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
定价:26.80元
作者:古立言,李轶君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100182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年轻父母没有时间带孩子,也不会带孩子,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挣钱养家。问题似乎解决了,可结果孩子和自己不亲了、被惯坏了,家庭矛盾更多了……
怎么办?
以父母为主,以老人为辅。
消除隔代教育弊端的42条妙计。
让祖父孙三代人乐融融的42堂课
内容提要
年轻父母没有时间带孩子,也不会带孩子,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挣钱养家。问题似乎解决了,可结果孩子和自己不亲了、被惯坏了,家庭矛盾更多了……怎么办?本书解决了隔代教育的42个难题。这些难题都是由于父母不能亲自带孩子或者带孩子的时间严重不足而造成的。在解决过程中,此书强调以父母为中心,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并且照顾好祖辈的生活,终使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其乐融融。
目录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竞争,而年轻父母是社会竞争的核心力量,他们了解当代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清楚如何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种生存环境决定年轻父母适于培养人才。所以,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隔代教育必须以父母为主,以老人为辅。
1.孩子的事到底谁说了算?
——以父母为主,以老人为辅
2.工作太忙了,顾不上孩子
——再忙也要有亲子时间
3.孩子不在身边怎么教?
——实施“遥控式”亲子教育
4.为什么从来没有开过家长会?
——父母才是家长会的主角
5.孩子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了
——理性认识“隔代亲”
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好环境
年轻父母和老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所以很容易产生矛盾,这时受害大的是孩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好环境,所以,年轻父母必须尽快解决矛盾。以孩子的利益为中心,加上科学知识和新的养育观念,隔代教育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6.“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用新观念战胜过时的老经验
7.“孩子别怕,奶奶给你撑腰!”
——破解祖孙的“攻守同盟”
8.“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呢!”
——沟通有术,平息“战火”
9.“连衣服都洗不好,怎么带孩子!”
——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10.“爸爸在哪里?我要找爸爸!”
——单亲家庭的隔代教育
11.婆媳不和对孩子的坏影响
——让孩子成为家庭的纽带
12.有了电脑,孩子很少和老人一起玩了
——不能忽视老人的情感缺失
13.孩子好动,老人好静,怎么办?
——祖孙两代乐融融
孩子不是“小太阳”
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勇敢精神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下的孩子缺乏的三种品质。这是由于老人过于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家里的“小太阳”造成的。要改变孩子的将来,年轻父母就要改变老人的心态,改变孩子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
14.追着孩子喂饭好不好?
——饿一顿不会把孩子饿坏
15.孩子6岁了还不会系鞋带
——及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6.该不该给孩子买新玩具?
——新玩具带来新欢乐
17.苦了儿女,不能再苦孩子
——补偿心理“补”不了孩子的心
18.孩子一撒娇,大人就服软
——分清撒娇和任性的界限
19.当电视成为孩子亲密的伙伴
——防止孩子变成“沙发土豆”
20.孩子总吃零食、喝饮料好吗?
——让老人帮孩子远离垃圾食品
21.把孩子看得太紧好不好?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22.没有大人陪,孩子就睡不好
——两代人携手帮助孩子顺利独睡
23.“两点一线”的生活太单调了
——安排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别人无法代劳的。但是许多老人心疼孩子写作业写到很晚,于是代孩子做作业。其实,这是拔苗助长、自欺欺人。年轻父母要让老人认识到:越是这样做,孩子就越不会学习;不会学习就不会进步,孩子就会“长不大”。
24.孩子的书包谁来背?
——上学的路还需孩子自己走
25.“这道题目的答案是……”
——给引导,不给答案
26.“你做得太慢了,我来做。”
——老人替孩子做作业害处多
27.“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吗?”
——引导老人和孩子一起学习
28.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离开老人的怀抱,融入同龄人的世界
29.“老师没有表扬我,我不想去画画了。”
——别让过度的表扬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
30.和老人住久了,孩子变得很容易满足
——引导老人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31.老人不喜欢孩子“胡思乱想”怎么办?
——谨防老人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32.孩子学习总是三心二意怎么办?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孩子成长的10种关键人格
老人一般十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形成了种种“毛病”。年轻父母要让老人懂得:孩子小时候不吃苦,大了就会很辛苦。要让孩子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喝点“苦水”,让孩子及早具备10种关键人格。
33.“这是我的,你们不许吃!”
