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自我覺醒,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 | 作者 | 小樓老師 |
| 定價 | 39.80元 | 齣版社 | 中國婦女齣版社 |
| ISBN | 9787512715158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內容簡介 | |
| 原生傢庭對人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從孩子齣生那一刻起,父親、母親以及整個傢庭關係就開始對孩子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父親、母親以及傢庭關係分彆會對孩子産生哪些影響?父母需要懂得哪些心理學知識?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過程是怎樣的?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父母如何做纔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小樓老師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齣發,為父母提供瞭專業而科學的意見,能夠有效促進父母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療愈,從而打破原生傢庭的世代桎梏,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原生傢庭環境。 |
| 作者簡介 | |
| 小樓老師,“壹心理”專欄作傢,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傢庭治療領域,創立自媒體“小樓老師心理課”,倡導“讓心理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長期撰寫關於親子關係、婚姻傢庭、自我成長等方麵的文章,並分享歐美先進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理念,深受廣大父母和青年群體的喜愛。 |
| 目錄 | |
| Chapter 1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 01?母子關係對兒子的婚姻和事業有決定性影響 002 02?依戀關係影響孩子未來一生的關係模式 008 03?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模式有深刻影響 013 04?不做“一心多用”的媽媽 018 05?修復“有毒”的母女關係,重新獲得心理營養 025 Chapter 2 參與孩子的成長,做不缺席的父親 01?父親情緒健康,孩子纔能健康成長 032 02?父親決定瞭女兒會不會遇到“渣男” 035 03?參與孩子的成長,做不缺席的父親 040 Chapter 3 從你開始,擺脫原生傢庭的世代枷鎖 01?改善傢庭關係,從擁抱開始 046 02?你是在養育孩子,還是在補償童年的自己 051 03?童年經曆如何影響你為人父母的方式 055 04?重組傢庭中,繼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 059 05?父母各自賦予孩子哪些品質 063 06?父母在孩子麵前吵架,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068 07?做“情緒指導型”父母,而非“情緒消除型”父母 072 Chapter 4 瞭解孩子的心理,幫助他成就更好的自己 01?你若懂得,內嚮的孩子就是天使 078 02?如何讓孩子減少批判的內在聲音 083 03?讓孩子活齣真實的自己 088 04?為什麼成年人難以理解孩子的想法 092 05?蘭花型孩子or蒲公英型孩子 097 06?孩子奇怪行為背後的隱情 099 07?彆讓“冒充者綜閤徵”阻止瞭孩子的成功 103 08?不能治愈的孤獨感,會伴隨孩子一生 108 09?孩子的噩夢代錶瞭什麼 112 Chapter 5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01?培養人格獨立又懂得尊重的孩子 118 02?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123 03?孩子“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傢長應該怎麼幫 126 04?讓憤怒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131 05?學會拒絕彆人也是一種能力 136 06?你是否正在幫壞人“禍害”自己的孩子 141 07?培養高情商孩子的“三要”和“三不要” 145 Chapter 6 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因素 01?幫助孩子探尋人生的目的 150 02?童年的哪些因素能預測孩子的未來 156 03?寒門的孩子究竟輸在哪裏 161 04?復原力——孩子的心理免疫係統 165 05?決定孩子未來的關鍵因素——毅力 169 06?如何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174 Chapter 7 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 01?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180 02?孩子數學成績差,可能是父母引導不當造成的 184 03?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告訴你,如何教孩子學好數學 187 04?3歲前,如何通過良好的語言環境塑造孩子的大腦 190 05?父母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展至關重要 193 06?允許孩子“無聊”,孩子的創造力會發展得更好 198 07?瞭解多元智力理論,你的孩子也許就是“天纔” 201 Chapter 8 孩子的行為引導和教養技巧 01?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父母應該怎麼辦 206 02?為什麼打孩子不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式 209 03?孩子遭受校園霸淩,父母應該怎麼辦 213 04?為什麼親子專傢的撫養方式對你的孩子沒效,還可能 ?? 帶來傷害 217 05?如何將隔輩育兒的不良影響降到低 222 06?錶揚不當,可能會讓孩子錶現更差 227 07?延遲滿足——法國父母教養孩子的“法寶” 231 08?如何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236 09?這樣對孩子說“不”有效 241 Chapter 9 青春期孩子的教養問題 01?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246 02?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充滿敵意 253 03?什麼情況下青少年需要進行心理健康評估 258 04?孩子戀愛,傢長應該怎麼辦 264 05?型撫養方式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268 |
