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心願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 宿世纍積的智慧成就中國傳統文化紋飾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吉祥條目圖案製作

凡俗心願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 宿世纍積的智慧成就中國傳統文化紋飾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吉祥條目圖案製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傳統文化
  • 吉祥圖案
  • 紋飾藝術
  • 民俗文化
  • 傳統工藝
  • 文化藝術
  • 圖案設計
  • 曆史文化
  • 裝飾藝術
  • 中國紋樣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臨池學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67088
商品編碼:29756087698
叢書名: 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 《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原著成書於一九二七年,且由陳寶琛署名,段祺瑞題詞,王賢賓、闞鐸等人題跋。原書由常年居留在中國的日本人野崎誠近輯錄而成,書中對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涉獵之廣,研究之深,至今無人企及。

2. 全書圖文並茂,共收入400餘幅吉祥圖案,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圖案寓意和具體用途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從曆史與文化齣發,解讀吉祥圖案;從生活與日常齣發,去疑釋義,雅俗共賞,是一部集學習、研究、欣賞、收藏、應用為一體的生活文化教材。

3.  吉祥圖案經韆年傳承,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性圖案和標誌性符號,揭示著古典中國文化的精髓。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全書用400餘幅精美吉祥畫,生動呈現傳統裝飾藝術,錶達中國人骨子裏的厚道與美好,帶你重新認識中正典雅、溫柔敦厚的古典中國。

4.  封麵由書裝設計師操刀特彆設計,和全書古意盎然的風格相呼應。全彩印刷,色澤溫潤,雙封設計,美觀的同時也可以對書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裝幀輕巧,唯美珍藏。

5.   隨書附贈特彆定製的一套八幅“萬事勝意”精美主題祈福畫,所選圖片分彆是“和閤如意”“飛鴻延年”“連錢”“天中”“同偕到老”“五福和閤”“喜從天降”“指日高升”,單幅尺寸為8cmⅩ14cm,116剋超白大地紙高清印製,可作裝飾、書簽和錶白禮物使。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是我們祖先嚮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創造齣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以日本人野崎誠近關於中國風俗研究的著作《吉祥圖案解題》為底本整理、編譯而成。內收傳統吉祥圖案400餘幅。題材涉獵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學、曆史、風俗、宗教等各個方麵。賦予人們積極嚮上的意義和內涵,是中國人熱愛生活、努力創造幸福、美滿、樂觀的心理反映。它通常應用人物、花卉、飛禽、走獸、器物和字體等形象,以吉祥語、民間諺語、神話故事為題材,用藉喻、比擬、雙關、象徵等錶現手法,創造齣圖案和吉祥語的完美結閤,凝結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作者簡介

野崎誠近(1884~?)

日本人,生於日本金澤。清末民初即在我國居住,精通漢語,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曾在天津開設古玩鋪。本書是他留居中國數十年間輯錄整理而成,他對中華民間吉祥圖案涉獵之廣,研究之深,至今難以企及。

 

譯者簡介

 

鄭靈芝

日語專業研究生,從事日語相關工作多年。熱愛筆譯,已齣版譯著《養狗記》(太宰治作品)、《青梅竹馬》(樋口一葉作品)等。隨夫外嫁,現居美國。

 

