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常道:回到孔子 | 作者 | 卢雪崑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9586592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320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本书讲孔子学说,以康德观照孔子,致力弘扬孔子哲学传统。孔子哲学承前继后,既是华夏古文明之调适上遂,又下开宋明儒学,以至当代儒学。作者通过对孔子学说经典文本的解读,论明现代化要走出日益危险的困局,十三亿中华儿女要开辟一条前景远大的现代化之路,首先是要端正人性之根,社会之本,即孔子所言“仁者,人也”“人能弘道”,此八个字也是基础哲学之根本。全书共由《孔子哲学之继往开来》《预告的人类史》《人的自我置定》《伦理共同体》《孔子言仁》《孔子言礼》等三十二课组成,讲解作者长期研习而达至的领会和理解,围绕经典文句进行讲解,每一课都安排《析疑与辩难》,与读者互动。因此,这不仅仅是在讲哲学,而且是要启发每一位读者运用自己的哲学思维。 n |
| 作者简介 | |
| 卢雪崑,1983年考入香港新亚研究所,师从牟宗三先生研习哲学,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所任教迄今。现任香港新亚研究所专任教授、导师、研究员,兼哲学科主任。主要著作有《孔子哲学传统:理性文明与基础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理性启蒙与哲学重建》《康德的自由学说》《儒家的心与道德形上学》《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需要的哲学与思维修炼》等。 |
| 目录 | |
| 自 序 n课 孔子哲学之继往开来 n第二课 哲学作为理性本性之学 n第三课 基础哲学 n第四课 预告的人类史 n第五课 常道:孔子哲学 n第六课 人的自我置定:仁者人也,人能弘道 n第 七 课 伦理共同体:弘文兴教与社会建设 n第 八 课 孔子学说即哲学即宗教 n第 九 课 从道德进展至宗教 n第 十 课 孔子哲学之根源 n第十一课 华夏古文明的理性内核 n第十二课 敬德重德(一):为君以德,为民以德 n第十三课 敬德重德(二):德福综和之关联 n第十四课 敬德重德(三):以德配天 n第十五课 敬德重德(四):以德言天命 n第十六课 华夏古文明蕴含的法则感 n第 十 七 课 华夏古文明之为政之道:王道之范型 n第 十 八 课 孔子言仁(一):高的哲学词 n第 十 九 课 孔子言仁(二):道德原则之根源 n第 二 十 课 孔子言仁(三):实践活动的根源之能 n第二十一课 孔子言仁(四):当机指点 n第二十二课 孔子言仁(五):圣与仁吾岂敢 n第二十三课 仁、知、勇、诚、孝、敬、忠、信、义、爱人 n第二十四课 孔子言礼(一):仁者人也,礼所生也 n第二十五课 孔子言礼(二):礼仪教化彻上彻下 n第二十六课 孔子言乐 n第二十七课 孔子言性 n第二十八课 孔子言天与道 n第二十九课 孔子言天命与命 n第 三 十 课 孔子言为政之道(一):王道 n第三十一课 孔子言为政之道(二):立内圣外王之型范 n第三十二课 人类大宪章:世界大同 n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穿越”的体验。不是那种粗暴的、只关注历史表象的穿越,而是精神层面的深度连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声音,感受到他那种对个体德行、社会秩序、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切思考。作者的文字,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今,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思想,变得鲜活起来,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常道”的理解,他没有将其神化,也没有将其庸俗化,而是将其置于一个非常实在、非常人性化的维度来解读。他提醒我们,那些看似古老的道理,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或者被现代社会的喧嚣所淹没。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习以为常的观念,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当下的生活中,去实践那些古老而又永恒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人生的岔路口,给予我启示和指引。
评分这本书初见时,我并没抱太大的期待,名字里带着“常道”二字,似乎有点宏大叙事的意味,但又加上了“回到孔子”这样的指向,让我觉得可能是在走一条比较寻常的国学解读路线。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笔触吸引住了。那不是那种枯燥的学究式论述,而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仿佛作者本人正坐在你对面,用最真诚的声音,和你分享他对某个古老智慧的理解。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对先哲思想的深入挖掘,以及最重要的,一种对当下现实的关照。它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也没有刻意去拔高什么,而是用一种非常朴素、却又极其深刻的方式,去触碰那些我们可能已经遗忘,或者从未真正理解过的东西。读着读着,我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孔子或“常道”的书,更像是一场关于何为“人”的追问,一场关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内心安宁的探索。那种感觉,就像在迷雾中行走,突然有一束光照亮了前方的路,虽然路依旧漫长,但至少有了方向。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和深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迫去做各种选择,去追求各种目标,但很少有机会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个邀请,邀请我进入一个更深沉的思考空间,去回溯那个我们或许已经遗忘的智慧源头。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却又极其坚定的力量,引导我重新认识孔子的思想,以及“常道”所蕴含的生命哲学。他没有用激进的语言去批判现代,也没有用怀旧的情绪去赞美过去,而是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去挖掘那些跨越时空的普适性真理。我尤其欣赏他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个体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关注。这本书让我感觉到,那些古老的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陈迹,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常道”。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名字。{RT}常道:回到孔子,这个组合听起来就有一种回归本源、探寻真理的意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清晰的思路,各种观点和思潮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找到一些能够安顿心灵、稳定思想的基石。而阅读的过程,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的论述,就像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心中许多浮躁和迷茫。他并没有生硬地灌输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层层剥茧,带领我一起去探索孔子思想的精髓,去理解“常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历史片段,在他的笔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让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道”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硬核的学术研究,毕竟“卢雪崑”这个名字,在学术界是有一定分量的,而且出版社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学术品质。我做好了啃读艰涩理论、梳理复杂思想脉络的准备。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它在保持了严谨的学术底色的同时,却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说是诗意盎然的语言,将那些古老而深邃的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似乎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将那些可能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哲学概念,解释得清晰透彻,并且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他没有回避那些历史的争议和复杂的语境,但又能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整体的叙事中,让读者在理解孔子思想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的演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耐心和韧性,仿佛他自己就是那个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打捞珍宝的潜水者,每一次浮出水面,都带来令人惊叹的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