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书名:首席增长官从CMO到CGO
定价:59元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0228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字数:1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本书作者提出来何谓市场战略,何谓市场层面的公司增长战略,商业战略与营销战略究竟不同之处何在,何谓竞争战略的咽喉,基于历史和逻辑还原营销的本质,并提出首席增长官的八大核心能力。本书适合CEO、CMO、高管以及工商管理领域的职业人士和EMBA、MBA阅读。
一篇
营销的本质:基于市场战略的增长
01 关于“可口可乐”取消 CMO,营销之父科特勒在董事会上的咨
询建议是什么 4
02 利润区突围路线图: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8
03 营销战略 4.0,营销的“变”与“不变”——对话菲利普 . 科
特勒 17
04 盯住你的营销战略,而非商业战略 26
05 低迷经济中,征服八条增长之路 32
06 咦,首席增长官 CGO 的八项核心能力在这 42
07 营销的本质:从荷尔拜因密码到盲人摸象 48
08 竞争战略的新视角:抓住战略咽喉 87
09 中国制造的“三条道路”:OJM 91
二篇
数字时代,重构营销战略
01 4R 颠覆,开启你的数字营销战略新思维 98
02 数字营销 +:数字时代营销战略的转型方法论 114
03 当你的定位战略还停留在 50 年前? 125
04 小众营销 = 深潜 + 想象力 131
05 好的数字营销战略与坏的数字营销战略 135
06 数字时代的公司魅力化战略 141
07 营销的进化卷轴:从营销 1.0 到营销 4.0 150
三篇
数字化时代的营销能力与营销想象力
01 越产品品牌,构建公司品牌战略 161
02 要品牌化吗?——反品牌的战略何在 165
03 ID 营销:利用身份特征来链接消费者 172
04 品牌拟人化:突破消费者心智之道 180
05 品牌触点管理:以什么为方向? 185
06 品牌管理,管什么? 189
07 社交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后现代艺术的原理 193
08 你迷信“品牌力”吗?——B2B 市场上的品牌角色 197
09 升级营销效率:如何使你的营销管理精益化? 201
10 产品时代的营销思维切换:从科学、想象力到循证 216
11 逆向营销的形成 220
12 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共享”? 223
13 “”的盛宴,企业如何分食? 226
14 传统零售:如何让 online 和 offline 共生? 231
15 数据时代,我们去哪儿找数据? 239
16 假设我是百雀羚的 CGO 245
这本书的视角真的非常独特,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管理学教材,更像是一份为那些身处变革前沿的商业领袖准备的实战手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首席增长官”这一角色时,那种将战略高度与落地执行紧密结合的笔触。书中对于如何构建一个以数据驱动、快速迭代的增长体系,有着非常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关于跨部门协作的章节,它细致地描绘了传统职能壁垒是如何阻碍增长的,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来打破这些壁垒。读起来感觉作者不仅仅是理论家,更是一位在硝烟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派。它没有给我一剂万能药,但却给了我一套清晰的思维框架,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公司内部的增长引擎是如何运作,或者说,是如何停滞不前的。对于任何希望从“优秀”迈向“卓越”的企业高管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份必须消化的内部改革路线图,而不是一套简单的工具箱列表。它强迫你跳出日常的琐碎,去思考未来三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其视野的宏大与细节的精准达到了罕见的统一。它不仅聚焦于顶层的战略制定,更对中层管理人员在日常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阻力进行了预判和解决方案的预设。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组织韧性”的探讨,即一个增长型组织如何在面对市场突变时,能够迅速调整方向而不至于解体。书中提到的“双速组织”模型,对于那些渴望在保持核心业务稳定的同时,又能孵化出颠覆性新业务的传统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剂良方。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流程,更是在塑造一种思维模式——将每一次失败都视为下一次成功的数据输入。读罢全书,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方向感,它为我们接下来的五年战略规划提供了清晰的蓝图,远比我预想的要深刻和全面。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从CMO到CGO”这个转变有些疑虑,总觉得这可能又是一本换汤不换药的营销升级论。然而,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这本书的格局远超营销范畴。它探讨的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的彻底转型。其中关于“增长飞轮”的设计与维护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作者并没有沉迷于最新的技术名词,而是回归到了商业本质: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LTV)与客户获取成本(CAC)之间的健康平衡。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产品即营销”理念的阐述,它不再是将营销视为一个孤立的部门,而是将其内嵌到产品开发、用户体验乃至运营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深入骨髓的系统性思维,让人感到振奋。读完后,我立刻组织了一个内部研讨会,试图将书中的某些流程立即应用于我们当前的A/B测试策略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系统地思考和执行增长”的方法论。
评分对于一个深耕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这本书在阐述“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点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它清晰地指出,所有的增长黑客技巧和自动化工具,如果没有以深刻的用户洞察为基础,最终都将沦为无源之水。书中关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构建和测试流程,我研究了不下三遍。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流行的SaaS工具,而是深入剖析了工具背后的设计哲学,以及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性来定制化这些工具的效用。这使得全书的指导性非常强,即便是在一个快速迭代的市场中,其核心逻辑依然稳固。我感觉这不只是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它更像是关于“如何理解人类行为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深度解读,信息密度高到我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连接点。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反而带着一种近乎于对话的亲切感,但其内容的深度却丝毫未减。我特别喜欢它对“品牌资产”与“短期销量”之间微妙平衡的拿捏。在当前这个充斥着“快速收割”心态的市场环境下,作者依然坚守了长期主义的阵地,强调了品牌忠诚度才是最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书中对于如何量化“品牌健康度”指标,并将其纳入CGO的KPI考核体系,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这解决了我们团队长期以来的一个痛点:如何向董事会证明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品牌投入,实则是在为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投资。这种将软性概念硬性量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具实操价值的部分之一。它让增长工作从艺术的范畴,真正步入了科学管理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