| 編輯推薦 | |
| ? 壹心理專欄作傢、心理谘詢師小樓老師扛鼎之作! ? “壹心理”主編李可、公眾號“小莉說”創始人小莉傾情推薦! ? 原生傢庭,帶給人無法言說的痛。 ?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原生傢庭,卻可以改變孩子的原生傢庭。 ? 因為,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傢庭。 ? 從你開始,擺脫原生傢庭的世代桎梏,給孩子更好的原生傢庭。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給我的觸動是巨大的,它不像市麵上很多育兒書那樣,上來就給你列齣一堆“必須做”和“禁止做”的清單,而是更注重於“為什麼”。作者通過深入淺齣的分析,讓我們理解到,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育兒方式,可能正是源於我們自己未曾解決的原生傢庭問題。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是個比較開明的父母瞭,但閱讀過程中纔發現,我的一些固有的觀念和反應模式,其實是小時候從父母那裏復製過來的,而這些恰恰可能在無形中傷害瞭我的孩子。書中關於“傢庭模式的代際傳遞”的論述,讓我醍醐灌頂。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重復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無論我們當時多麼不喜歡,多麼發誓不會這樣。小樓老師引導我們去識彆這些模式,然後有意識地去打破它。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需要大量的自我覺察和反思。我記得書中有個關於“被動攻擊”的例子,我立刻就聯想到自己和伴侶之間的一些溝通障礙,以及我小時候與我母親的相處模式。這種“不直接錶達需求,而是通過其他方式來錶達不滿”的行為,既傷人又傷己。理解瞭這一點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嘗試更直接、更坦誠地錶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鼓勵我的伴侶和孩子這樣做。雖然有時還是會迴到舊模式,但至少我有瞭覺察,並且能夠及時調整。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育兒”,是先“育己”。我們無法“假裝”成為一個好的父母,我們需要真正地從內心發生改變。
評分《{RT}自我覺醒,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在於它讓我從“被動接受”原生傢庭的模式,轉變為“主動創造”新的傢庭模式。小樓老師用非常細膩的視角,剖析瞭原生傢庭對我們人格塑造的影響,並且提齣瞭“自我覺醒”這一核心概念。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身上那些從父母那裏繼承來的,卻未必是積極的特質。比如,我曾經對批評非常敏感,一點點的負麵評價都會讓我沮喪很久,現在我意識到,這可能是我童年時期缺乏安全感和被認可的體現。通過書中的練習,我學會瞭如何識彆和處理這些負麵情緒,並且用更積極的自我對話來替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溝通模式的重塑”的部分。很多時候,親子衝突的根源在於無效的溝通。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傾聽,如何錶達,如何在衝突中保持冷靜,而不是陷入情緒的漩渦。當我嘗試著用書中的方法與孩子溝通時,我發現,他似乎也變得更願意錶達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沉默或者對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本關於人生修煉的寶典。它讓我明白,想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原生傢庭,前提是先成為一個內心強大、覺察力強的自己。
評分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啓發,它不是簡單地教你如何“管教”孩子,而是引導你深入理解“為什麼”。小樓老師用非常溫柔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揭示瞭原生傢庭在我們心中埋下的種種“種子”,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我們成年後開花結果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情緒責任”的論述印象深刻。我曾經常常因為孩子的情緒而感到內疚和自責,總覺得是自己的錯。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孩子的情緒是他們自己的,我能做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替他們承擔。這種界限的清晰,讓我感覺輕鬆瞭很多。當我不再背負過多的情緒負擔時,我反而能夠更平靜地去麵對孩子成長中的挑戰。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貼切,我常常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與父母的互動模式,以及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這種“照鏡子”的過程,讓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盲點,並且開始思考如何去改變。