目 錄

目錄      

解讀中國傳統風俗的一點研究閱讀引導

平安如意         / 001

事事如意         / 006

百事如意         / 009

萬事如意         / 010

新韶如意         / 015

吉祥如意         / 017

和閤如意         / 018

竹報平安         / 019

歲歲平安         / 022

四季平安         / 024

馬上平安         / 026

雙福             / 027

五福捧壽         / 028

五福和閤         / 030

納福迎祥         / 031

榴開百子         / 033

華封三祝        / 037

多福多壽多男子      / 038

多福多壽         / 041

福在眼前         / 042

福壽雙全        / 050

翹盼福音        /053

三多九如        /054

平安五福自天來     /056

福壽如意        / 057

福祿壽三星     / 062

雙喜            / 064

同喜            / 070

竹梅雙喜        / 072

報喜圖         / 073

喜在眼前        / 075

喜相逢         / 076

喜上眉梢       / 077

喜報春先        / 078

歡天喜地        / 079

喜從天降        / 080

歲寒三友        / 082

天地長久         / 087

天地長春         / 088

長生不老         / 089

長春白頭         / 090

萬代長春         / 091

杞菊延年         / 092

延年益壽         / 095

壽圖            / 098

百壽圖         / 100

八仙慶壽         / 103

八仙過海         / 107

八仙仰壽         / 108

群仙祝壽         / 109

群仙拱壽         / 110

群芳祝壽         / 112

芝仙祝壽         / 113

齊眉祝壽         / 115

天仙拱壽       / 116

天仙壽芝       / 117

仙壺集慶       / 118

蟠桃獻壽       / 119

瑤池集慶       / 120

麻姑獻壽       / 122

東方朔捧桃    / 125

海屋添籌       / 126

嵩山百壽       / 128

壽山福海       / 129

必得其壽       / 130

貴壽無極       / 131

春光長壽       / 133

萬壽長春       / 134

代代壽仙       / 135

壽居耄耋       / 136

八吉祥        / 137

龜鶴齊齡       / 143

鬆鶴長春       / 147

百祿           / 148

鶴鹿同春       / 151

國色天香       / 152

官居一品       / 153

富貴長春       / 154

長命富貴       / 155

功名富貴       / 156

富貴壽考       / 157

白頭富貴       / 158

正午牡丹       

富貴耄耋       

富貴萬代      

富貴平安       

神仙富貴       

滿堂富貴       

玉堂富貴       

榮華富貴      

一路榮華      

金玉滿堂      

和閤二聖      

因何得耦      

同偕到老      

夫榮妻貴      

子孫萬代      

瓜瓞綿綿       

早立子       

早生貴子      

連生貴子      

鴛鴦貴子      

麒麟送子       

宜子孫        

宜男益壽       

宜男多子      

蘭桂齊芳      

福增貴子      

壽獻蘭孫       

三綱五常      

倫敘圖      

教五子      

五子登科      

蒼龍教子     

聰明伶俐      

伶俐不如癡   

三元及第      

連中三元      

喜報三元     

喜得連科      

一路連科       

狀元及第      

狀元祝壽     

一甲一名      

雁塔題名       

杏林春燕       

青雲得路      

春風得意      

平升三級       

太師少師     

一品當朝       

帶子上朝      

丹鳳朝陽       

官上加官       

加官晉爵       

指日高升     

翎頂輝煌      

加官受祿      

封侯掛印     

馬上封侯       

輩輩封侯      

冠帶傳流     

英雄獨立    

英雄鬥誌      

君子之交      

同心之言     

大人虎變      

君子豹變

一品清廉    

一琴一鶴    

唯吾知足   

傢傢得利     

年年大吉       

年年有餘       

連年有餘       

漁翁得利        

和閤萬年        

吉慶有餘        

本固枝榮        

劉海灑錢        

羲之愛鵝        

洞天一品        

尚書紅杏        

牧童遙指杏花村    

玉樹臨風        

鬆菊猶存        

八駿馬         

福緣善慶        

百鳥朝王        

天官賜福         

天中         

天中集瑞        

百事大吉        

彎彎順         

室上大吉   

九世同居        

安居樂業       

舉傢歡樂         

九鞦同慶        

三陽開泰       

九陽啓泰         

太平有象        

河清海晏         

 

題名索引       

 

 

前 言

解讀中國傳統風俗的一點研究

 

關於中國研究的必要性,時至已無可辯駁。值得研究卻尚未有人著手的材料,簡直多不勝數。

我在中國已有二十年,日常生活中近在眼前的一事一物無不可用來作為研究的資料。且這些研究的根本意義應當首先指嚮中國人的國民性。現下,中國逐漸覺醒,蛻舊殼,迎新生,正是見證萬般世態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身處混亂局麵而欲探究其國民性,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靜觀之下,可發現積習之力仍是決定新生方嚮的指南。四韆年培養起來的傳統國民精神形成一條水脈,無論在何等澎湃的激流之中仍能凸顯其鮮明的存在感。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中國研究的步,也是其。

傳統的國民精神又形成共同的趣味嗜好,錶現多端。對於日常生活須臾不可稍離的衣食住行當中普遍使用的設計圖案,溯其起源,知其發展,作為國民性研究的有力資料,想來並非我一已之偏見。

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吉祥圖案的研究亦是中國國民性研究的捷徑,故兢兢業業多年,編此一書。本書搜集圖材四百餘種,雖仍有遺漏,但一般圖案已基本網羅在內。

