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战德国陆军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
定价:79.80元
售价:51.1元,便宜28.7元,折扣64
作者:黄锴,冯涛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7233054
字数:
页码:3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97突击炮营组建于1940年年底,其装备的三号突击炮,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新式武器系统。后在1943年年中被改编为装备“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第653重装甲歼击营。97突击炮营存在的时间,基本与德军突击炮早期实战的时间相符,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德军突击炮实战历史的参考。
《二战德国陆军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一书通过参战官兵战时日记、战后回忆,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客观而真实地还原了该营自1940年初创到1943年改编,所经历的突击炮大决战的精彩场面。
内容提要
《二战德国陆军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一书以多位197突击炮营官兵的战时日记、回忆材料和作战报告为线索,真实再现了97突击炮营的组建经过、训练成军,以及在巴尔干、苏联国境线、乌克兰、克里米亚和东线中部地区的战斗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德国陆军97突击炮营和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完整的二战战史。
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记录了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士兵的回忆和大量历史照片多方位地呈现出一些激烈战斗场面,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收益。
目录
作者介绍
黄锴,1985年生,南京人,现从事外贸行业,对“二战”历史有着持久浓厚的兴趣,编著有《士兵突击:二战德军653重装甲歼击营战史》(全2册),合编著有《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全3册)等作品。
冯涛,1986年生于江西广丰,200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自2007年起成为军事刊物专职德文翻译,2009年起担任编辑,从事德国军事历史题材翻译、编辑工作。合编著有《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等作品。
文摘
序言
阅读完毕后,深感作者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值得称赞。书中对于装备型号的辨识、特定战场地貌的描述,乃至对口令、无线电术语的引用,都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这种“内行看门道”的严谨性,让任何一个对二战德军有深入了解的爱好者都能感受到其真诚。它不是一本用来快速翻阅的通俗读物,而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和研究资料的集合体。这种对史实的尊重和对专业性的坚持,是其区别于市场上许多泛军事历史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添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评分深入研读之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们对史料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他们显然不仅仅停留在官方战报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大量个人回忆录、战地信件,甚至可能包含了某些档案中的零星记录。这种多维度、交叉验证的叙事手法,使得历史的画面不再是扁平的口号,而是充满了真实人性的复杂层次。比如,对于某些关键战役的描述,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而是细致地描摹了恶劣天气对机械化部队行动的影响,以及士兵们在面对巨大伤亡时的心理挣扎。这种对“微观历史”的关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现场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远超一般军事通史的肤浅叙述。
评分这本书最可贵的一点在于它对“传承”的梳理,这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单位编年史。它清晰地勾勒出了653营在早期独特身份和战术经验,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续重型歼击营的组建与作战哲学的。这种前瞻性的分析视角,让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营的兴衰,更看到了德军装甲兵种内部组织结构和战术思想的演变轨迹。这种对历史“因果链条”的追溯,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史学价值,使得它成为研究德军反坦克力量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理解德军后期重型坦克歼击战术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评分从叙事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笔法是相当老练且克制的。它没有采取那种煽情式的、过于戏剧化的写法,而是保持了一种近乎冷峻的、学术性的冷静,然而恰恰是这种冷静,让那些残酷的真相更具震撼力。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平衡了军事技术层面的分析与宏大历史背景的勾勒。比如,在探讨97突击炮的战术应用时,能够精准地将其置于当时苏德战场的特定阶段和德军整体战略框架之下进行考量。这种结构化的分析能力,使得读者在了解特定单位的同时,也能对二战中后期的装甲战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绝非单纯的“单位小传”可以比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着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厚重感,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那些历史照片和地图的还原度很高,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身临其境地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尤其是那些细节图,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清晰度足以让人分辨出坦克的铆钉细节和车组成员的服饰特征。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体呈现是物超所值的,看得出作者和出版方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致力于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也预示着内文的考据必然是严谨细致的,让人对内容本身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在视觉呈现上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可靠的历史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