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以边检工作为例
: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徐国明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17206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徐国明先生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他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录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程序
1.5 选题研究现状
1.5.1 我国顾客满意度研究的现状
1.5.2 顾客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分析
1.6 选题领域前人主要研究成果
1.7 选题研究的重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第3章 北京边检顾客满意度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4章 北京边检顾客满意度核心价值观的测量
第5章 北京边检提升顾客满意度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徐国明,字若然。男,汉族,江西人,法律、英文学士,公共管理硕士、证券投资硕士,国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班委,2007-2010年边检提高服务水平三等功获得者。曾对法、德、日、韩、俄、西、阿语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当过《北京边检》杂志编辑,发表过获奖论文《世纪之交探讨实现自我》,2010年发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边检顾客满意度研究》。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以边检工作为例》的时候,心里涌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会不会是一本“空谈”的书?毕竟,儒家思想讲求的是一套复杂的伦理道德体系,而边检工作则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执行性强的职业。我很担心作者会仅仅是泛泛地谈论儒家思想的美好,然后生硬地将其与边检工作扯上关系,而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实际的佐证。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对儒家思想进行一番梳理,指出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基层执法环境中,哪些方面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方面又可能存在局限性。然后,再针对边检工作的特点,比如人员管理、培训、服务质量提升、甚至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决策等方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基于实际调研的分析,比如通过访谈边检人员,收集他们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或者通过对比不同边检站的工作模式,来探讨儒家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的是一种“怎么用”的思路,而不是仅仅“是什么”的介绍。
评分《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以边检工作为例》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经典的哲学概念。在我的认知里,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是一种个人品德的提升,进而影响家庭、社会。而边检工作,则是一项典型的对外窗口单位,它的形象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对外形象。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它如何能够巧妙地将“个人修养”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解读“忠”这个概念在现代边检工作中的意义?它指的是对国家的忠诚,还是对职业的忠诚,抑或是对旅客的负责?还有“恕”,在面对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客时,如何做到“恕”?书中会不会有关于如何构建一种更具儒家文化特质的边检团队文化的内容?比如,如何通过师徒制、团队建设等方式,传承经验,培养新人,营造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论,那将对提高边检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提升边检服务的国际化水平,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倒是挺吸引人的,《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以边检工作为例》。我一直觉得儒家思想虽然古老,但其中蕴含的许多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像边检这样需要高度责任感、严谨性以及人文关怀的行业,儒家文化的契合点应该不少。我比较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那些“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具体落实到边检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的?是体现在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上,还是在与旅客的沟通交流方式上?比如,“礼”这个概念,在边检服务中可以如何体现?是保持职业的庄重,还是主动提供便利?“信”又是如何保障的?是制度上的诚信,还是个人职业操守的体现?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有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位边检人员如何运用儒家思想化解了一场突发事件,或者如何通过温良恭俭让的态度赢得了旅客的理解和配合。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生动的故事,那就更好了,这样既能说明理论的落地,也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儒家文化在基层工作中的生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
评分我拿到《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以边检工作为例》这本书,心里其实是有点小期待,但又带着一丝审慎。为什么选择边检这个特定的行业来探讨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呢?这本身就很有意思。边检工作,给我感觉是相当严肃和有压力的,它涉及到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还有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那么,儒家文化那种强调和谐、秩序、人伦的理念,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渗透到这样一个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领域呢?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两者之间的“接口”的。是关于“信”的方面,比如如何让边检人员更加恪尽职守,建立可靠的形象?还是关于“仁”的方面,如何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展现人文关怀,让旅客感受到温暖?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边检人员的真实心声,他们是如何理解和实践儒家思想的?或者,是否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如何避免将儒家思想“教条化”,变成一种形式主义?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而不仅仅是重复一些老生常谈的论调。
评分对于《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以边检工作为例》这本书,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能否为解决边检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软性”难题提供新的视角。比如,在日复一日的标准化工作中,如何保持边检人员的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儒家思想中对于“君子”的追求,对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的教诲,是否能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再者,边检工作经常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其中不乏有情绪激动、沟通不畅的情况,如何通过儒家所倡导的“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和”——和而不同,来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我希望能看到书中不仅止于理论的阐述,更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处方”,比如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将儒家精神融入团队,如何设计培训课程,让年轻一代的边检人员理解并践行这些古老的智慧。如果书中能够引用一些古代文献中的典故,并巧妙地将其与现代边检场景相结合,那将是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