請允許我略述一二從中得到一些體會。中國人在宗教上信奉的是儒、道、釋三教。在道德上自然是以儒教為本體,但不可否認的是,道教之影響也頗為深遠,其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誠然,儒釋二教的精髓在部分學者隱士中間得到哲學上的研讀推究。但是,生於中國育於中國的道教與民族性和民族感情為契閤,早早便對二教進行吸收和同化,終高舉所謂三教歸一這個標語成為舉國信仰,希求富貴、夢想不老、渴望神秘、憧憬仙界,隻消略看一看這些圖案,你大約就能同意這些欲望是何等強烈。

而且,這些信仰要說是因道教而發生,恐怕也不盡然。《書經》中的《虞書·益稷篇》有雲:“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

在鄭玄的注中這樣寫道:

“會讀為繪,謂畫也。絺讀為黹、黹紩也,謂刺也。宗彝,虎蜼也、謂宗廟之鬱鬯尊也。粉米,白米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飾祭服。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龍也、華蟲也、六者畫以作繪施於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六者紩以為綉施之於裳也。”

結閤該注,可知人們早在堯舜之世已崇拜天文,視山河為神靈,看重吉祥。道教萌芽於這些先天信仰之上,又經釋儒二教的培育,成為的模樣。總之,道教可以說是中國民族固有性格本身披上宗教的外衣,因此我們可將的中國國民性看作以道教為經、儒教為緯、更以佛教點彩的綾錦,這一點在這些圖案當中展示無遺。

日本雖無道教的廟觀道士,但經大陸文明著色之後進入日本的佛教已吸收瞭道教的特色,道教的感化早已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大量痕跡,在現代日本人的生活中不斷形成深刻的波紋。且看我們衣食住行當中的創意圖案上接受瞭多少中國傳來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來說,我的這點小小研究不僅可用於瞭解中國,還可幫助人們瞭解日本自身。總而言之,在這方麵也能深切認識到源自同一個文化苗圃的同文同種的兩個民族之間的密關係。

此外,我們日本人認為中國是文字國傢,隻覺得漢字是用眼睛看的文字。而對於中國人來說,漢字同時也是需要用耳朵去聽的文字。聲音是中國文字史上不可忽略的要素,形聲在倉頡造字法則、亦即《六書》中位列其一。《說文》九韆三百字中,專屬於形聲一類的共七韆有餘(根據吳錦章的《六書類纂》)。隨著文化研究的發展,乾嘉年間,將聲韻之妙用於經傳訓詁的做法經高郵王氏父子流行開來,清朝小學傢對此無人不知。然而在我國,埋頭研究宋學的學者往往對此視而不見。隻要大傢看到本書所列圖案材料中異字同音如何得到重視,就可認識到一個不可動搖的事實,即漢字也是應當用耳朵去聽的文字。

中國有大量非常獨特的文獻和藝術,人民有大國國民的素質,即使某段時期國傢動亂,政治腐敗,一旦機運到來,便又能奮然勃興。

我還想說一句,本書所收錄的隻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圖案,此外應該還有不少鍾鼎器物上齣現過的比一般創意圖案略為高尚、同時也是本書所收圖案之源泉的圖案。希望他日能將這些圖案也匯編成書,以此書為彼書之通俗篇,彼書為此書的博古篇。

野崎誠近寫於20世紀20年代

在綫讀

平安如意◎ 花瓶中插一柄如意的圖案或花瓶的瓶耳呈如意形狀的圖案。

瓶與平同音同聲,內插如意,寓意平安如意。

如意隨佛教一道從印度傳來(梵語阿那律)。傳說僧侶講經時,為避免忘詞,常將要點寫於其上。今菩薩像往往手持如意,為佛具之一。

在古代中國,人們製作瞭一種器物,可兼作後背發癢而手又夠不到時的手指狀蚤杖和文官上奏時用於書寫啓事要文備忘的笏闆,同時還可用於指揮或護身。此器物因其功能,取名為如意。後隨著道教的興盛,改仿靈芝(參照P054、P113)或祥雲(參照P225)的形狀,又因名稱和形狀寓意吉祥,遂成頌祝之物。

|應用|

傢具、什器、建築等。另,白玉、木、竹等製成的如意作為壽禮使用多。

|附記|

如意(或如意頭)和花瓶也可分開,分彆用於傢具、建築的飾邊或生活器具、衣料紋樣等。

 事事如意兩個柿子或唐獅子兩頭和如意一般繪靈芝代錶如意的圖案。

柿與事同音同聲,兩個為柿柿,寓意事事。

柿有七德,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曰:“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一是樹木的壽命長,二是樹蔭多,三是鳥不築巢,四是不生蟲,五是紅葉可供賞玩,六是能結華美的果實,七是落葉尤其闊大。)可雅俗共賞。

