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集成电路
定价:22.00元
售价:15.4元,便宜6.6元,折扣70
作者:广濑全孝,彭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2-01
ISBN:9787030108890
字数:
页码:1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集成电路》是“OHM大学理工系列”之一。书中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支撑未来信息社会的集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共六章。内容包括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电路的设计、LSI的制造技术,以及为了实现LSI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和计算机系统与中央处理器的结构与功能等。
《集成电路》可作为系统学习集成电路技术的大学本科生就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亦可供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章 集成电路基础
1.1 半导体集成电路与信息处理
1.2 半导体与能量间隙
1.3 n型、p型半导体与费米能级
1.4 pn结与能带
1.5 MOS结构中耗尽层的形成
1.6 MOS存储器
1.7 MOS逻辑电路
练习题
第2章 MOS器件的工作与微细化
2.1 MOS晶体管的工作特性
2.1.1 硅氧化膜与硅界面系统中的可动电荷与固定电荷
2.1.2 MOS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特性
2.1.3 MOS晶体管的结构及其引起的各种现象与面临的课题
2.2 MOS晶体管的工作模型与器件模拟
2.2.1 MOS晶体管工作的基本模型
2.2.2 MOS晶体管的结构设计与器件模拟
2.2.3 器件模拟的课题
2.3 微细化的目的与设计指导思想,等比例缩小规则的出发点与现实
2.3.1 MOS晶体管微细化的目的与设计指导思想
2.3.2 等比例缩小规则的出发点与发展过程
2.3.3 等比例缩小的限度与现代器件设计
2.4 半导体存储器结构的历史与未来
2.4.1 存储器的结构与历史
2.4.2 信息积蓄电容与高介电常数薄膜,强电介质薄膜
练习题
第3章 基本电路与版图设计
3.1 CMOS反相电路
3.1.1 CMOS反相器的结构
3.1.2 直流传输特性
3.1.3 CMOS的特性
3.2 传输门(TG)
3.3 CMOS逻辑电路举例
3.3.1 双输入与非门NAND
3.3.2 双输入与或门NOR
3.3.3 复合门
3.3.4 双输入XOR(EXOR)门(异或逻辑)
3.3.5 触发器与锁存器
3.4 存储器集成电路
3.4.1 存储器的结构及种类
3.4.2 动态存储器(DRAM)
3.4.3 静态存储器(SRAM)
3.4.4 掩模ROM
3.4.5 EPROM(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ROM)
3.4.6 EEPROM(ElectricallyErasab1eandProgrammableROM)
3.4.7 快闪只读存储器
3.5 版图设计
3.5.1 设计规则
3.5.2 LSI版图设计方法
练习题
第4章 LSI制造技术
4.1 基本工艺与工艺流程
4.1.1 基本工艺
4.1.2 工艺流程
4.1.3 工艺一体化
4.2 器件隔离
4.2.1 LOCOS隔离与开槽隔离
4.2.2 共他隔离技术
4.3 衬底与阱技术
4.3.1 CMOS工艺与阱的形成
4.3.2 可靠性与阱技术
4.3.3 外延衬底与SOI衬底
4.4 栅与源、漏结的形成
4.4.1 栅工艺
4.4.2 源、漏结的形成
4.4.3 漏极技术
4.5 接触的形成与多层布线
4.5.1 接触的形成
4.5.2 金属化系统
4.5.3 多层布线工艺与平坦化技术
4.6 双极工艺与BiCMOS工艺
4.6.1 双极工艺
4.6.2 BiCMOS工艺
练习题
第5章 LSI设计与CAD
5.1 LSI开发与CAD
5.1.1 LSI设计流程
5.1.2 ASIC设计的方法
5.1.3 模拟器
5.2 功能设计、逻辑设计
5.2.1 系统设计与功能设计
5.2.2 逻辑设计
5.2.3 逻辑模拟器
5.2.4 逻辑综合
5.3 电路设计
5.3.1 CMOS反相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5.3.2 CMOS反相器的开关特性
5.3.3 CMOS反相器的功耗
5.3.4 LSI的信号传输延迟时间
5.3.5 电路模拟器
5.4 设计验证
5.4.1 LSI的故障与检验
5.4.2 测试简易化设计
练习题
第6章 中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6.1 计算机系统概要
6.2 中央处理器的结构与功能
6.2.1 数值数据的表示
6.2.2 指令系统
6.2.3 中央处理器的结构
6.2.4 中央处理器的工作
6.3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
6.3.1 性能的评价
6.3.2 改善性能的手段
练习题
练习题简答
参考文献
对于我这样一名业余的天体物理爱好者来说,《量子纠缠与时空结构》这本书无疑是近期读到的最具挑战性也最令人兴奋的作品之一。它没有采用那些过于简化的比喻来掩盖物理学的深度,而是直面那些最前沿、最反直觉的概念。作者的讲解逻辑链条极其缜密,从贝尔不等式的实验验证讲起,逐步深入到黑洞信息悖论与霍金辐射的交汇点。这本书最让我敬佩的一点是,它在保持高度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哲学意义”的探讨。例如,书中关于“观测者角色”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哥本哈根诠释的层面,还引出了多世界理论在解释纠缠现象时的优势与局限。虽然有些章节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但那种智力被充分调动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读完合上书本时,你会感到自己的思维边界被强行拓宽了,对我们宇宙的构成以及现实的本质,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困惑与敬畏。这本书的受众可能更偏向于有一定科学背景的读者,但对于渴望深入理解现代物理学核心奥秘的人来说,它提供了极佳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环球美食探秘:从街头小吃到米其林盛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美食书籍”的固有印象。