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南海文明圖譜:復原南海的曆史基因
定價:68.00元
作者:新華社國際部 ,嚴文斌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6634127
字數:200000
頁碼:30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我們試圖復原的是一個文明的曆史基因圖譜——這個文明是內生的,有自身進化的能量動力和邏輯鏈;這個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它與東北亞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歐洲文明的碰撞和交融讓世界文明更瑰麗多彩。
——嚴文斌 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部主任、高級編輯
《南海文明圖譜》的作者們吹開曆史的塵埃,揭示齣南海文明的瑰麗輪廓,實在是做瞭一件大好事。這從一個側麵再次告訴我們,中國和南海周邊各國之間不僅有著謀和平、求發展的現實利益交融和對更加美好未來的共同憧憬,而且有著共同創造的、源遠流長的曆史文明作為堅實支撐,今天南海存在的一些權益之爭與此相比實在是小事一樁,完全可以在攜手並進中逐步解決。
——張九桓 外交部亞洲司前司長,前駐尼泊爾、新加坡、泰國大使
本書是一部集體研究工程,作者們秉承中國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從國際傳播學的宏觀視角,對南海區域文明內涵、特質與貢獻,作瞭頗為全麵係統的闡述,這是很有益的學術型的傳播學研究。
——梁誌明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可以讓廣大讀者以較快的速度,瞭解南海曆史文化演變的曆程。同時,也有利於國外讀者看到有彆於西方不同的論述和觀點,這無疑將有利於相互之間的進一步交流與溝通。
——劉誌強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教授
內容提要
本書迴顧瞭曆史上中國在南海區域的活動,勾勒齣南海文明的基因圖譜,還原齣南海周邊國傢古代交往時凝練齣的品質和特徵;鈎沉瞭南海文明中東南亞區域早期國傢與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包括暹羅灣、扶南、驃國、蒲甘、渤泥、交趾、占城、爪哇、馬六甲、呂宋、蘇祿等古國或地區與古代中國的曆史與文化互動;論述瞭南海文明與曆史上琉球、日本、印度以及中東和歐洲等國傢和區域的文明互動。本書以小故事講大道理,用交流互鑒把個體文明集閤一種區域文明。
本書是一部具有重要曆史資料價值和現實意義的作品,資料翔實、清新可讀,適閤廣大關心曆史和時事的讀者閱讀。
目錄
作者介紹
◎主編
嚴文斌,高級編輯,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部主任,國際傳播問題專傢。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主任,上海分社黨組成員、副社長、總編輯,上海證券報社社長、黨組書記。
◎執行主編
淩朔,新華社高級編輯,東南亞問題、南海問題專傢。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書,第一感受就是它在裝幀設計上透露齣的厚重感和曆史感。翻開扉頁,那精美的插圖和清晰的版式,立刻就吸引住瞭我的目光。我個人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曆史著作,除瞭嚴謹的論證,還需要有能夠“說話”的視覺呈現。書名中的“圖譜”二字,預示著書中一定包含瞭大量的地圖、示意圖,甚至是復原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不同曆史時期南海的地理變遷,以及古代海上航綫的詳細標注。想象一下,那些精密的古代海圖,那些標記著重要島嶼和港口的示意圖,一定能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理解古代航海的艱辛與智慧。同時,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古代造船技術、航海儀器(如羅盤、星盤)的圖文解析。這些“硬核”的知識,往往是理解古代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石。書中關於“曆史基因”的提法,也讓我聯想到基因測序般的細緻考證。是否會對南海沿岸的各個文明進行溯源,分析它們在不同時期的基因構成,比如在語言、信仰、習俗、藝術等方麵的傳承與演變?如果能將考古發現、文獻記載與基因學、人類學等現代學科的視角相結閤,那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無疑將大大提升。新華社國際部和嚴文斌老師的閤作,讓我對這本書在材料搜集和研究方法上的嚴謹性充滿瞭信心。我相信,這不僅僅是一本給曆史學者的參考書,更是一本能夠點燃普通讀者對曆史熱情、激發探索欲望的科普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南海文明圖譜:復原南海的曆史基因》——光是這個名字,就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海洋文明的大門。我一直對海上絲綢之路、對那些在浩瀚大洋上留下印記的航海傢們充滿敬意,也對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著迷。書名中的“曆史基因”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著這本書並非僅僅是曆史事件的羅列,而是要深入挖掘那些構成南海文明獨特性的、潛藏在時間深處的根本要素。想象一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航道,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港口,那些在潮起潮落間孕育齣的貿易往來、文化融閤,甚至思想碰撞,都將在這本書中被細緻地“復原”。新華社國際部和嚴文斌老師的署名,也讓我對內容的權威性和深度有瞭很高的期待。新華社作為國傢級通訊社,其國際部匯聚瞭大量專業人纔,對於國際曆史和文化的研究想必有著獨到的視角和紮實的功底。而嚴文斌老師的名字,也讓人聯想到那些專注於曆史梳理和解讀的學者。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那些具體而生動的細節,比如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海上貿易品類、航海技術的發展演變、以及不同文明在南海地區交流互鑒的具體體現,甚至包括那些不為人知的傳說和民間故事。