獅亦與事同音異聲,獅子為百獸之王。(參照P233)

|應用|

衣料、傢具、什器、飾品等。此外,在生日、婚禮的花簪等上也較多使用。

|附記|

柿蒂用於各種紋樣,尤其在建築圖案中多有應用,因《爾雅翼》有雲:木中根固者惟柿為。俗謂之柿盤。(在諸樹之根中,以柿樹為穩固,俗稱柿盤。)寓意地基堅固、紮實。

 

 

柿蒂紋

百事如意百閤花或百閤根、柿子或唐獅子及靈芝的圖案或柏樹盆栽配以柿子和靈芝的圖案。

百閤與百事有同一個百字。柿與事同音同聲。獅與事同

音異聲。靈芝(參考P001,P006,P054,P113)柏與百同音同聲,是不老長青之嘉樹。

|應用|

畫稿、傢具、什器等。此外,在生日及婚禮的花簪等上也較多使用。

 

 

萬事如意萬年青和靈芝或卍字和如意的圖案。

萬年青與萬事有同一個萬字。

傳說卍或卐原非漢字,而是梵字,則天武後於長壽二年將其錄為文字,定讀音為萬,意為吉祥萬福聚集之地。一般作為萬的變體字。

靈芝(參照P001,P006,P054,P113)

|應用|

畫稿、衣料、傢具、什器等。在婚禮的花簪等上也較多使用。

|附記|

卍字嚮四方縱橫延伸,互相連鎖,形成各種紋樣,取不斷長久之意,稱作卍錦、長腳卍字或富貴不斷頭(參照P161)(也與變體壽字組閤,稱作團萬壽字、萬壽錦等)。在衣料、建築、傢具、什器等中有極為廣泛的應用,作為飾邊也有頗多應用。

另有一種相似的圖案是象徵閃電的雷紋(俗稱迴紋)。雷紋以雷的象形文字為胚胎,多見於鍾、鼎、彝等。雷雨是滋潤萬物的元素,又因其形狀寓意不斷長久,頗為吉祥,有各種變體,在建築、傢具、什器、衣料等中有極為廣泛的應用。並與拐子龍(參照P203)連鎖形成各種紋樣。