我本以为这又是一本充斥着精美摆盘照片和繁复烹饪步骤的工具书,但事实是,它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人类学之旅。作者的笔触极其生动且充满画面感,他不是在介绍“如何做”一道菜,而是在讲述这道菜“为什么会存在”。例如,在描述秘鲁的酸橘腌鱼(Ceviche)时,他花了极大的篇幅去探讨安第斯山脉的地理环境、印加文明的食材基础,以及近代渔业发展对这道国民美食的影响,让我意识到,食物背后蕴含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结构。书中对于不同地域的味觉哲学对比分析尤其精彩,比如东方讲究“和”与“平衡”,而地中海沿岸则更推崇食材的“本味”与“直接”。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放下书本,开始反思自己平时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我们真的在“品尝”食物,还是仅仅在“填饱肚子”?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成功地将味蕾的享受提升到了精神层面的探索,对于任何一个对世界文化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精神盛宴。
评分《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与材料创新》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前瞻且务实。它没有停留在仅仅展示“漂亮”的设计案例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设计背后的伦理考量与技术革新上。作者清晰地划分了几个关键的论述模块:首先是生命周期评估(LCA)在设计初期的应用,强调了材料的“从摇篮到坟墓”的概念;其次,对生物基材料和循环经济在建筑装饰领域的潜力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如如何利用藻类凝胶或回收塑料制成高性能的饰面材料。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其中关于“本地化供应链”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材料的运输距离来显著降低项目的碳足迹,这是一种将设计美学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的体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专业、清晰且充满数据支撑的,它为设计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更具责任感的思考框架,而不仅仅是一本风格指南。对于关注环保趋势和材料前沿技术的专业人士或学生而言,这本书是了解行业未来走向的必备手册。
评分我得说,《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这本书,简直是一剂清醒剂,它将历史学家的严谨考据与侦探小说般的细节挖掘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很多关于中世纪的描述,都聚焦于宏大的战争、宗教冲突或君王更迭,但这本著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镜头对准了泥土中的生活。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文献功底,重构了从佃农的耕作周期到行会学徒的等级森严的完整社会生态。我尤其欣赏他对“时间概念”的剖析,在中世纪,时间不是被钟表分割的线性单位,而是由教堂的钟声、农作物的生长所定义的循环体,这种对非现代性时间观的探讨,让我对当时人们的心理世界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书中对卫生习惯的描述更是令人震撼却又无比真实——那些关于城市排水系统(或缺乏排水系统)的细节,清晰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感官体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冷静而富有穿透力,它不带偏见地展示了一个复杂、矛盾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历史阶段,是历史爱好者绝对不应错过的佳作。
评分这本《诗词鉴赏与创作入门》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古诗词心生向往却又不得其门而入的“半吊子”读者量身打造的宝典!初翻开时,我还有些担心它会像我以前读过的一些诗词选集那样,堆砌着生僻的典故和晦涩的注释,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作者的叙述方式异常亲切和富有条理。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格律知识,而是从“意境”这个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角度切入。比如,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解读,作者用了大段的篇幅来描绘那种山林深处的寂静与突如其来的声音碰撞产生的奇妙心理感受,让我仿佛真的置身于那幽谷之中,体会到了古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至高境界。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词牌名的来由和其本身的音乐性也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比如苏轼的《念奴娇》为何能写出那般豪迈的气势,书中便结合了词牌的音韵特点进行分析,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鲜活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一位温和的导师,手把手教你如何去“听”诗、“看”词,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汲取养分,并尝试用自己的心声去模仿和创造。对于想要真正领会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新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亮的指路明灯,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诗词心怀敬意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