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有刚,李拴成著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陈式太极
  • 功夫架
  • 竞技推手
  • 武术
  • 传统武术
  • 河南武术
  • 养生
  • 技击
  • 武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2422
商品编码:297292344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

定价:39.80元

作者:陈有刚,李拴成著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49824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前我认识的各路英雄好汉,在做出版时多是比较保守的,一是守住“传统”不变,二是守住“*”不露。现如今,很多武术名师在我这里出书已经不是这样二守了,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推广太极文化而好无保留。陈有刚老师这本书,汇集了他几十年的经验,有学有教,能毫无保留的给大家,纯是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小编在此感谢毫无保留的老师们。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四个章节。部分全面讲述了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健身作用和动作分解及要点。第二部分重点讲述对抗性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及技术,这也是广大有志于推手对抗的朋友为关注的部分,所以,这一部分作为了本书的重点。

目录


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概述...................................24

一、陈式太极拳的源流及传承…………………………………………………………25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26

三、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桩功………………………………………………28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32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名称……………………………………………33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解析……………………………………………34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的训练方法.................................128

一、基本功训练………………………………………………………………………129

二、素质训练…………………………………………………………………………143

三、竞技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145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散手)的主要招法.........................146

一、捋加采……………………………………………………………………………147

二、迎门靠……………………………………………………………………………148

三、大背………………………………………………………………………………150

四、胯背………………………………………………………………………………151

五、挑闪………………………………………………………………………………153

六、过腿摔……………………………………………………………………………154

七、走化(一)………………………………………………………………………156

八、走化(二)………………………………………………………………………157

九、挒劲………………………………………………………………………………159

十、拿腕………………………………………………………………………………160

十一、合步压腕………………………………………………………………………162

附录 陈式太极拳传承表..............................................164

后记................................................................165

作者介绍


陈有刚:男,国家武术七段,1958年生于河南省温县徐吕村,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有刚七岁随其叔父、陈式太极拳大师陈庆州习练陈式太极拳,深得叔父口传身教。后经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等大师分别亲自多方指教,使其全面、深刻、系统的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特别是在竞技性推手训练及跌、拿、走化方面,陈有刚更是出类拔萃、硕果累累、蜚声太极拳坛。李拴成:男,国家武术七段,1949年出生。12岁拜当地名师李万和习“子路八卦拳”,1984年从陈小旺大师、陈正雷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出版有《子路八卦拳》及《 陈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等武术专著及论文。