此外,迴字大量排列,稱迴迴錦,其形肖似雷紋。


《吉祥紋飾: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視覺密碼》 一、 何為吉祥紋飾? 吉祥紋飾,是中華文明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圖騰與綫條的組閤,更是承載著中國人古老智慧、美好願望與價值觀念的視覺語言。這些圖案,從遠古的陶器、青銅器上初露端倪,曆經秦漢的磅礴、唐宋的雅緻、明清的繁復,最終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滲透在衣食住行、建築裝飾、節慶禮儀等方方麵麵的獨特藝術形式。 它們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根植於中國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贊美、對和諧社會的期盼,以及對超脫世俗的嚮往。從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到飛禽走獸、神話傳說,萬事萬物皆可化為吉祥的符號,被賦予美好的寓意,寄托著人們祈求福祿、健康、長壽、平安、子嗣昌盛、事事如意的美好心願。 《吉祥紋飾: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視覺密碼》一書,正是緻力於撥開這些精美紋飾層層疊疊的錶象,深入探尋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與深遠的曆史淵源。它不是一部簡單羅列圖案的圖錄,而是一次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深度解讀,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視覺探索。 二、 探索吉祥紋飾的淵源與演變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追溯吉祥紋飾的起源。我們將在史前文明的遺跡中,發現那些 proto-紋飾如何萌芽,它們如何從簡單的幾何形體、具象的自然物象,逐漸演化齣具備象徵意義的符號。從仰韶文化的魚紋、龍紋,到紅山文化的玉龍,這些早期符號已然蘊含著對生命繁衍、圖騰崇拜的樸素追求。 繼而,我們將進入更為輝煌的時代。青銅時代,那些雄渾壯闊的饕餮紋、夔紋,不僅是權力和神秘力量的象徵,也隱喻著對秩序與和諧的渴望。秦漢時期,隨著大一統王朝的建立,吉祥紋飾呈現齣更為宏大、生動的氣象。“祥雲紋”開始齣現,預示著吉祥的到來。“蟠螭紋”、“連珠紋”等也愈發精美,展現齣蓬勃的生命力。 唐宋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促進瞭吉祥紋飾的多元化與精緻化。“寶相花”、“團花”等雍容華貴的紋樣,與佛教、道教文化的融閤,使得紋飾更具宗教意味與哲學思考。“海水江崖”紋的齣現,象徵著江山穩固、萬壽無疆。宋代瓷器上精美的花鳥紋,則將自然之美與吉祥寓意完美結閤。 明清時期,吉祥紋飾進入瞭發展的鼎盛時期,其數量之龐大、種類之繁多、寓意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龍鳳、蝙蝠、桃子、石榴、如意、萬字等,以及各種諧音吉祥的圖案,如“福壽三多”(蝙蝠、壽桃、石榴)、“連年有餘”(蓮花、魚)、“吉慶有餘”(雞、魚)等,成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裝飾元素。本書將細緻梳理這些紋樣的發展脈絡,分析它們在不同時期、不同載體的錶現形式與文化含義。 三、 解讀吉祥紋飾的視覺密碼與文化內涵 《吉祥紋飾: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視覺密碼》不僅僅停留在圖案的辨識,更深入地挖掘每一個紋樣的“字麵意思”和“引申含義”。 自然之靈: 許多吉祥紋飾取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龍”象徵著權力、神秘與變化,“鳳”代錶著高貴、祥瑞與和諧。“鯉魚”寓意著年年有餘、學業有成。“牡丹”象徵著富貴吉祥,“蓮花”則代錶著純潔、高雅與連生貴子。本書將一一解析這些圖案與自然界萬物的聯係,以及古人如何通過觀察與想象,賦予它們超越物質本身的美好寓意。 哲學與宗教的滲透: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如道傢的“道法自然”、儒傢的“仁者愛山”、佛教的“因果輪迴”等,都深刻地影響瞭吉祥紋飾的形成。本書將探討“祥雲紋”中蘊含的道傢雲遊四海、超然物外的意境,“迴紋”中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哲學思考,以及佛教題材如“八吉祥”、“法輪”等在紋飾中的應用,揭示紋飾如何成為承載和傳播中國哲學與宗教思想的獨特載體。 社會倫理與價值觀念: 吉祥紋飾也是中國傳統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如意”紋象徵著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壽”字紋和“福”字紋,直接錶達瞭人們對健康長壽和幸福安康的渴望;“平安扣”、“銅錢紋”則寄托瞭人們對平安、財富的美好祝願。本書將分析這些紋飾如何反映瞭中國社會對傢庭和睦、子孫滿堂、安居樂業的普遍追求。 民俗風情與節日慶典: 吉祥紋飾與中國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節日密不可分。春節的“福”字倒貼,元宵節的燈籠圖案,端午節的艾草紋樣,中鞦節的月亮圖案,都與特定的習俗和祈願相關。本書將通過對各類節日慶典紋飾的梳理,展現吉祥紋飾在活態文化中的生命力,以及它們如何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 四、 吉祥紋飾的藝術錶現與現代意義 本書將不僅僅局限於曆史的追溯與文化的解讀,還將關注吉祥紋飾的藝術錶現形式。 技法與風格的多樣性: 從絲織品上的綉紋,到陶瓷上的釉彩,從建築梁柱上的雕刻,到傢具器皿上的彩繪,吉祥紋飾以其多樣的錶現技法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展現瞭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精湛與魅力。本書將通過大量精美的圖片,展示不同材質、不同工藝下吉祥紋飾的獨特美感,分析其構圖、色彩、綫條的藝術特點。 構圖的智慧: 吉祥紋飾的構圖往往飽含深意。對稱、均衡、重復、組閤,以及虛實相生、移花接木等構圖手法,不僅營造齣視覺的和諧之美,更蘊含著對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理解。例如,“纏枝紋”象徵著生命的綿延不絕,“博古紋”則匯集瞭各種珍貴器物,寓意著富貴與學識。 色彩的寓意: 吉祥紋飾中的色彩運用也極具象徵意義。紅色代錶喜慶、熱情與活力;黃色象徵著皇權、尊貴與富饒;綠色寓意著生命、生機與和平;藍色則代錶著天空、海洋與寜靜。本書將解析這些色彩在吉祥紋飾中的搭配與運用,以及它們所傳達的情感與寓意。 當代傳承與創新: 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吉祥紋飾的傳承與發展麵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書也將探討如何讓這些古老的紋飾在當代煥發新的生命力,如何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傳統吉祥紋飾的元素,使其既保留傳統韻味,又能適應現代審美需求,成為連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重要橋梁。 五、 結語 《吉祥紋飾: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視覺密碼》是一本集學術性、藝術性與知識性於一體的著作。它以嚴謹的態度、豐富的史料、精美的圖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美的世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裝飾中的深刻寓意,去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閱讀本書,不僅是對中國傳統紋飾藝術的一次深度體驗,更是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傢園的迴歸與尋根。它將幫助您理解這些古老符號背後的邏輯,洞察中國人的生活哲學與審美情趣,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民俗藝術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這本書絕對是我的“心頭好”。它以一種極為溫和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吉祥圖案呈現在我麵前。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收錄瞭多少圖案,更在於它如何將這些圖案“活化”。它沒有將它們僅僅作為靜態的符號來展示,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圖案與生活、信仰、哲學之間的韆絲萬縷的聯係。比如,書中對“福”字的多樣化寫法及其背後的祈福含義的闡釋,讓我對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每一個吉祥圖案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一種樸素的哲學,一種對生命最美好的祝願。這種挖掘和梳理,讓這本書不僅僅是收藏,更是充滿瞭人文關懷的讀物。

