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成長(零距離超常訓練1-3歲)/10倍速優質教育叢書
定價:14.50元
作者:徐浙寜
齣版社:少年兒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324655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叢書一套四本,根據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智力開發加以細分,具體劃分為0-1歲、1-3歲、3-6歲、6—12歲兒童等4個階段,有針對性地提齣智力開發和優質教育的具體方法。本叢書就是針對10倍速時代提齣的10倍速優質教育方法。0-12歲是眾所周知的兒童大腦生長和開發的黃金時期,如何開發孩子智力潛能,奠定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礎,是本叢書希望達到的目標。本叢書將從環境與刺激、遊戲與玩具、閱讀與思考、聆聽與交流等多個側麵提齣優質教育的全麵方案,為廣大年輕父母和幼教工作者提供一個教育方法和思路。10倍速概念是由美國英特爾公司總裁葛洛夫率先提齣,以後被世人廣泛認同和接受。葛洛夫在他的書裏指齣:“沒有人你一份工作,更沒有人你一份事業。我們置身一個成功和失敗都以10倍速進行的時代。世界既延伸又拉近,既垂直又水平,既協力又競爭。時間,不保證任何企業,或個人的成就。上一個小時造就你的因素,下一個小時就顛覆你。”因此,麵對10倍速時代的社會,一切都在加速行進之中。10倍速的教育,10倍速的成功,同時,也麵臨10倍速失敗的危機。
“直立行走”和“語言”讓這個階段的寶寶非常得意,因為整個大地都可以被踩在腳下,整個世界都可以用語言來描繪,寶寶變得不同尋常地自主。本書是一本翻開扉頁就無法放下的書,讓人完全耳目一新。將成為兒童養育和心理教育方麵好的參考書。可以作為優質傢教的啓濛讀物,還可以為未來研究者提供一個重要的思考方嚮。
目錄
引言
寶寶心語
13—18個月的寶寶
“毛毛要”/控製欲/依戀
資料:一個人身上的三個“我”
18—24個月的寶寶
驚人的模仿力/次“傢外”生活
資料:13—36個月兒童的動作發展參照錶
24—36個月的寶寶
“我的”和“我”/語音敏感期
資料:關於“敏感期”
E=MC2
“我行”的聯結(connect)——建立自信。
激發M(Motivation)
第二個心理危機——自主與依賴
資料:1—3歲兒童自主活動一覽錶
留意“獨立宣言”
順從與壓製
資料:“自我中心”與不良行為的關係
必要的規矩
“任性”的源頭
傢庭統一戰綫
傢庭作業:製定一份“傢庭規則”
“冷處理”與“熱加工”
自理訓練
等待的心情
多點信任
建設性的激勵
少說“不行”
資料:父母不宜對孩子講的話
零距離超常訓練——優質的C。教育
三大早教“誤區”
潛能的評估
實踐法
測驗法
把握注意力
感知動作與直覺思維
塗鴉
塗鴉的意義
塗鴉遊戲
語言天纔
資料:語言獲得理論
小點點與資優教育
理想的語言環境
資料:關於新生兒的語言實驗
解讀“不愛說話”
理解“結巴”
共享閱讀時光
選擇適當的圖書
唱數與計數
玩具
親子遊戲
資料:1—3歲兒童認知能力發展自測
問題錦囊
寶寶為什麼總纏著媽媽
我傢寶寶是多動癥嗎
寶寶為何愛咬人
寶寶為什麼會兩麵派
寶寶為什麼欺負小弟弟
寶寶為什麼不會玩
如何幫助寶寶入托
職業媽媽如何提高親子時間的質量
怎樣讓父親參與到早教中
什麼是自閉癥
附錄1 美國心理學傢艾瑞剋森的“心理社會期”錶
附錄2 0—6歲兒童典型玩具與主要玩法一覽錶
附錄3 0—6歲兒童身心特點、主要發展任務與輔助玩具功能一覽錶
作者介紹
徐浙寜,1974年4月生於寜夏,祖籍浙江餘姚。 1992~1996年就讀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係; 1996~1999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攻讀心理診斷與谘詢專業碩士學位; 2002~2005年於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專業方嚮為“超常兒童心理研究”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內容設計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更像一本可以隨時翻閱、隨時實踐的育兒手冊。它將1-3歲這個漫長的階段,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特點,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劃分,每一階段都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這對於像我這樣的新手父母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不用再盲目地猜測我的孩子現在應該學什麼,或者麵臨什麼挑戰,而是可以根據書中的指導,一步步地去引導和陪伴。它讓我感覺,育兒不再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迷茫的道路,而是一條有清晰指引、有堅實後盾的旅程。我尤其喜歡它關於“遊戲化學習”的章節,裏麵有很多創意十足的遊戲,既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又能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各種技能,比如顔色、形狀、大小的概念,甚至是初步的社交規則。這些遊戲並不需要多麼昂貴的玩具,很多都是利用傢裏隨處可見的物品,這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和貼心。它讓我看到瞭,原來學習可以如此有趣,原來親子互動可以如此富有成效。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10倍速優質教育”有瞭更宏觀的認識。它不是指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多少知識,而是指通過科學的引導和優質的資源,讓孩子在早期就獲得更全麵、更深層次的發展,從而為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它強調的是效率和效果的結閤,是在有限的時間裏,實現最大的成長價值。它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這些方法都非常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章節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提供瞭很多小遊戲和活動,讓孩子在玩樂中就能鍛煉這些重要的能力。它讓我看到瞭,優質的教育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隱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需要我們用智慧去發掘。它給瞭我一種啓發,教育是一場馬拉鬆,而早期教育就是那個關鍵的起跑綫,跑得好,後麵的路會更加順暢。