文摘






序言



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 一、 序言:武术之魂,传承之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阴阳相济的运动原理、刚柔并济的技击特点,独树一帜,备受推崇。在太极拳的众多流派中,陈式太极拳以其古朴刚劲、刚柔并济、动静相兼的风格,被誉为太极拳的“始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便是在这样的武术传承背景下,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打造,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现陈式太极拳的精髓。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技击手册,它更是一次对陈式太极拳深层文化的探索,一次对功夫架与竞技推手之间内在联系的梳理,一次对习练者身心修养的引导。 二、 陈式太极拳的根基:功夫架的奥秘 陈式太极拳的生命力,根植于其独特的功夫架。功夫架,顾名思义,是拳术的根本,是招式的骨架,更是内在功力的载体。它不仅仅是动作的组合,而是包含着丰富的运动规律、劲力运用、呼吸配合以及身法要领的系统。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陈式太极拳功夫架的构成要素。首先,我们将从基本功入手,强调桩功的重要性。桩功是培养内劲、增强根基的关键,通过长时间的站桩,可以逐步体会到“根深蒂固”、“虚灵顶劲”、“沉肩坠肘”等要领,为后续套路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解析陈式太极拳的套路精髓。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快节奏、爆发式,陈式太极拳的套路以其缠绵绵、如抽丝的运行方式著称。本书将深入剖析每一式动作的名称、要点、劲力走向、呼吸配合以及攻防含义。例如,在讲解“金刚捣碓”时,不仅仅是罗列动作,更会强调其“腰为主宰”、“节节贯串”、“刚柔相济”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腰胯的转动带动全身,如何将蹬劲、搅劲、缠劲巧妙地融合。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劲力的运用。陈式太极拳的劲力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既有外在的形体之势,更有内在的意念和气息之功。本书将详细讲解“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八大劲力在套路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松、活、圆、整”的肢体协调,达到“力从根起,周身一家”的境界。读者将了解到,陈式太极拳的劲力并非蛮力,而是顺应自然,借力打力,以柔克刚的智慧体现。 此外,呼吸与意念的配合也是功夫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引导读者掌握陈式太极拳独特的顺腹式呼吸,以及如何将意念与呼吸、动作融为一体,实现“神意气力精”的高度统一。这种内外兼修的练习方法,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三、 技击的升华:竞技推手的智慧 在陈式太极拳的功夫架打下坚实基础之后,本书将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进入竞技推手的领域。推手,是太极拳“致用”的直接体现,是检验和提升拳术技击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并非简单的力量对抗,而是对太极拳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运用,是“听、懂、化、发”的艺术。 本书将系统阐述推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定步推手”开始,讲解如何保持身体的稳定,如何通过步法的细微调整来化解对方的来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逐步深入到“活步推手”,强调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以及如何将太极拳的各种劲力巧妙地运用到推手中。 “听劲”是推手的第一要诀,也是本书将重点强调的内容。我们将通过具体的练习方法,引导读者学会捕捉对方力线的变化,理解对方力气的虚实、方向和速度,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书中会详细介绍一些听劲训练的小技巧,例如用沾粘的手感来感知对方的力,通过身体的细微反馈来理解对方的意图。 “化劲”则是太极推手的重要功法。本书将深入讲解如何运用“棚、捋、挤、按”等劲力来化解对方的进攻,以及如何做到“不丢不顶,随曲就伸”。读者将学会如何在对方发力时,不与其硬碰硬,而是顺势借力,将对方的力量引导到自己预设的方向,从而达到化解对方攻击,并伺机反击的目的。 “发劲”是推手的高潮,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本书将解析如何在化解对方来力的基础上,将自身蕴含的内劲瞬间爆发出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我们不会仅仅教授一些花哨的发力技巧,而是强调发劲的合理性、时机性和方向性,以及如何做到“意在先,劲在后”,从而发出有穿透力、有杀伤力的劲。 本书还将探讨推手中的攻防策略。我们将分析常见的推手失误,并提供纠正方法。同时,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推手技法,例如“刁、拽、挂、打”等,并结合具体的推手场景,讲解这些技法在实战中的运用。读者将了解到,推手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和技巧的比拼。 四、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身心同修的旅程 《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并非仅仅是动作的堆砌,它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身心同修的练习过程。 在理论层面,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读陈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学说、道家思想等,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体现在拳法之中的。我们将探讨“天人合一”、“以柔克刚”、“不争之德”等观念,帮助读者在练习拳法的同时,领悟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在实践层面,本书将提供大量清晰的图文示范,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每一式动作都会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以及关键要点的提示。对于推手部分,也将提供不同场景下的推手演示,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学习。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强调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我们理解,太极拳的习练是一个漫长而富有挑战的过程,因此,本书将为不同水平的习练者提供适合的练习建议。对于初学者,我们将引导他们从基础功和简化套路入手,逐步建立信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我们将提供更深入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突破瓶颈。 本书还关注习练者的身心健康。在介绍拳法技巧的同时,也将穿插一些关于养生保健的内容,例如如何通过太极拳调理身体,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我们相信,真正的太极拳练习,是以健康的身心为前提,并最终达到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五、 结语:传承与发展,永无止境 《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不仅是一本书,更是陈式太极拳爱好者的一位良师益友。它承载着陈式太极拳的古老智慧,也展现着其在现代社会的蓬勃生机。 本书的出版,是对陈式太极拳深厚底蕴的一次系统梳理,也是对其技击价值的一次深度挖掘。它希望通过严谨的论述和实用的指导,帮助更多人走进陈式太极拳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体验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奇效。 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陈式太极拳的道路上有所收获,都能领略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都能在功夫架的扎实根基上,升华出竞技推手的精妙智慧,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 陈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本书的问世,是这场探索中的一盏明灯,希望它能照亮更多人心中的武术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内敛而又厚重的古典韵味,初次拿到手里,就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武术教材,更像是一部沉淀了岁月智慧的典籍。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不仅对手眼非常友好,阅读起来也倍感舒适,长时间翻阅眼睛不容易疲劳。尤其要提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动作的图解,简直是精雕细琢,摄影师和绘画师的功力可见一斑。每一个招式的分解动作,都用多角度的特写和清晰的箭头指示,甚至连脚尖的微小转动、眼神的望向都标注得一丝不苟,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我记得我以前买过一些其他出版社的太极书,图示模糊不清,常常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一二,但这本书不同,它仿佛有一位耐心的名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这种从外到内的品质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厚内功。

