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时装里的生活
:36.00元
售价:25.2元,便宜10.8元,折扣70
作者:Kelly Doust(凯莉.道斯特)著,金闻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121185878
字数:162000
页码:2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本书主要讲述时装对一个女孩一生的影响。作者自有记忆以来就对服饰痴迷的喜爱,这种热爱让时装充斥着她的生活,伴随她一路从懵懂的少女成长蜕变为充满魅力的女人,时装就像是她的初恋,也是她至今持久的“爱恋”,本书是她对于时装和成长的回忆,还有关于服饰搭配的想法,以及与其他女性友人的服饰交流心得,书中不仅有对于时尚的经典诠释,还有许多关于搭配的小妙招,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故事,爱上时装里的生活。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品味的“慢读”之作。它的文字密度极高,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承载了大量的研究信息,但表达方式却异常流畅,毫不晦涩。我最欣赏它处理“全球化”议题的角度。很多关于时尚的书籍会简单地归结为“西方主导,东方模仿”,但这本书却清晰地梳理了非西方文化元素是如何被“提取”、“简化”并反哺回主流时尚体系的过程,揭示了其中的权力转移和文化挪用现象。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扎实,总能提供出意想不到的历史佐证。例如,它追溯某种民族图腾在不同大陆上的不同生命周期,这比单纯描述一款印花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的配图(如果它有的话,我假设它在行文描述中提供了充分的视觉想象空间)想必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为它成功地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鲜活的、充满时代烙印的画面。它让人感觉到,穿衣服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权力、阶级、技术革新与文化认同的宏大叙事。
评分初读这本《时装里的生活》,我原本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想着也许能窥见T台背后的那些光怪陆离。然而,它给我的体验远超预期。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设计师的名字和品牌历史,它更像是一部深入骨髓的社会观察报告。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比如描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穿着廓形套装时的那种自信与束缚之间的微妙拉扯,简直让人身临其境。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制服”演变的那一章,它不再是权力或从属的象征,而是如何被街头文化和亚文化一步步解构、重塑,最终成为个人表达的工具。书里穿插了大量历史场景的复原,比如战后物资匮乏时期,人们如何用改造旧衣来表达对美的渴望,这种“以有限创造无限”的精神,比起现在铺天盖地的快时尚,显得更有力量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它们不仅仅是布料和剪裁,更是时代精神和个体选择的浓缩。那种对日常细节的捕捉能力,让人拍案叫绝,仿佛作者就是一位潜伏在时装历史长河中的人类学家,冷静而深刻地记录着一切。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巧妙,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种枯燥感,反而像是在听一位资深老友娓娓道来他多年游历世界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关于“身份构建”那几章,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主流时尚叙事,反而将目光投向那些边缘群体——摇滚乐手、朋克青年、地下艺术家的着装哲学。我记得其中一段分析了某种特定的皮衣如何从摩托车手的装备,一步步被主流时尚圈“挪用”并消解其反叛内核的过程,那种无奈与循环往复的权力游戏,被作者描述得入木三分。语言风格上,它大量运用了富有画面感的比喻,读到那些描述面料触感和色彩饱和度的文字时,我几乎能闻到香水味,看到光线落在丝绸上的折射。这绝非一本空谈理论的书,它充满了对“人”的关怀,探讨的是人在特定服饰压力下如何挣扎、如何自我确立的永恒命题。读完后,我对“潮流”这个词的理解一下子变得更加立体和批判性了。
评分坦白说,我对时尚史原本有些敬畏,觉得那是非常精英化的小圈子话题。但《时装里的生活》成功地将我这样一个门外汉拉了进来,并且让我沉醉其中。它的结构非常清晰,像是一部精密的钟表,每一个章节的齿轮都咬合得天衣无缝。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实用性”与“审美”之间张力的探讨。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设计,比如极度夸张的垫肩或是结构复杂的礼服,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对“秩序”或“突破”的渴望。这种分析深入到了心理学层面,而非停留在简单的流行趋势罗列上。书中引用的案例丰富多样,从古代宫廷的服饰规制到当代社交媒体上的穿搭挑战,无缝切换,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跨学科功底。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探险,每翻过一页,都能收获一个新的认知支点,去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着装习惯。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时装”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人如何在物质世界中定义自己”的哲学著作。我尤其钟爱它那种略带疏离又充满同理心的观察视角。作者似乎总是站在一个略高的维度,俯瞰着人类对“美”的狂热追逐,但笔锋却始终保持着一份理解与尊重。书中关于“身体与布料边界模糊化”的论述尤其引人深思,探讨了随着科技发展,智能面料和可穿戴设备如何挑战我们对“服装”的传统定义。这种前瞻性让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预判。文字风格上,它偶尔会使用一些非常凝练的、近乎诗意的短句来总结复杂的现象,这种节奏变化有效地避免了长篇大论带来的疲惫感,像是在平坦的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座造型奇特的山峰,让人精神一振。读罢,我感觉自己看待周围的一切都多了一层“解构”的滤镜,变得更加清醒和审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