評分我被這本書所傳遞的“早期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知識的傳授,更是關於如何為孩子打下堅實的成長基礎。它強調,1-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而這個時期的教育,不是提前灌輸,而是通過優質的互動和豐富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它鼓勵傢長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而不是“灌輸者”和“控製者”。我特彆贊賞它關於“感官發展”的論述,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各種感官體驗,來幫助孩子認識世界,比如讓他們觸摸不同的材質,聆聽自然的聲音,品嘗不同的味道。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都蘊含著重要的教育意義。這本書讓我對“優質教育”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高強度的學習,而是高質量的陪伴和引導,是點燃孩子內心火焰的過程。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對“個性化教育”的重視。它並沒有提供一套“萬能公式”,而是強調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節奏和天賦。它鼓勵傢長去觀察和瞭解自己的孩子,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擅長的領域,然後根據孩子的特點,製定最適閤他們的教育方案。它提供瞭一些工具和方法,幫助傢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比如通過觀察孩子的遊戲方式、喜歡的玩具、甚至是他們的夢境,來解讀他們的內心世界。它讓我覺得,真正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將他們塑造成同一個模子裏的復製品。它讓我放下瞭對孩子“完美”的執念,而是學會瞭欣賞他們的“不完美”,並從中找到他們成長的力量。它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而我們作為父母,是那個最忠實的讀者,需要用心去品味,去解讀。
評分我被這本書中“零距離”的理念深深打動。它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那種毫無隔閡、充滿愛的連接。它不僅僅是關於教孩子什麼,更是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紐帶。它鼓勵傢長花時間陪伴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我尤其喜歡它關於“高質量陪伴”的章節,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物理陪伴,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建議,比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到有效的陪伴。它讓我意識到,陪伴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最珍貴的投資。它也讓我反思,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是否真的做到瞭“零距離”?我是否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本書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也給瞭我很多前進的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采用的是那種柔和溫暖的色調,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親切和安全感。封麵上寶寶的圖片也是那種活潑可愛、充滿好奇心的,瞬間就能勾起為人父母的共鳴。我當時在書店裏瀏覽,被它靜靜地擺放在那裏,仿佛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讓我忍不住想要靠近。它的名字“成長(零距離超常訓練1-3歲)”也很有意思,“零距離”讓我聯想到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那種無縫隙的親密互動,“超常訓練”則帶著一絲期待,希望能夠引導孩子在早期就獲得更優質的成長。我當時就覺得,這可能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像是一個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刻連接的指南,一個關於如何捕捉孩子每一個成長瞬間,並給予最恰當引導的夥伴。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強調“陪伴”的理念,而不是單純的“訓練”,感覺它更注重的是情感的交流和潛能的激發,而不是刻闆的知識灌輸。這本書讓我對1-3歲這個關鍵的成長階段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開始思考,在這個時期,我應該如何做纔能更好地支持我的孩子,幫助他全麵發展,不僅僅是智力上的,更是情感、社交和身體上的。它讓我意識到,教育並非從學校開始,而是從傢庭,從我們與孩子最親密的互動中就開始瞭。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傢長的角色”有瞭更深刻的認知。它並沒有將傢長塑造成一個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更像一個“陪伴者”、“引導者”和“學習者”。它鼓勵傢長放下焦慮,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教育的力量。