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深入理解南海地區作為世界文明重要交匯點的重要契機,也是一次對中華文明海洋屬性的深刻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強烈的召喚感。《南海文明圖譜:復原南海的曆史基因》,光是這幾個詞匯組閤在一起,就充滿瞭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復原”過去,讓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迴到某個時代的著作情有獨鍾。這裏的“曆史基因”,我想應該不僅僅是指那些看得見的文字、器物,更包括那些看不見的思想、信仰、生活方式,甚至是價值觀念的傳承。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南海地區的不同文化是如何相互影響、融閤,最終形成其獨特而又多元的文明特質的。比如,古代中國人、東南亞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甚至是早期歐洲航海者,在南海這片區域留下瞭怎樣的文化印記?這些印記又如何相互交織,共同譜寫瞭南海地區豐富的曆史篇章?嚴文斌老師的名字,預示著嚴謹的學術態度,而新華社國際部的背景,則意味著其內容能夠跳脫齣單一國傢或民族的視角,展現齣更加宏觀和客觀的研究視野。我設想,書中可能會運用大量的考古發現、曆史文獻、口述史料,甚至包括地理學、語言學、民俗學等多方麵的證據,來構建一幅關於南海文明的立體畫捲。這種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能夠讓曆史的復原更加全麵和深入。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看到南海地區那些被遺忘或被忽視的故事,感受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屬於整個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
評分我一直覺得,南海不僅僅是一片海,它更是連接東方與西方、南方與北方的關鍵樞紐,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文化走廊之一。書名《南海文明圖譜:復原南海的曆史基因》中“復原曆史基因”這句話,深深地觸動瞭我。它意味著作者們並非滿足於簡單的敘述,而是要深入到曆史的肌理之中,去探尋那些塑造瞭南海文明的根本性、永恒性的元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齣南海地區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它如何在全球文明的版圖中扮演瞭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在古代,它是如何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傳播到印度、中東乃至歐洲,又如何將西方的香料、玻璃、金屬製品引入中國?這種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不僅僅是商品的交換,更包含瞭技術的傳遞、思想的碰撞、宗教的傳播,甚至藝術風格的相互影響。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復雜的互動過程,用詳實的史料和鮮活的案例來支撐。嚴文斌老師的名字,讓我聯想到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而新華社國際部,則保證瞭其宏大的國際視野。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從更廣闊的全球史視角來審視南海文明,將南海地區的研究置於世界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進行考量,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區域性的描述。這本書,有望為我們提供一個理解中華文明海洋屬性、以及全球化早期形態的全新視角,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評分“復原南海的曆史基因”,這句口號式的標題,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南海文明圖譜:復原南海的曆史基因》——它所描繪的,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區域,更是一個承載著無數曆史信息、文化基因的復雜係統。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地區文明的形成,都離不開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地緣政治以及與之互動的人類活動。南海,作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古代世界的貿易、文化傳播、技術交流中扮演瞭何等關鍵的角色?這本書能否通過“圖譜”的形式,將這些信息直觀地呈現齣來?我期待書中能有詳盡的海上貿易路綫圖,標注齣各個時期的重要港口城市,以及當時流通的主要商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瞭解到,在這些物質文明的交流背後,思想、宗教、藝術、科技等精神文明是如何在南海地區傳播與融閤的。例如,佛教、伊斯蘭教是如何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東南亞乃至更遠的地區?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如天文學、醫學,又是如何影響瞭南海沿岸的文明?新華社國際部和嚴文斌老師的閤作,讓我對內容的科學性和全麵性有瞭充分的信任。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涉及大量的民族誌研究、考古學成果,甚至可能運用一些現代技術手段來還原曆史現場。這不僅僅是對南海地區曆史的梳理,更是一次對人類文明互動模式的深刻洞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如同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去親身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南海曆史,去理解那些塑造瞭今天我們世界的“曆史基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