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精装)
:149.00元
售价:101.3元,便宜47.7元,折扣67
作者:沈从文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624777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文学大家沈从文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文物爱好者借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大家经典之作,由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从文物研究来说,我所研究的问题多半是比较新的问题,是一般治历史、艺术史、作考古的,到现在为止还没**会接触过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工作若做得基础好一点,会使中国文化研究有一个崭新的开端、对世界文化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贡献。
——摘自沈从文在美国圣若望大学发表的讲演
◆大家的文笔,专业的视角。对于文物研究者和鉴赏爱好者,这是文物鉴定和鉴赏的重要参考,以文献与文物互证的方法研究文物,寻绎源流,行文活泼,目光独到,还从古为今用的角度提出很多日常工艺发展的设想,处处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编辑手记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沈从文(1902—1988)
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1949年以后,改行文物考古,在文物研究上,他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成为新中国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成果。
从沈从文先生的笔触中,我窥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斑斓画卷,那种曾经的繁华与精致,在文字的细细描摹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他对于器物的描述,绝非仅仅是冰冷的器形与材质,而是赋予了它们生命与故事。一件古老的瓷器,在他手中,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承载着岁月痕迹、凝聚着匠人心血的艺术品。他会细致地描绘出釉色的变化,勾勒出纹饰的精妙,更重要的是,他会让你感受到这件器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我尤其被他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文物细节的关注所打动。他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能将那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物件,重新唤醒,让我们得以触摸到古人的生活碎片,感受到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这种对文物的热爱与解读,并非是枯燥的考据,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与艺术的想象。他让我们明白,文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仿佛一盏盏温润的灯火,照亮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他对于历史细节的捕捉,对于器物背后故事的挖掘,都充满了学者的严谨与艺术家的情怀。他让我看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并非是厚重而遥远的,而是充满了生动与趣味。他对于古籍、对于出土文物的解读,绝非是简单的介绍,而是将其融入到鲜活的叙事之中,让我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我尤其欣赏他对器物的美学价值的阐释,他能从一件看似普通的陶罐,一朵朴实的花朵中,解读出其背后所蕴含的审美理念与人文精神。这种“以小见大”的智慧,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文字,如同一本生动的文化百科全书,又如同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每一次阅读,都仿佛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之旅,让我对中华文明的璀璨与深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是一种沉静而深刻的体验,它让我重新审视“美”的定义,并看到了“美”在日常中的无限可能。 他并非总是描绘宏大的历史场景或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发掘出不平凡的美。他笔下的湘西风光,如同一幅幅水墨画,淡雅而写意,却又充满了生机与灵动。他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极具匠心,无论是那淳朴的村民,还是那些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他笔下都鲜活得如同就在眼前。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那种含蓄的、内敛的美,以及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都令人动容。他让我们看到,美并非只存在于高雅的艺术殿堂,它就隐藏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之中,存在于人们的日常劳作与情感交流之中。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他留给读者的宝贵财富。读他的书,常常会让我感到一种宁静与满足,仿佛心灵被洗涤了一般,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的感知力。
评分初读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低语他眼中的世界。 他的语言并非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如同山涧溪流般自然流畅,却又饱含着深邃的洞察力。每一次翻开他的作品,都像是踏入一个久违的故园,那些朴实无华的描绘,那些细腻入微的刻画,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温度与质感。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不自觉地放慢速度,去感受那些细微之处的情感流动,去体味那些平凡生活中的诗意。他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情感的寄托;他描绘的人物,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性的缩影。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它能让我们暂时忘却现实的喧嚣,沉浸在他构建的那个充满温情与诗意的世界里。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童年片段的追忆,那种纯真与美好,总能勾起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每当读到那些充满画面感的句子,仿佛就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虫鸣鸟叫,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轻柔。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他不仅仅是在写作,更是在与我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评分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能勾起我对故乡、对童年、对那些纯粹美好的回忆的无限遐想。 他的笔触带着一种近乎乡愁的情感,将那些已经远去的时光,那些已经模糊的画面,重新变得清晰而鲜活。我常常在他描绘的湘西风光和生活场景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鸣。那些山间的炊烟,河边的浣洗,以及人们质朴的笑容,都仿佛是我曾经经历过的,又或是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画面。他对于家乡景物的描写,带着一种深沉的眷恋,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而他对于人物的刻画,更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那些善良、质朴、甚至带有一丝顽劣的孩童,都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可爱。阅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回到一个温暖的港湾,在那里,我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纯真。这种回归的感受,让我觉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过往美好的追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