评分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是其专业性的绝佳体现,它完美平衡了阅读的流畅性和技法学习的严谨性。在讲解复杂的套路动作时,排版师采用了左右分栏的布局,左侧是细腻的文字描述,详细拆解了呼吸、意念和步法的配合;右侧则并列放置了高清的、不同阶段的分解图片。这种“文图互证”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令人称赞的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侧重方向和重心的转移,作者甚至加入了虚拟的力线图,用细小的虚线箭头来标示内气的运行轨迹和身体重心的投影,这种可视化处理,是任何传统文字教材都难以企及的优势。我发现,当我对着镜子练习时,可以随时翻到相应页码,对照那些精确到毫米的细节调整自己的姿势。这种对细节的近乎偏执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携带的、个性化的“私人教练”,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第一章节对“浑圆一体”理论的阐述中,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远超我预期的纯粹的招式讲解。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口诀罗列上,而是深入剖析了陈式太极拳中“棚、捋、挤、按”这些基本劲力的哲学基础和物理原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现代生物力学概念来佐证其观点,比如讲解“捋”劲时,书中竟然细致地分析了杠杆原理在人体关节上的应用,这使得原本感觉虚无缥缈的内劲,变得有迹可循、可以量化。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迷信传统、敢于用现代科学思维去重新审视和解读传统武学的勇气。这种跨界的融合,不仅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套可以反复检验和实践的认知框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照猫画虎”。读完这部分,我再回顾自己练习时的一些疑惑,比如为什么有时候使劲了反而不对力,立刻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它让太极从“拳脚功夫”上升到了“智慧功法”的层面。

评分

整本书的行文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注重分寸感。他从不使用夸张的辞藻来鼓吹陈式太极的“无敌”或“天下第一”,而是以一种非常谦逊、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读者去体会这种武学体系的自洽和完整性。在讲解完复杂的理论和技法后,每一章节的末尾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内省与体悟”小结,鼓励读者回归自身的感觉,去感受气血的流动和身体的反馈,这种引导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习武者独立思考和内省的能力。我发现,这种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叙事结构,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让人感到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与古老的智慧进行对话。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教授了具体的动作,更在于它培养了一种看待问题、处理矛盾的哲学视角,对于提升个人心性修养,亦有潜移默化的助益,这才是真正优秀的武术著作所应具备的品格。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冲着“推手”那部分内容才决定购买的,因为相比套路练习,实战应用的技法对我更有吸引力。这本书在阐述推手技巧时,处理得非常成熟和老道,没有过多渲染那种花哨的“一招制敌”,而是着重于“听劲”和“化劲”的内功基础训练。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如何通过特定的站桩和定步练习,来培养对来力方向和力度的微妙感知,这一点非常关键。他将推手比喻成一场复杂的“动态博弈”,强调的是“知己知彼,后发制人”的智慧,而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窍门”,比如在特定角度下如何利用身体的“空档”来瓦解对手的结构,这些经验之谈,往往是教科书上难以记载的“心法”。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去和武馆里的同伴切磋,那种对来力的捕捉和随势引化的能力,确实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推手技艺的精髓所在,而不是停留在僵硬的招架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