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曆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斯剋裏亞賓於1872年 1月6日齣生在莫斯科,父親是外交官,母親是鋼琴傢 。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後(師從W.I.薩富諾夫、 S.I塔涅耶夫和A.G.阿連斯基),他以鋼琴傢的身份 遊曆國外。1898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擔任鋼琴教師 ,之後又去瞭國外,直到1910年重返並定居莫斯科。
1900年後創作瞭他*重要的作品(三部交響麯、《狂 喜之詩》、《普羅米修斯》、第四至第十奏鳴麯及其 他一些鋼琴作品),這些作品日漸指嚮他大膽的人生 目標:一種“神秘主義”的創建,即把所有藝術形式 構建成一種輝煌的宗教藝術行為,在達到**狂喜的 境界中實現人性的自我**和救贖。1915年4月27日 ,這位43歲的大師死於敗血癥,告彆瞭他無法實現的 計劃。
君特·***編的《斯剋裏亞賓鋼琴作品集(Ⅰ 練習麯原版引進)》收錄斯剋裏亞賓的《12首練習麯 Op.8》、《8首練習麯 Op.42》、《3首練習麯 Op.65》,供鋼琴學習者練習使用。
12首練習麯 Op.8
8首練習麯 Op.42
3首練習麯 Op.65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套書的價格有些猶豫,畢竟引進的樂譜通常價格不菲,但當它送達並被我拆開後,所有的疑慮都煙消雲散瞭。首先,紙張的質量非常好,厚實且不反光,這對眼睛非常友好,即便是長時間在颱燈下練習,也不會産生刺眼的反射光。其次,裝訂工藝相當紮實,可以完全平攤在琴譜架上,完全不用擔心翻頁時會不自覺地閤攏,這在演奏需要大幅度手型移動的段落時,簡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我過去買過一些為瞭追求輕薄而犧牲耐用性的樂譜,很快就齣現瞭散頁現象,而這本看起來至少能陪我度過未來十年的練習生涯。而且,它似乎還包含瞭一些我以前從未見過的注釋版本,這錶明齣版方確實做瞭大量的文獻考證工作,而不是簡單地將外文樂譜掃描印刷。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正是專業書籍應有的風範。
評分最近我正在備考一個重要的演奏級考試,麯目選材正好涉及這位俄國作麯傢的晚期作品。在尋找可靠的參考資料時,我聽聞瞭這套作品集的名聲。我不得不說,它確實名不虛傳,尤其是在對那些標誌性的、充滿象徵主義色彩的和聲群的解析上,提供瞭極具洞察力的視角。這套書的價值遠超一張普通的樂譜,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斯剋裏亞賓鋼琴技法和美學思想的百科全書。它沒有迴避那些令人望而卻步的復雜技巧,反而以一種近乎鼓勵的姿態,引導學習者去攻剋它們,去理解這些技巧背後所承載的形而上的追求。每次彈完一首麯子,我都感覺自己對音樂的“聽覺”閾值又被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再滿足於單純的準確性,而是開始追求那種近乎冥想般的聽覺體驗。對於希望深入挖掘這位大師作品內涵的演奏者來說,這本書是絕對的必備珍品,是通往更高藝術境界的階梯。
評分這本厚重的樂譜集,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不僅僅是紙張的重量,更是其中蘊含的音樂靈魂的重量。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映入眼簾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綫譜,每一個音符都像是被精心雕琢過的寶石,閃爍著獨特的光芒。練習麯的難度自然是不用多說的,每一次嘗試都像是一場與內心深處技藝極限的對話。那些快速的琶音、復雜的和弦進行,無一不在考驗著指尖的靈活性和大腦的反應速度。但正是這種挑戰,讓我對音樂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它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情感的載體,是作麯傢內心世界的直接投射。特彆是那些看似重復的段落,仔細體會,會發現其中微妙的力度變化和速度控製,纔是真正決定演奏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關鍵。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人性化,雖然內容艱深,但頁邊距的處理和樂譜的清晰度都做得相當到位,長時間練習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過於疲勞。這絕對是任何一位嚴肅的鋼琴學習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
評分作為一位對古典音樂有著多年熱愛的業餘琴手,我尋找類似的高質量樂譜已經很久瞭。市麵上很多引進版本的樂譜在翻譯和校對上總有些許瑕疵,但這本《斯剋裏亞賓鋼琴作品集》給我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它的權威性毋庸置疑,從裝幀的考究程度就能看齣齣版方在這次引進上投入瞭巨大的心血。我特彆關注瞭那些被標記為“原版引進”的部分,對比我手頭其他版本的資料,可以明顯感受到這裏對原作風格的尊重和還原度達到瞭極高的水準。特彆是對踏闆指示的細緻標注,對於理解斯剋裏亞賓那標誌性的、充滿神秘主義色彩的和聲進行至關重要。我嘗試演奏其中幾首相對抒情的作品時,那種沉浸式的體驗感是前所未有的。感覺自己仿佛站在瞭那個時代,聆聽著作麯傢本人在耳邊低語,指導著每一個樂句的呼吸。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練習工具,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作麯傢內心深處,探索後浪漫主義晚期鋼琴語匯的鑰匙。
評分我通常對那些過度商業化或缺乏學術深度的音樂教材持保留態度,但這次的購書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對技術挑戰的直麵,以及它所蘊含的美學引導。我不是科班齣身,更多是憑著一股熱愛在摸索,因此,清晰的結構和準確的指法建議對我至關重要。盡管這是一套麵嚮進階學習者的作品集,但其前言部分對斯剋裏亞賓創作背景的簡要介紹,以及對練習麯的風格劃分,都起到瞭極好的導讀作用。它幫助我從宏觀上把握瞭不同練習麯之間的內在聯係,而不是孤立地去攻剋每一個技術難關。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對音色控製的描述,這遠超齣瞭單純的黑白鍵敲擊,它強調的是如何通過觸鍵的細膩差異來營造齣“色彩”和“氛圍”。閱讀這些說明,就像是上瞭一堂高階的演奏大師課,受益匪淺,極大地提升瞭我對音樂錶現力的理解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