評分

不得不說,《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刷新瞭我對中國傳統紋飾藝術的認知。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圖案的書,更像是一部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文化傳承,不在於簡單地復刻,而在於對其背後精神的理解和發揚。這本書正是這樣做的。它通過對“凡俗心願”的解讀,將那些原本可能被視為陳舊符號的圖案,賦予瞭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在描述圖案時,常常會引用古籍中的詩詞歌賦,或是民間傳說,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那些圖案不再是冰冷的圖案,而是與情感、故事、信仰緊密相連的活的載體。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人的情感世界,對他們如何通過藝術來寄托和錶達自己的願望,有瞭更深刻的體悟,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收獲。

評分

第一次翻開《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內裏精緻的裝幀所吸引。隨後的閱讀更是讓我沉醉其中,仿佛進入瞭一個由圖案構成的奇妙世界。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枯燥地羅列圖案,而是將它們置於深厚的文化語境中進行解讀。從“年年有餘”的魚紋,到“花開富貴”的牡丹,再到“龍鳳呈祥”的組閤,書中層層剝繭,揭示瞭這些圖案如何從自然界的事物,經過曆代人民的提煉和升華,最終演變成承載著豐富寓意的吉祥符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圖案細節的考究,那些微小的變化,往往蘊含著曆史的變遷和人們審美觀念的演進。例如,書中對不同朝代龍紋的演變分析,就讓我看到瞭不同時期統治者對權力和祥瑞的不同解讀。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圖案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民集體智慧和藝術創造力的生動寫照,充滿瞭令人迴味的細節。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和內容,真的做到瞭“集大成”這個詞的精髓。我之前對中國傳統紋飾藝術一直有一種模糊的認識,覺得它們很美,但具體有什麼含義,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卻知之甚少。《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循序漸進地引導我走進這個古老而又迷人的藝術世界。書中對不同吉祥條目圖案的製作講解,雖然我不是專業的製作者,但從中也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嚴謹和精妙。每一個圖案的構成,每一個元素的比例,都透露齣中國傳統工藝的智慧和對和諧之美的追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迴避一些相對冷門的圖案,而是同樣給予瞭詳細的解讀,這使得這本書的知識麵非常廣闊,也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充滿瞭驚喜。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情有獨鍾,但很多時候隻是零散地接觸到一些,無法形成一個係統性的認識。《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則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部講述中國人心底最深切願望的史書。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一個吉祥圖案背後故事的深入挖掘,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符號,而是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子孫後代繁榮昌盛的祝福,以及對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敬畏。書中將這些圖案的起源、演變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應用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穿越迴瞭古老的年代,感受那些樸實而又真摯的願望。那些精美的插圖更是令人賞心悅目,每一個綫條,每一個色彩,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對美的極緻追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又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那些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符號,如今都變得生動而富有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