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不是要求我們完美無缺,而是要求我們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並且願意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評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溫和且富有啓發性的方式,探討瞭原生傢庭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作者小樓老師並沒有簡單地批判父母的過錯,而是更側重於如何通過“自我覺醒”,成為一個更健康、更完整的個體,從而為孩子創造一個更有愛的環境。書中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和傢人過去的影子。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內在小孩”的章節,它讓我意識到,童年的創傷和未被滿足的需求,會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我們成年後的行為模式和人際關係。小樓老師引導讀者去擁抱、理解和療愈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這不僅僅是對孩子負責,更是對自己人生的一次深刻重塑。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迴溯自己的成長經曆,那些曾經不理解的父母行為,以及我自己曾經的固執和恐懼,似乎都找到瞭更閤理的解釋。這種理解讓我從抱怨和憤怒中解脫齣來,轉嚮一種更寬容和接納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書中的許多實踐性建議,比如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溝通,如何在衝突中保持冷靜,如何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都非常有操作性。我嘗試著在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雖然並非一蹴而就,但確實看到瞭積極的變化。孩子似乎更願意與我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傢庭氛圍也變得更加輕鬆和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和生命智慧的書。它讓我明白,要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首先要成為一個好的自己。
評分小樓老師的這本《{RT}自我覺醒,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親子關係。它沒有把責任簡單地推給原生傢庭,而是強調瞭“自我覺醒”的力量。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有機會深入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做齣某些選擇,為什麼會有某些情緒。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始終保持一種理解和同情的姿態,她不會去指責讀者,而是溫和地引導我們去探索。書中的“情緒地雷”理論,讓我對自己的某些反應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如此強烈地反應,是因為觸碰到瞭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需求,或者被忽視的感受。找到這些“地雷”,並且學會如何去排雷,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我記得書裏提到一個案例,一個母親因為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而勃然大怒,但她後來發現,自己童年時也曾因為學習壓力巨大而感到痛苦,她害怕孩子重蹈覆轍,於是將自己的焦慮投射到瞭孩子身上。這個例子讓我汗顔,我常常也會因為孩子的一些小錯誤而過度焦慮,現在我明白瞭,這可能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恐懼在作祟,而不是真的孩子有多麼“糟糕”。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去區分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如何不將自己的未完成的期待強加給孩子。閱讀這本書,讓我感覺像是在與一位智慧的、充滿愛心的長者對話,她用最真誠的語言,指引我走嚮更健康、更完整的自己。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特彆,它不像其他育兒書那樣急於給齣解決方案,而是更傾嚮於引導讀者進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小樓老師的文字充滿智慧和力量,她讓我們看到,所謂的“原生傢庭的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內心未解決的“內在小孩”在作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的論述。我們常常會對自己的父母有各種各樣的不滿和評判,但很少會意識到,我們自己也在不經意間成為瞭孩子的“不完美父母”。這本書鼓勵我們去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去原諒過去的自己和父母,然後帶著這份理解,去給予孩子一個更健康、更支持性的成長環境。我曾經是一個非常“雞血”的媽媽,總是希望孩子在各個方麵都齣類拔萃,但當我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這種“雞血”背後,可能是我童年時沒有得到父母充分肯定的焦慮。現在,我學會瞭放慢腳步,去關注孩子真正的需求和興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成功”。這種轉變讓我感覺輕鬆瞭很多,也讓我和孩子的關係更加融洽。這本書讓我明白,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不是要求我們做到盡善盡美,而是要求我們成為一個能夠自我療愈、自我成長的人。
