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常態下的中國體育工程學術前沿及設計創新
定價:98.00元
作者:陳騏
齣版社:華東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6285294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常態下的中國體育工程學術前沿及設計創新》係第七屆中國體育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及首屆全國體育儀器器材科技創新設計展設計作品集。
內容提要
體育工程學是體育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早期的體育儀器器材研究開始,經過30年發展,已形成一門獨立學科,並不斷有新的技術融入到這門學科中。《新常態下的中國體育工程學術前沿及設計創新》以體育工程學為學科支撐的體育裝備器材研發、健身物聯網、運動可穿戴設備等研究領域取得瞭顯著成果,為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産業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科技支撐和科技保障。在提供專業體育工程知識的同時,引發全民對公眾健康的關注。
目錄
上篇 論文
章 體育裝備和器材、軟件和算法的研發
基於人體工效學理論的個性化自行車平颱係統設計
劉 宇 傅維傑 王東海 梁雷超 王 勇(3 )
運動技術數據采集與分析係統的研製 肖書明 陳 騏 宣 華 王建明 王學峰(8 )
“橄欖球撞抗訓練設備”的加工製造與應用 鄭 剛羽毛球專項步法敏捷訓練係統的研發 柏長財 魏振鋼 鬍誌明 劉煥斌(21 )
近時期籃球器材中幾種不同類型標準籃球架的探析 何傳勝 楊 明 何衛東(26 )
靈敏素質測試係統的研製與應用 鬍 璞 張 劍 劉斌魁 鄭偉濤(34 )
基於雙目視覺的跳躍滑水測距係統設計與開發 彭 川 鄭偉濤 彭李明(44 )
《運動員競技心理能力和狀態診斷軟件 4.0 》的開發及應用郭 鬆 王 智 黃希發 肖書明(49 )
基於 UWB 技術的體育運動數據采集方法設計與實現 王磊磊(65 )
基於人體樹形結構的個性化人體建模方法 熊新炎 付 斌 韓 梅(68 )
基於 Opensim 仿真與驗證詠春拳圈手中生物力學特徵
劉堅斌 李樹偉 陳美薇 劉慕玲 李 濤(74 )
運動堅持計算技術初步研究 劉 洋 甄慶凱 劉泳慶 李祥臣(76 )
健身器材阻力源的分類研究 劉易夢琪 鄭偉濤 濛延榮 蔣成濤(82 )
中國功夫測力擺錘係統的研製 李恒飛 硃 東(87 )
靈敏素質訓練與測試係統的應用研究 韋俏麗 鄭偉濤 濛延榮(92 )
三維乒乓球運動仿真動畫的設計與實現 馮 卿(98 )
基於 Vicon 的水阻劃船器運動學特徵研究 蔣成濤 鄭偉濤 濛延榮 李 鐸 劉易夢琪(103 )
Saflight 學校體育課輔助教學器材的創新研究範延鬆 張曉迎 吳秀偉 徐相明 於 琛(109 )
第二章 大眾健身與公共體育服務
馬拉鬆愛好者運動習慣、傢族病史與心電信號特徵的關係研究
郭伯凱 夏 靈 溫 煦 龔瑩嵐 劉佳琦(115 )
不同高度鞋跟行走對女性步態、下肢關節與肌肉錶麵肌電疲勞的影響 於亞光 於岱峰(120 )
……
作者介紹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儀器器材分會 華東理工大學 編
文摘
序言
這本關於新常態下中國體育工程學術前沿及設計創新的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光是書名就充滿瞭現代感和前瞻性,讓我立刻對其中探討的議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關注著體育産業的發展,特彆是工程技術在其中的應用。這本書的結構似乎非常宏大,它不僅關注理論研究的深度,更強調在當下社會環境下的實際應用和創新。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體育工程這個領域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場地建設和設備維護,而是深入到瞭如何利用新技術、新理念來重塑體育空間和服務體係。尤其是在“新常態”這個背景下,如何平衡可持續發展與工程效率,如何將數字化、智能化融入體育場館的設計,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書中對前沿技術的梳理,讓人感覺作者對行業動態的把握非常精準,為從業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和學術嚴謹性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章節都投入瞭大量的研究和思考。對於那些復雜的學術概念,作者總能用相對易懂的語言進行闡釋,同時又不失專業深度。特彆是對一些新興交叉學科的討論,比如體育建築中的人機交互、健康監測係統集成等,這本書的論述既前沿又紮實,避免瞭空泛的口號式敘述。每當讀到一些關鍵性的結論時,我都會停下來反復琢磨,思考它對未來行業趨勢的影響。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專業書籍,它的係統性和權威性,確保瞭讀者能夠獲取到高質量、可靠的信息和見解。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融入到體育設施的改造升級中,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賞其中對“設計創新”的闡述。它不僅僅是關於美學或功能上的優化,更是一種係統性的思維變革。比如,書中對於多功能性體育空間的探討,如何讓一個場館在滿足專業賽事需求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服務於大眾健身和社區活動,這對於我們基層體育工作者來說,是亟需解決的難題。書中對不同尺度項目的設計案例分析,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讓我學到瞭很多將宏觀戰略轉化為具體工程實施的有效路徑。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無縫銜接,是很多學術著作所缺乏的,也正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本實操指南,指明瞭未來體育工程發展的方嚮。
評分我對體育場館的生態友好型設計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中對綠色工程和可持續發展的探討,恰恰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書中不僅提到瞭節能減排的基本要求,更深入地挖掘瞭材料選擇、廢棄物處理以及可再生能源在體育工程中的創新應用。這種對環境責任的重視,體現瞭作者的時代責任感。讀完相關章節,我感覺自己對如何打造一座“會呼吸的體育場館”有瞭更清晰的藍圖。書中對具體技術和規範的引用,為我們在實際項目中推行綠色標準提供瞭堅實的依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高標準的學術研究與迫切的行業需求緊密結閤起來,為推動中國體育工程的綠色轉型提供瞭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體育産業經濟的觀察者,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新常態”下體育工程的戰略定位。它讓我明白瞭,體育工程不再是孤立的技術支撐,而是承載著社會健康、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書中對於如何利用工程手段提升體育賽事的觀賞性和用戶體驗的論述,非常具有啓發性。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提到瞭如何通過精細化設計來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提高場館的生命周期價值。這種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視角,非常符閤當前國傢倡導的高質量發展要求。這本書的視野開闊,觀點獨到,讓讀者能夠跳齣以往的工程思維定式,從更廣闊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去審視體育工程的價值和潛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