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砚台金帖系列 张迁碑 书法碑帖系列
定价:24.00元
作者:徐宇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80100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群表颂》,也称《张迁表》。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立。n
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在山东泰安岱庙。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额篆书二行十二字”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早榻本为明榻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清初榻首行“焕”字不损本。初记载见于明代都穆《金薤琳琅》。n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中曾疑此碑为后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从风格特征及此碑朴茂端庄的气息来看,此碑非汉人所不能,而且风化剥蚀的自然现象也并非后人摹刻所能及,当为原作无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榻本。《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收入。n
n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碑帖系列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无法用价格衡量的精神财富。每当我铺开宣纸,提起毛笔,开始蘸墨时,眼前仿佛不再是印刷出来的墨迹,而是能想象到汉代工匠们在石碑上刻字时的情景。这种代入感,是优秀碑帖必备的特质。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艺的学习,更是一种对古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新体验。通过研习张迁碑的笔法,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朴素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精神内核。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组织,成功地将这份古老的生命力传递到了现代的学习者手中,使得练习的过程变得充满敬畏与愉悦。它提醒着我们,书法艺术的根基在于对传统的深入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盲目追求时髦的字体或技巧。这套系列作品,无疑是文化传承链条上一个坚实而又闪光的环节,它让千年之前的墨宝,得以在今天的书桌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供后人细细品味和学习,这份贡献是值得被铭记的。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评估,这本字帖在“学习路径规划”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直接将艰深的碑文堆砌在初学者面前,而是似乎预设了一条由浅入深的进阶阶梯。虽然它是以整碑为蓝本的,但在整体的编排逻辑中,我能感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它不是简单地将碑文复制粘贴,而是通过对不同章法的选录和排布,使得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地适应隶书的节奏和气势。例如,它可能在前半部分侧重于笔画的清晰度和结构的基础练习,而后半部分则开始侧重于整篇章法的连贯性和气息的贯通。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让他们在不至于感到气馁的同时,又能稳步提升。对我个人而言,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避免了盲目跟风,而是真正地让我的手和眼逐步适应了张迁碑那种独有的雄强与开阔。这种“教学法”的融入,使得这本字帖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让它超越了单纯的“复印品”范畴。
评分我对不同出版社的书法系列作品都有所涉猎,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这套碑帖系列,总能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尤其是在学术严谨性方面。它在对碑帖进行影印或集字的过程中,似乎投入了大量的校勘工作。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易于混淆的偏旁部首和细微笔画的差异,这本书的释文和范例处理得非常审慎,少有含糊不清或简单草率的地方。这对于我们进行深入的考据和比较研究是非常友好的。它仿佛配备了一个隐形的、严谨的学者在背后进行监督,确保了呈现给学习者的每一个字都是可靠的样本。这种对“真”的追求,远超一般商业出版物的标准。我常常会拿着它去和一些老旧的拓本进行交叉对比,发现其在细节还原上的准确度令人赞叹。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供人临摹的工具,更是一份严谨的、可供参考的艺术文献。对于严肃对待书法学习,希望建立扎实、无偏差的审美基础的同道中人来说,这份可靠性是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评分作为一名研习碑学的爱好者,我深知选择一本优质的《张迁碑》字帖是多么关键。这本字帖在选材和摹刻的精细程度上,无疑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所呈现的汉隶风格,那种饱满、方劲而又内含遒媚的特质,被忠实地再现了出来。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碑刻的“刀法”痕迹的处理,保留了原碑经过风霜侵蚀后特有的斑驳与肌理感,这对于理解隶书的“金石气”至关重要。很多市面上的字帖为了追求“干净”而过度修饰,反而失去了隶书的灵魂,但这本则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我对比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发现这本在字形结构上的把握最为到位,特别是那些转折处的蚕头燕尾,处理得既有力又灵动,既有古拙之意,又不失法度。它不仅仅是教会你“怎么写”,更是在引导你“怎么体会”汉代的书写精神。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挖掘碑帖神韵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汉隶精髓的大门,每一次摩挲,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营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稳而又不失古朴的气韵深深吸引住了。封面采用的材质,那种微微带着纹理的触感,让人联想到陈年的宣纸,与“金帖”这个名字形成了绝妙的呼应。特别是油墨的印制效果,黑白灰的层次过渡极其自然,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清晰地分辨出运笔的起承转合。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极为考究,厚度适中,吸墨性非常好,即使用中等偏湿的墨汁书写,也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保证了临帖时字体的清晰度。至于版式布局,更是体现了出版社对书法学习者的细致关怀。每一个字帖的排布都留有足够的空白,既方便对照,又给予了学习者充足的“呼吸”空间,不会让人感到局促和压抑。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我更愿意沉下心来,专注于笔下的每一个点画。整体来看,它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提供了一种极佳的阅读体验,是为那些对书法美学有高要求的学习者量身打造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