評分《{RT}自我覺醒,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育兒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自己”的生命指南。小樓老師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揭示瞭原生傢庭留給我們的那些看不見的“枷鎖”,以及如何一步步掙脫它們。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界限感”的探討。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在親子關係中常常會模糊界限,過度乾涉,或者相反,因為缺乏界限而讓孩子侵犯自己的空間。書裏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方法,教我們如何清晰地劃定自己的界限,同時也尊重孩子的界限。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控製欲,其實源於我們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和對失控的恐懼。當內心足夠強大,界限清晰時,我們反而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信任。書中的“原生傢庭模式的覺察”部分,對我來說尤其具有啓發性。我開始反思,自己與父母之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衝突,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模式?當我能夠理解這些模式,並從中抽離齣來,我纔能真正地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纔能以更成熟的方式去麵對我的孩子。這本書不是要求我們去“糾正”父母,而是讓我們通過“自我覺醒”,去療愈自己,然後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去麵對傢庭,麵對人生。
評分這本書對於那些渴望改善親子關係,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它提供瞭一種“由內而外”的解決方案,將焦點從“如何改變孩子”轉移到瞭“如何改變自己”。小樓老師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原生傢庭對我們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的塑造。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認知重構”的論述印象深刻。它教我們如何識彆那些負麵的、限製性的信念,然後用更積極、更支持性的信念來替代。例如,我過去常常認為“孩子必須聽話”,一旦孩子錶現齣獨立思考或者有不同意見,我就會感到不舒服。但在讀瞭這本書後,我開始反思,這種“聽話”的信念是從哪裏來的?它是否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我嘗試著去相信,孩子有權利錶達自己的想法,即使那些想法與我不同。這個過程讓我和孩子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他不再因為害怕惹我生氣而壓抑自己。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每個案例都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類似問題。它讓我明白,我們不是孤單的,許多父母都麵臨著相似的挑戰。這本書不是要我們成為完美的父母,而是要我們成為更誠實、更覺察、更願意成長的父母。這種坦誠和自我接納,恰恰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評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探討瞭原生傢庭對孩子的影響,並強調瞭“自我覺醒”的重要性。小樓老師用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文字,引領讀者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內在小孩”的論述,它讓我深刻地理解到,我們成年後的很多行為模式,其實都源於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需求和感受。當我能夠去擁抱和療愈那個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時,我纔能夠真正地以一個成熟、穩定的姿態去麵對我的孩子。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真實,讓我看到瞭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原生傢庭模式”。例如,我常常會因為孩子錶現不好而感到焦慮,現在我意識到,這種焦慮更多的是我童年時沒有得到父母充分肯定的投射。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區分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如何不將自己的焦慮強加給孩子。這種覺察和調整,讓我和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傢庭氛圍也更加輕鬆愉快。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實現自我成長和心靈療愈的書,它讓我看到瞭希望,也給瞭我改變的力量。
評分《{RT}自我覺醒,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原生傢庭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且提供瞭打破這種循環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小樓老師的文字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卻能觸及心靈最深處。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模式識彆與重塑”的部分。我們常常會在不自覺中重復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即使我們當下非常不喜歡。這本書就像一個指南針,幫助我識彆齣瞭我身上的這些“舊模式”,並且一步步教我如何用更健康、更積極的“新模式”來替代。例如,我曾經是一個非常害怕衝突的人,遇到問題總是選擇逃避,這在我的原生傢庭中也很常見。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逃避隻會讓問題堆積。我開始嘗試著在可控的範圍內,去麵對和處理與孩子的矛盾,雖然過程有些艱難,但效果卻越來越好。這本書也讓我明白,要給孩子好的原生傢庭,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好的“原生”——也就是一個健康的、完整的內心。這種“先育己,後育兒”的理念,讓我覺得非常有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