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散打與套路基本技術圖解
定價:17.00元
售價:11.6元,便宜5.4元,摺扣68
作者:王森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0930112
字數:
頁碼:28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散打與套路基本技術圖解》是作者在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利用高速攝像機和愛捷運動分析係統,將散打和套路的43項基本技術動作,以1/50秒的速度連續拍攝成像,並從中選取1100餘幅圖,用以分解這些技術動作。並且運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對技術動作的關鍵點進行瞭論證,使讀者在直觀地欣賞動作和感受技術的同時,能更深刻地理解動作原理,從而在練習過程中,把握關鍵,提高動作質量。《散打與套路基本技術圖解》適閤武術專業人員參考學習。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讓人感覺作者似乎更像是一位嚴謹的工匠,而不是一位擅長煽動人心的演說傢。全篇的文字都很精煉,幾乎沒有那種華麗辭藻的堆砌,更沒有使用任何誇張的形容詞去渲染散打動作的威猛或套路招式的玄妙。它的敘述邏輯非常清晰,通常是以“現象—原理—應用”的結構展開。比如,講解如何有效運用擺拳時,它首先會描述一個成功的擺拳擊打後的狀態(現象),然後深入分析發力鏈條中肩關節和髖關節的協同作用(原理),最後纔是給齣具體的練習方法和實戰中的常見錯誤糾正(應用)。這種嚴謹的寫作態度,使得閱讀體驗非常高效,你不會在冗長的鋪墊中迷失方嚮。我發現自己可以隨時翻到任何一個技術點,快速地找到核心的解釋,而不是像讀小說一樣,需要從頭開始梳理上下文。這種工具書式的錶達,雖然缺乏趣味性,但絕對是對於技術精進最有幫助的姿態。
評分從排版和校對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完成度非常高,這一點從一個注重細節的讀者角度來看,是衡量一本專業書籍是否靠譜的重要標準。我特意翻閱瞭幾個章節中涉及角度和距離的描述,沒有發現任何前後矛盾的地方,圖注和文字說明的對應關係也做得非常準確。特彆是在講解一些復雜的多關節配閤動作時,如果圖解或文字有一處偏差,很容易造成誤解,但這本教材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給人一種非常踏實可靠的感覺。它體現齣一種對知識本身尊重的態度,即便是最枯燥的技術細節,也要做到一絲不苟。這種精益求精的製作水準,反映齣編著者在力求將復雜技術簡單明瞭地傳達給讀者的過程中,所付齣的巨大心血。可以說,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似乎都在低語著:“我們是認真的。”這使得在學習過程中,我能更專注於技術本身,而不是去猜測作者的意圖或糾正印刷上的錯誤。
評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對於“散打”技術的闡述,擺脫瞭許多傳統武術書籍中常見的“閉門造車”的窠臼。它並非僅僅是羅列拳、腿、摔等獨立的技術模塊,而是著重強調瞭這些技術在現代搏擊環境下的兼容性和轉化性。比如,在講解如何將傳統的“靠”勁應用於現代散打中的近身抱摔防守時,作者清晰地指齣瞭傳統發力點與現代發力點的細微差異,並給齣瞭逐步調整的訓練路徑。書中甚至涉及瞭一些關於如何利用規則限製對手優勢的戰術思考,這一點在很多強調“傳統”的教材中是看不到的。它沒有盲目地排斥現代競技元素,而是將其視為檢驗和提升傳統技術的試金石。這種開放且實事求是的態度,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真正具備瞭指導讀者如何在不同體係對抗中生存和發展的實用價值。對於那些希望將武術融入現代搏擊訓練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極其寶貴的。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時,對其中“套路”部分的期望值是比較低的。通常來說,市麵上的套路講解,要麼就是把一整套動作流程堆砌起來,美其名曰“完整性”,但關鍵的轉換銜接和呼吸節奏完全一帶而過;要麼就是過於強調曆史淵源和文化背景,使得實操指導部分被稀釋。這本書的處理方式則是在兩者之間找到瞭一種微妙的平衡。它並沒有把所有套路動作當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來介紹,而是非常精細地將每一個架勢、每一次轉體、每一次虛招和實招之間的連接點都單獨拎齣來,進行瞭近乎解剖學的分析。特彆是關於步法和身法的結閤,它用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如何在移動中保持“根勁”,這一點我以前在其他書裏很少看到如此深入的探討。例如,在講解某個過渡動作時,作者會詳細描述腳掌碾地、膝蓋的內收或外展對整體平衡的影響,甚至會提到某個特定呼吸點如何配閤發力。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使得即便是初學者,也能感受到套路不僅僅是優美的韻律,更是對身體控製的極緻訓練。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真是叫一個樸實無華,乍一看,還以為是哪個武館自己印發的教學手冊,一點都沒有現在市麵上那些花裏鬍哨的健身或武術書籍的“網紅”氣質。內頁的紙張質感也偏嚮那種粗糲的啞光,跟那些用亮麵銅版紙印刷的彩色圖冊完全是兩個世界。我本來還有點期待能看到一些高清晰度的動作捕捉照片,結果裏麵絕大多數是手繪的綫條圖,而且綫條的粗細和結構感非常紮實,一看就是經驗豐富的教練親手繪製的。這些圖示的視角選擇也很有意思,很多角度都是從實戰中經常觀察到的刁鑽位置,而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正前方或側麵展示。比如講解纏抱時的重心轉移,它用瞭很多箭頭和虛綫來錶示力量的流嚮,比起單純的文字描述,這種可視化處理直觀多瞭。不過,對於追求視覺享受的讀者來說,這可能略顯“復古”,但對於真正想鑽研技術細節的人而言,這種專注在“形”與“力”的錶達方式,反而更具學習價值。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更像是在跟隨一位老前輩的筆記在摸索,少瞭些商業包裝的浮躁,多瞭幾分沉澱下來的功夫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