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茉莉花-中国民歌经典-1-(附CD2张) 音乐 书籍 |
| 作者: | 陈晓伟 |
| 定价: | 29.0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 |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ISBN: | 9787103052136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收录了《茉莉花》《拔根芦柴花》《天乌乌》《斑鸠调》《四季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乐曲。 |
我习惯于在阅读时做笔记和标注,这本书的排版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人性化。页边距的处理得当,留白充足,方便我随时用铅笔记录下自己的感悟或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字体选择上,宋体的选用优雅而不失清晰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造成视觉疲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某些重要的民歌介绍页,作者会用一个小小的插画或地图标记出该歌曲的源头地,这种视觉辅助极大地帮助了我建立起地理概念与音乐风格之间的关联。整本书的阅读流畅度非常高,装订牢固,即便是频繁翻动查找特定曲目,书页也没有出现松动或折痕的迹象。对于经常需要带着书籍在不同场合阅读的人来说,这种高质量的装订和适中的开本,无疑是加分项,它保证了知识的传递过程是舒适且持久的。
评分音质的呈现是我最关注的一点,毕竟核心是音乐。那两张附赠的CD,可以说是我近期听到过最好的民歌录音版本之一。我特意用家里的老式唱机和现代数字播放器分别试听,效果都令人惊喜。声音的颗粒感非常饱满,尤其是那些传统乐器的独奏部分,比如二胡的拉弦声、古筝的拨弹声,听起来丝丝入扣,仿佛乐手就在眼前。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成功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韵味,没有过度追求现代录音技术的“完美无瑕”,而是保留了演唱者在特定环境下,那种略带沙哑、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听着那些悠扬的旋律,我能感受到歌者声音中的喜悦、忧愁、以及对土地深沉的热爱。这种沉浸式的听觉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书本文字描述的共鸣,让阅读和聆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文化体验闭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性极强,我本来以为民歌这种题材会显得有些松散,但编者显然下足了功夫进行梳理和归类。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序渐进地探索中国广袤土地上的音乐宝藏。不仅仅是简单的歌词罗列和曲谱展示,更重要的是,它穿插了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地域风俗介绍。例如,在介绍某一首山歌时,作者会详细描绘出当时采茶女们劳作的场景,以及歌声在山谷间回荡的意境,这使得原本平面化的文字瞬间立体了起来。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听”音乐,而是真正开始“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脉络和生活哲学。对于像我这样对民族音乐有兴趣但缺乏系统知识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提供的知识深度足够让资深研究者感到扎实,又足够浅显易懂让初学者感到亲切,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和安宁。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遗忘了脚下这片土地上那些缓慢而悠长的歌谣。通过这本书,我仿佛重新连接到了那种古老的生命力——那些关于耕种、嫁娶、送别、庆祝的朴素情感,都凝聚在了简单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词里。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乡愁”主题的探讨,那种无需多言,仅凭一个音符就能引发共鸣的力量是惊人的。每次合上书本,关掉CD,室内都留下了一种久久不散的余韵,那是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珍视。它像一位老者,用最温暖的声音,讲述着我们民族最本质的故事,让我对“家”和“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淡淡的、带着岁月沉淀感的米黄色,配上几笔写意的花卉图案,瞬间就将我带入了一种宁静而古典的氛围中。纸张的质感也无可挑剔,厚实而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物有所值的满足感。我特别喜欢那种精装书特有的书脊处理,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显得端庄大气。更别提那两张附赠的CD了,包装得非常用心,小小的信封上印着复古的邮票图案,仿佛里面装载的不是音乐,而是跨越时空的记忆碎片。打开一看,碟片本身的光泽度和印刷质量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音乐欣赏指南,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摩挲着它的封面,聆听着CD里传来的悠扬旋律,就已经成为我近期最享受的消遣方式了。它放在我的茶几上,总能吸引客人的目光,那份古典韵味,是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