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太空戰爭與防禦――演進曆史與研究資源
定價:68.00元
售價:47.6元,便宜20.4元,摺扣70
作者: Bert Chapman(伯特查普曼);劉兆軍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91197
字數:
頁碼:4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太空技術不僅僅影響著每個普通人的生活,對於更高層次的國傢利益,更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戰場已經從陸、海、空進一步延伸到外層空間。太空已經成為當今維護國傢利益所必須關注和占據的戰略“製高點”。美國人曾說過這樣的話:“誰能控製太空,誰就能控製世界”。世界軍事強國競相發展太空攻防技術,太空戰爭與防禦已成為當今的一個研究熱點。 本書介紹瞭各國軍事太空政策的發展曆史、美國有代錶性的軍事太空計劃、各國太空武器裝備、美國相關的法則和國際公約以及相關的研究機構等,對於瞭解軍事太空技術發展脈絡和建設太空攻防體係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當太空之上已不再是一塊寜靜之地時,我們研究它、探索它、瞭解它,終究還是為瞭保護它。
本書是伯特查普曼(Bert Chapman)副教授多年潛心研究的重要總結。伯特查普曼是美國信息公開和政治學圖書館館長,任普渡大學圖書館學專業副教授,長期從事信息技術方麵的研究,曾撰有《國傢安全和情報政策研究》(2004)一書。
n劉兆軍,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員,長期從事光學遙感成像理論及相機係統設計研究。現為北京空間研究所副所長兼科技委主任,航天返迴與遙感期刊主編。
這本關於太空戰爭與防禦曆史的書籍,光是名字就足以讓人熱血沸騰。它似乎不僅僅是在梳理那些發生在外層空間的衝突記錄,更像是一部深度挖掘人類嚮外探索的雄心與隨之而來的衝突的史詩。我猜想,作者在構建這部作品時,必然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去研究那些早期科幻小說中描繪的宏大設想是如何一步步被現實的技術和地緣政治所塑造的。書中大概會詳盡地闡述,從冷戰時期對衛星偵察和反衛星武器的初步探索,到今天圍繞軌道控製權和太空態勢感知的激烈博弈,技術如何成為決定性的力量。我特彆期待看到它如何平衡“戰爭”的殘酷性與“防禦”的必要性之間的張力,或許會揭示齣,太空領域中的衝突並非總是硝煙彌漫的炮火,更多的是在信息戰、電子乾擾和隱蔽部署層麵的較量。它應該為我們理解未來衝突的形態,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曆史和技術基礎,讓讀者得以一窺星際博弈的復雜麵貌。
評分這本書的“研究資源”部分,聽起來就像是給所有對這個領域有深入探索欲望的愛好者和專業人士準備的寶藏。這遠超齣瞭一個簡單的曆史迴顧,它似乎意在提供一個啓動點,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繼續挖掘更深層的知識海洋。我設想,這裏麵可能包含瞭對關鍵文獻的導讀、重要學術期刊的推薦、甚至是對那些仍在保密中的前沿研究機構的側影描摹。對於一個希望撰寫論文或者進行專業分析的人來說,這樣的指引至關重要。它不隻是告訴你“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你應該去哪裏尋找更多確鑿的證據來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對信息源的係統性梳理,錶明瞭作者的嚴謹態度,也讓這本書的價值得以超越其本身的篇幅,成為一個長期的參考工具。
評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優秀的軍事曆史著作必須能夠捕捉到技術變遷中的人性與決策的掙紮。太空戰爭,聽起來如此遙遠,卻又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軌道資産的安全直接關係到現代社會的運轉。我期望這本書能避免落入純粹的技術堆砌,而是能夠展現齣那些在決策桌前權衡利弊的領導者和工程師們的視角。他們是如何平衡成本、風險和戰略迴報的?在太空這一近乎無限的領域裏,有限的資源該如何分配以實現最優的防禦態勢?這本書如果能巧妙地穿插一些當事人的迴憶或決策過程的還原,哪怕隻是通過推演的方式,都能極大地增強代入感。我希望讀完後,能對“太空主權”這個概念有一個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認識,而不是僅僅接受既有的官方敘述。
評分這部作品的標題結構——“演進曆史”與“研究資源”並重,暗示瞭它試圖在普及性與專業性之間找到一個精妙的平衡點。對於一個剛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來說,它應該提供一條清晰的主綫,引導我們理解從早期火箭技術到今天復雜的空間態勢感知網絡的演變脈絡,確保我們不會迷失在晦澀的術語中。但同時,對於資深人士而言,它又提供瞭一條通往更前沿、更細分研究領域的路徑。我尤其欣賞這種雙嚮的功能設計,它使得這本書的受眾範圍大大拓寬。一個好的曆史敘述,不僅能告訴我們過去,更能激活我們對未來的想象和準備,這本書似乎正是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它不隻是記錄曆史,更是在為未來的戰略傢和科學傢提供一張路綫圖。
評分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我仿佛能嗅到一股嚴謹的學術氣息混雜著一絲對未來可能性的敬畏。它承諾提供一個“演進曆史”,這暗示著我們將跟隨時間綫,見證人類如何從最初對太空的純粹科學嚮往,逐漸將其視為戰略製高點。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早期的、看似天真的太空計劃,是如何在現實的權力結構下,被悄然軍事化的過程被細緻剖析。如果這本書真的如其名,它定然會深入探討那些推動技術迭代的關鍵節點——例如,哪些重大外交事件直接催生瞭新的防禦係統?哪些基礎物理學的突破,又為新一代的攻擊或防禦手段鋪平瞭道路?這種宏觀的敘事視角,結閤對具體技術細節的把握,是區分一本優秀軍事史著作和普通科普讀物的關鍵。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處理那些充滿爭議的太空武器試驗,以及它們對國際法和太空和平利用原則産生的衝擊,這應該是全書最具思辨價值的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