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書名:首席增長官從CMO到CGO
定價:59元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80228
版次:1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字數:186000
正文語種:中文
本書作者提齣來何謂市場戰略,何謂市場層麵的公司增長戰略,商業戰略與營銷戰略究竟不同之處何在,何謂競爭戰略的咽喉,基於曆史和邏輯還原營銷的本質,並提齣首席增長官的八大核心能力。本書適閤CEO、CMO、高管以及工商管理領域的職業人士和EMBA、MBA閱讀。
一篇
營銷的本質:基於市場戰略的增長
01 關於“可口可樂”取消 CMO,營銷之父科特勒在董事會上的谘
詢建議是什麼 4
02 利潤區突圍路綫圖: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8
03 營銷戰略 4.0,營銷的“變”與“不變”——對話菲利普 . 科
特勒 17
04 盯住你的營銷戰略,而非商業戰略 26
05 低迷經濟中,徵服八條增長之路 32
06 咦,首席增長官 CGO 的八項核心能力在這 42
07 營銷的本質:從荷爾拜因密碼到盲人摸象 48
08 競爭戰略的新視角:抓住戰略咽喉 87
09 中國製造的“三條道路”:OJM 91
二篇
數字時代,重構營銷戰略
01 4R 顛覆,開啓你的數字營銷戰略新思維 98
02 數字營銷 +:數字時代營銷戰略的轉型方法論 114
03 當你的定位戰略還停留在 50 年前? 125
04 小眾營銷 = 深潛 + 想象力 131
05 好的數字營銷戰略與壞的數字營銷戰略 135
06 數字時代的公司魅力化戰略 141
07 營銷的進化捲軸:從營銷 1.0 到營銷 4.0 150
三篇
數字化時代的營銷能力與營銷想象力
01 越産品品牌,構建公司品牌戰略 161
02 要品牌化嗎?——反品牌的戰略何在 165
03 ID 營銷:利用身份特徵來鏈接消費者 172
04 品牌擬人化:突破消費者心智之道 180
05 品牌觸點管理:以什麼為方嚮? 185
06 品牌管理,管什麼? 189
07 社交媒體時代的危機公關:後現代藝術的原理 193
08 你迷信“品牌力”嗎?——B2B 市場上的品牌角色 197
09 升級營銷效率:如何使你的營銷管理精益化? 201
10 産品時代的營銷思維切換:從科學、想象力到循證 216
11 逆嚮營銷的形成 220
12 還有哪些領域可以“共享”? 223
13 “”的盛宴,企業如何分食? 226
14 傳統零售:如何讓 online 和 offline 共生? 231
15 數據時代,我們去哪兒找數據? 239
16 假設我是百雀羚的 CGO 245
對於一個深耕於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而言,這本書在闡述“技術與人文”的結閤點上,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它清晰地指齣,所有的增長黑客技巧和自動化工具,如果沒有以深刻的用戶洞察為基礎,最終都將淪為無源之水。書中關於“用戶心智模型”的構建和測試流程,我研究瞭不下三遍。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流行的SaaS工具,而是深入剖析瞭工具背後的設計哲學,以及如何根據企業自身的業務特性來定製化這些工具的效用。這使得全書的指導性非常強,即便是在一個快速迭代的市場中,其核心邏輯依然穩固。我感覺這不隻是一本關於管理學的書,它更像是關於“如何理解人類行為並將其轉化為商業價值”的深度解讀,信息密度高到我不得不放慢閱讀速度,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的連接點。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真的非常獨特,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管理學教材,更像是一份為那些身處變革前沿的商業領袖準備的實戰手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首席增長官”這一角色時,那種將戰略高度與落地執行緊密結閤的筆觸。書中對於如何構建一個以數據驅動、快速迭代的增長體係,有著非常深入的剖析。特彆是關於跨部門協作的章節,它細緻地描繪瞭傳統職能壁壘是如何阻礙增長的,並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來打破這些壁壘。讀起來感覺作者不僅僅是理論傢,更是一位在硝煙中摸爬滾打齣來的實戰派。它沒有給我一劑萬能藥,但卻給瞭我一套清晰的思維框架,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公司內部的增長引擎是如何運作,或者說,是如何停滯不前的。對於任何希望從“優秀”邁嚮“卓越”的企業高管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是一份必須消化的內部改革路綫圖,而不是一套簡單的工具箱列錶。它強迫你跳齣日常的瑣碎,去思考未來三年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裏。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從CMO到CGO”這個轉變有些疑慮,總覺得這可能又是一本換湯不換藥的營銷升級論。然而,深入閱讀後纔發現,這本書的格局遠超營銷範疇。它探討的是一種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的徹底轉型。其中關於“增長飛輪”的設計與維護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妙。作者並沒有沉迷於最新的技術名詞,而是迴歸到瞭商業本質:客戶的生命周期價值(LTV)與客戶獲取成本(CAC)之間的健康平衡。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産品即營銷”理念的闡述,它不再是將營銷視為一個孤立的部門,而是將其內嵌到産品開發、用戶體驗乃至運營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這種深入骨髓的係統性思維,讓人感到振奮。讀完後,我立刻組織瞭一個內部研討會,試圖將書中的某些流程立即應用於我們當前的A/B測試策略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的不是“做什麼”,而是“如何係統地思考和執行增長”的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其視野的宏大與細節的精準達到瞭罕見的統一。它不僅聚焦於頂層的戰略製定,更對中層管理人員在日常運營中可能遇到的阻力進行瞭預判和解決方案的預設。我尤其欣賞它對於“組織韌性”的探討,即一個增長型組織如何在麵對市場突變時,能夠迅速調整方嚮而不至於解體。書中提到的“雙速組織”模型,對於那些渴望在保持核心業務穩定的同時,又能孵化齣顛覆性新業務的傳統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劑良方。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套流程,更是在塑造一種思維模式——將每一次失敗都視為下一次成功的數據輸入。讀罷全書,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和方嚮感,它為我們接下來的五年戰略規劃提供瞭清晰的藍圖,遠比我預想的要深刻和全麵。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它不像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反而帶著一種近乎於對話的親切感,但其內容的深度卻絲毫未減。我特彆喜歡它對“品牌資産”與“短期銷量”之間微妙平衡的拿捏。在當前這個充斥著“快速收割”心態的市場環境下,作者依然堅守瞭長期主義的陣地,強調瞭品牌忠誠度纔是最堅不可摧的護城河。書中對於如何量化“品牌健康度”指標,並將其納入CGO的KPI考核體係,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這解決瞭我們團隊長期以來的一個痛點:如何嚮董事會證明那些看似虛無縹緲的品牌投入,實則是在為未來的現金流進行投資。這種將軟性概念硬性量化的能力,是這本書最具實操價值的部分之一。它讓增長工作從藝術的範疇,真正步入瞭科學管理的領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