——教会孩子分享与感恩
34.“我要一个同桌那样的大书包!”
——攀比心态要不得
35.孩子没有礼貌怎么办?
——礼貌是交往的名片
36.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诚实是孩子宝贵的财富
37.如何缓解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鼓励孩子亮出自己的风采
38.孩子的伙伴为什么那么少?
——不做孤独的小蚂蚁
39.孩子只懂得求助,不懂得助人
——帮助别人是同情心和爱心的开端
40.孩子处处争好不好?
——给孩子一颗平常心
41.孩子动不动就大发脾气
——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42.怎么让孩子勇敢面对失败?
——适当的失败更容易使孩子成功
作者介绍
古立言 家庭教育咨询师,1998年开始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父母效能训练和青少年行为障碍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和辅导工作。现致力于家庭教育图书的出版咨询工作,已策划出版《狼教育》、《十五岁上北大》、《好孩子是家庭的财富》、《夸出好孩子》等家教图书。
文摘
序言
收到《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我简直太惊喜了!一直以来,作为祖辈,在教育孙辈这件事上,我总觉得力不从心,时常感到迷茫,甚至有时候会因为一些教育方式的差异与孩子父母产生些小小的摩擦。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一下子就点醒了我很多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它的开篇就深刻地剖析了隔代教育的普遍困境,那些因为年代差异、观念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上的“鸿沟”,这本书都用非常亲切、接地气的语言描绘出来了。我特别认同书中关于“放手但不撒手”的理念,以前我总是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什么都想替他们包办,结果反而可能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这本书提醒我,真正的爱是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而我们祖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坚实的后盾,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书中的每一个“对策”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完整的隔代教育智慧图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尊重父母意见”的章节,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原来很多时候我自认为的“为孩子好”,可能在孩子的父母那里却是“不被信任”的信号。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更好地与孙辈相处,更是帮助我修复了与儿女之间的沟通,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融洽。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也看到了未来的方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太美妙了!
评分我原本以为,作为过来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却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为人性化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祖辈在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被书中“保持学习心态”的理念所打动。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了解孙子的人,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孩子是不断变化的,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作为祖辈,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他们的脚步。书中关于“理解孩子的社交圈”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觉得孙子应该多和我们这些长辈在一起,认识到外面那些“不靠谱”的朋友。但这本书提醒我,孩子的社交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信任和空间,同时适当地引导。我尝试着去了解孙子在学校里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反而发现孙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的生活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细致,每一个对策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充满了智慧和实践经验。它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指引着我,让我能够更从容、更自信地面对隔代教育的挑战。
评分《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字字珠玑”,每一个篇章都饱含着对孙辈的深沉爱意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我最欣赏这本书的,莫过于它在“情绪管理”方面的探讨。作为祖辈,我们最容易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因为心疼、因为着急、因为对孩子父母的“不负责任”而情绪失控,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这本书用非常温和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用更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孩子的行为。它让我明白了,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下来,而不是立刻指责。它还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技巧,比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等,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另外,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之前总觉得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功课上,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让他们更快乐、更全面地发展。我开始尝试着陪孙子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一起画画,一起听音乐,结果发现,孩子的脸上多了很多笑容,和他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顺畅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籍,更像是一本人生哲学,它教会我如何在老年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乐趣,同时也更好地扮演好祖辈的角色。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说来说去都是那些理论。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以一种非常温和、细腻的方式,触及到了隔代教育中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的论述。我常常会拿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孩子的父母)小时候的标准来要求孙子,觉得他们现在应该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去套用现在。它强调了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学着去观察我的孙女,了解她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我的想法去安排她的生活。书中的“耐心等待”和“提供选择”的对策,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我总是急于看到结果,希望孩子立刻就能学会某样东西,现在我知道,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引导。而且,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充分意识到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棒,不生硬、不枯燥,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聊天,既有智慧,又有温度。它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老人,而是有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指引着我前行。
评分拿到《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我一直深知隔代教育的复杂性。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极为真诚、恳切的方式,为我们祖辈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指南。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的论述。我常常会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学会去倾听,去理解,去安抚。我开始尝试着多花时间陪伴孙子,多听他说,多理解他的想法,结果发现,孙子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他也更加信任我了。书中关于“适度的引导和支持”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因为担心孙子走弯路,而过分地干预他的选择,结果反而让他失去了自主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是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同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支持。我开始尝试着让孙子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结果发现,孙子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每一个对策都充满了智慧和实践经验,而且语言风格非常温暖,读起来让人感到很受启发,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在隔代教育一线工作的祖辈们。