它也提醒傢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的成長,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它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平衡工作與傢庭、如何處理親子衝突、以及如何與配偶有效溝通的建議,這些都對傢長自身的成長和傢庭的和諧至關重要。它讓我明白,育兒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是傢長的一次蛻變。它讓我看到瞭,成為一個優秀的傢長,並非易事,但卻是一件充滿意義和價值的事情。它給瞭我勇氣和信心,去麵對育兒路上的種種挑戰,去擁抱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美好時光。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被它對於1-3歲孩子心理發展的深入剖析所深深吸引。它沒有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情感需求、認知特點以及行為模式。它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經曆的各種“小爆發”和“小驚喜”,比如突然學會走路的喜悅,嘗試獨立吃飯的固執,以及對周圍世界源源不斷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描述,還提供瞭非常實操性的指導,告訴我們如何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以恰當的方式迴應。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關於“分離焦慮”的章節,詳細解釋瞭為什麼孩子在這個時期會齣現這種現象,以及傢長可以采取哪些積極的策略來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讓他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分離。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行為的簡單評判,可能忽視瞭他們內心深處的需求。這本書讓我學會瞭“讀懂”孩子,而不是僅僅“管理”孩子。它教會我,要用同理心去理解他們的每一個行為,用耐心去迴應他們的每一次嘗試,用愛去滋養他們的每一顆小心靈。
評分翻開這本書,最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那種清爽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閱讀起來非常舒服。我尤其欣賞它在內容呈現上所做的努力,比如那些生動有趣的插圖,配閤著文字,讓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育兒知識變得活潑起來。這些插圖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對文字內容的有力補充,它們捕捉到瞭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各種錶情和動作,讓傢長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所講的內容。我記得其中有一頁講到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語言啓濛,配的那張圖是一個小寶寶對著一個色彩鮮艷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比劃著,旁邊父母微笑著蹲下身來,耐心迴應,那種畫麵感非常強,讓我瞬間就想到瞭自己的孩子。它讓我覺得,育兒這件事,可以如此充滿樂趣和溫情,而不是隻有責任和壓力。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就像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聊天,分享著最實用的育兒心得。它沒有給我一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像是在邀請我一起探索,一起發現孩子成長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我深深地被它所傳遞的那種“順應天性,引導成長”的教育理念所打動。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正麵管教”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實踐。在育兒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的情況,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溫和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挑戰。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要懲罰或者奬勵,而是深入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引導傢長如何用鼓勵、理解和界限來引導孩子。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同理心”的章節,它教我們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情緒,並用語言來安撫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這對於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至關重要。它讓我明白,管教並非意味著壓製,而是意味著引導;不是為瞭讓孩子服從,而是為瞭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它提供瞭一係列非常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清晰地錶達要求,如何設置閤理的界限,以及如何在孩子犯錯後進行積極的引導。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在麵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時,不再那麼手足無措,而是多瞭一份從容和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