觉性的反应。我是一个实践驱动型的人,纯粹的文字描述对我来说效果甚微。《临床护理实验学教程》简直是为我这种人量身定做的。它对工具和器械的介绍极其细致,不仅仅是列出名称,而是详细说明了每个工具的设计原理和最佳使用时机。比如,我过去对使用吸引器清理呼吸道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害怕损伤粘膜。这本书在讲解这个操作时,不仅给出了负压值的设定范围,还通过一个“气流动力学”的简易图示,解释了为什么快速且轻柔的吸引比长时间或高负压的吸引更有效且安全。这种“拆解”知识的能力,让我立刻明白了背后的物理学原理,操作时的心理负担就轻多了。再者,它对“紧急情况模拟”的安排非常到位。书中设置的章节,专门讲解了在设备临时故障或患者突然病情变化时,如何快速切换到手动操作模式或替代方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应急处理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药物配制与核对”的章节,它模拟了高危药物(如胰岛素和肝素)的常见剂量错误情景,并要求读者从配制、贴标签到最终核对的每一步中找出潜在的风险点。这种高强度的“找茬式”学习,比被动接受标准流程要有效得多,让我养成了对细节吹毛求疵的习惯,这在临床上是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