评分《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及时雨”,它精准地击中了我在隔代教育中的痛点。我一直以来都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孙辈感到困惑,有时候会因为经验的不足,或者观念的差异,而和孩子的父母产生一些摩擦。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为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鼓励独立思考”的论述所打动。我常常会习惯性地告诉孙子应该怎么做,如何做,而忽略了他自己思考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开始尝试着提问,引导孙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结果发现,孙子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他也变得更加自信和有主见了。书中关于“与孩子一同成长”的理念,也让我深感认同。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在教育孙子,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祖辈也在和孩子一同成长,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观念。我开始尝试着去了解孙子感兴趣的事物,去学习他正在学习的知识,结果发现,我和孙子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每一个对策都充满了智慧和实践经验,而且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在隔代教育一线工作的祖辈们。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个福音。我是一名全职带娃的奶奶,每天和孙子孙女朝夕相处,虽然满心都是爱,但有时候真的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就拿管教孩子来说,有时候我一急就容易大吼大叫,事后又非常后悔,觉得对不起孩子。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宝典,它没有那些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给出了一套套具体、可操作的“对策”。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鼓励比批评更有效”的说法。我之前总觉得孩子犯了错就得严厉批评,让他们长记性,但这本书告诉我,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孩子建立自信,愿意去尝试。还有关于“倾听比说教更重要”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给孩子讲道理,很少真正去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走进孩子的心里,去理解他们的世界,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我尝试着在书中提到的方法,比如在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时,给予真诚的赞美,而不是敷衍的“嗯”。效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交流,也更听得进我的话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每一个对策都写得很细致,甚至包含了具体的对话示例,这对于像我这样没有太多教育理论基础的老人来说,简直是太实用了。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教育孙辈,更是在和他们一起成长,学习如何做一个更智慧、更有爱的祖辈。
评分捧读《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我深深地被书中蕴含的智慧所折服。作为祖辈,我们常常会因为爱之深切,而过分地担忧和干预孙辈的生活,结果反而适得其反。这本书以一种极为温和、包容的态度,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隔代教育之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的部分。我曾经因为和孙子沟通不畅,而感到非常苦恼,总是觉得他在和我对着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心与心的连接。它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倾听、表达理解、赞美鼓励等等,让我受益匪浅。我尝试着在书中提到的方法,多花时间陪伴孙子,多听他说,多理解他的想法,结果发现,孙子变得更加愿意和我分享他的生活,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建议,也让我深思。我之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习惯可以慢慢培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而且需要祖辈的耐心和引导。我开始尝试着在书中提到的方法,帮助孙子养成规律作息、整理物品、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效果真的非常明显,孙子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每一个对策都充满了智慧和实践经验,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在隔代教育一线工作的祖辈们阅读。
评分《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孙子的教育感到焦虑,生怕自己做不好,影响了孩子的未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剖析了隔代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的各种困境,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鼓励探索和尝试”的理念。我之前总是希望孙子能够乖乖听话,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尝试,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开始尝试着让孙子自己去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玩具,结果发现,孙子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了。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总是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我的两个孙子,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我开始学着去观察我的孙子,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且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效果真的非常好,孩子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也更有动力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每一个对策都充满了智慧和实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学习。
评分收到《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作为祖辈,在孙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因为经验的局限,或者观念的差异,而感到无所适从。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用非常贴心、实用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42条行之有效的对策,涵盖了隔代教育的方方面面。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适度的介入”的论述。我常常会因为心疼孙女,想把一切都替她打理好,结果反而剥夺了她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是放手,是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同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支持和鼓励。书中关于“与孩子父母保持一致”的建议,也让我深思。我曾经因为对孩子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不认同,而私下里另行一套,结果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困惑,也影响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与孩子父母保持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我开始尝试着与儿女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在教育孙女时,尽量保持一致。效果真的非常明显,孩子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善,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每一个对策都充满智慧,而且非常接地气,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普通祖辈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