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整机原理——数字视听设备(第2版)
定价:19.00元
售价:13.3元,便宜5.7元,折扣70
作者:徐丽香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053997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述CD,VCD,DVD的原理和维修知识。本书对所有光盘机共用的结构——CD部分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对VCD机着重介绍它所采用的信号压缩处理技术——MPEG-1标准及该机采用的典型的解压缩芯片,并详细地分析了典型线路。对DVD机则着重介绍了它所采用激光头、MPEG-2压缩技术和杜比AC-3音频处理技术和伺服系统。系统地介绍了DVD播放机的结构,并进行了电路分析。还介绍了超级VCD,LD,MP3,光盘录像机,磁光盘机,EVD和蓝光DVD的知识。对家庭影院设备也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本书从影碟机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处理电路的基础知识开始讲述,详细分析了DVD的工作原理,使读者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掌握高级视听器材的原理和维修方法。
本书是学习数字视听设备的原理新颖而实用的教材,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和各类影碟机维修培训班的教材,亦可作为广大无线电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章 数字视听技术基础
1.1 激光光盘技术
1.2 数字技术基本知识
1.3 激光唱片的构造
1.4 EFM调制
1.5 CD-DA数据格式标准
1.6 光盘机的使用常识
学习要点与指导
习题与思考题1
第2章 CD唱机的工作原理
2.1 CD唱机的基本组成
2.2 激光头
2.3 RF放大和失落检测电路
2.4 伺服电路
2.5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2.6 数字滤波器和数/模转换器
2.7 系统控制与显示电路
2.8 电源电路
2.9 机芯工作原理
学习要点与指导
习题与思考题2
实验一 CD唱机的认识
第3章 CD唱机的电路分析和基本维修思路
3.1 CD唱机的电路分析方法
3.2 松下Technics SL-P210 CD唱机的电路分析
3.3 光盘机的基本维修思路
学习要点与指导
习题与思考题3
实验二 CD唱机识图和实际电路分析
实验三 CD唱机波形测试
实验四 CD唱机的基本维修技能
第4章 VCD信号的编码和译码
4.1 VCD的工作方式
4.2 图像数据的编码方式
4.3 图像的编码和解码
4.4 声音的编码和解码
4.5 图像与声音的同步
4.6 MPEG1解码器
学习要点和指导
习题与思考题4
实验五 多媒体演示图像的处理
第5章 VCD播放机的结构和原理
5.1 VCD播放机结构和信号分析
5.2 VCD播放机的播放功能
5.3 三星DVC-650S VCD机电路详解
学习要点与指导
习题与思考题5
实验六 VCD机的认识
实验七 VCD机的波形测试
第6章 DVD的基本知识
第7章 DVD播放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8章 超级VCD、LD、MP3、光盘录像机、磁光驱、EVD、“蓝光DVD”简介
第9章 家庭影院设备
附图
附图一 松下Technics SL-P210 电路图
附图二 三星DVC-650S CD电路原理图
附图三 三星DVC-650S 视频电路原理图
附图四 三星DVC-650S 前面板电路原理图
附图五 三星DVC-650S 电源电路原理图
附图六 松下 DVD-A300MU伺服电路图
附图七 松下 DVD-A300MU影像电路图
附图八 松下 DVD-A300MU音频电路图
附图九 松下 DVD-A300MU系统控制/ODC和CD DSP部分电路图
附图十 松下 DVD-A300MU 电源电路图)
附图十一 松下 DVD-A300MU操作、HP音量电路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可以用“朴实无华”来形容,封面那种略显过时的排版和色调,初次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我差点把它当成是某个老旧的工程手册。内页纸张的质感也中规中矩,没有那种高档教材常见的细腻光滑感,感觉上更偏向于实用主义,而不是美学追求。装帧上唯一让我稍微觉得有点意思的,可能是字体选择上,虽然整体风格偏向于严谨的教科书体,但在一些关键的公式推导和术语标注上,似乎还是花了一点心思去调整字重和大小,虽然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但至少能看出作者在排版细节上是有所考量的。不过,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外观真的很难让人一眼爱上,更像是一个工具箱,而不是一件展示品。如果你是那种注重书籍颜值和设计感的读者,这本书可能会让你稍微失望,它完完全全把重点放在了内容的承载上,对于视觉体验,几乎是不加修饰的直接呈现。携带起来倒也方便,毕竟分量适中,但那个略显松垮的胶装工艺,让我有点担心它能不能经受住我这种频繁翻阅和做笔记的“摧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典型的、直截了当的工程技术叙事模式。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更不用提什么生动的比喻或者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来铺垫知识点。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跟你讲解一个复杂的电路板如何工作一样,每一个句子都直奔主题,充满了术语和精确的定义。读起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密度极高”,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让你喘口气、放松一下的过渡性文字。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基础概念的引入显得非常突兀,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先验知识储备,否则很容易在密集的专业名词中迷失方向。我个人是那种喜欢在学习过程中寻找“为什么”的读者,而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告诉我们“是什么”和“怎么做”。当然,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只想快速查阅或巩固特定模块知识点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高效的叙事方式反而是优点,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压缩检索时间,直达核心要害。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图表质量感到非常失望。在电子工程类的书籍中,图示和原理图是理解抽象概念的生命线,但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插图,尤其是那些电路拓扑图和波形示意图,分辨率普遍偏低,线条模糊,很多细节在标准A4打印出来后都变得难以辨认。例如,在介绍某个复杂的时序逻辑时,原本应该清晰标示出高低电平变化趋势的波形图,在书中看起来就像是一团灰蒙蒙的线条,我不得不频繁地对照书中的文字描述,才能勉强“脑补”出图表想要表达的精确含义。更有甚者,一些关键的元器件符号和连接方式,因为图片质量问题,导致其标识的极性和连接点都显得模模糊糊,这在需要精确操作或设计参考时,是致命的缺陷。如果作者和出版社能在印刷环节,特别是对这些核心技术图表的处理上,投入哪怕是最低限度的质量把关,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会得到几何级的提升。
评分在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权衡上,这本书显得有些摇摆不定。在某些基础概念的阐述上,比如基本的晶体管工作原理或是基础逻辑门的设计,它给出的解释简练得像是在“复习提纲”,只是简单罗列了关键公式和特性,完全没有展开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物理机制或者历史演变。然而,当它触及到某个特定的、可能已经有些过时的集成电路标准时,篇幅又突然拉长,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列出了大量的时序图和寄存器定义,这种详尽程度对于非该领域专家的人来说,简直是信息过载。这种处理方式让我疑惑,究竟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定位是刚入行的学生,还是寻求特定历史资料的研究人员?这种不平衡感造成的结果是:基础知识点显得单薄,而特定技术点的深度又过于“钻牛角尖”,缺乏一种稳健的、覆盖面合理的讲解深度。
评分关于章节内容的组织逻辑,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个“功能模块堆砌体”,而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开篇直接就扎进了某个高阶的信号处理流程,然后突然跳回到基础的电源管理,接着又深入到特定的数据传输协议,这种跳转频率非常高,让人感觉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没有被充分建立起来。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梳理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地方都需要我自己去建立一座“桥梁”,去理解为什么在讲解完A模块的参数后,紧接着就需要介绍B模块的实现细节。这种结构似乎是基于设备架构的物理布局来划分章节的,而不是基于知识的难度递进或者逻辑的抽象层次。如果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自底向上或者自简到繁的脉络梳理,哪怕是增加一些“本章知识点承接”的小节提示,都会让阅读体验流畅很多。现在这样,更像是一本厚厚的参考手册,需要读者自己去构建起知识的内在骨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