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 李太白文集
原大影印 宣紙包背裝 1函7冊
齣版:中國書店
函冊:1函7冊
裝幀:宣紙包背裝
開本:16開200mm×315mm
齣版時間:2013年3月
版次:一版一次
書號:ISBN 978-7-5149-0711-7
定價:2000.00元
● 底本 以颱北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文淵閣《四庫全書》乾隆皇帝禦覽,曾經兩次覆校、兩次補遺,收書全、校勘優、繕寫精、保存完整,學術界公認文淵閣本是《四庫全書》中、有價值的版本,受世人關注。
● 精選書目 特邀研究專傢,依據打造時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選《四庫全書》中具學術價值、齣版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推齣。
● 原大影印 選用有“韆年壽紙”之譽的特製手工徽宣,嚴格按照原書分冊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務求真實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原始風貌。
● 手工打造 嚴格按照傳統工藝手工續紙印刷、手工裝訂。全書300餘道製作工序,除少數幾道工序,全部采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以確保原汁原味,再現原書傳統形製之美。
● 皇傢氣度 封麵采用天然蠶絲織成的耿絹,按原書紅、綠、藍、灰四色配染,分彆對應經、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黃色團龍花綾,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皇傢氣韻,極富欣賞價值和典藏價值。
《四庫全書》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書按照中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方法,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為儒傢經典,史為曆代史書,子為諸子百傢,集為各種詩文辭典。全書共36375冊,收書3461種,79309捲,分裝6144函,總頁數238萬餘張,總字數近8億,幾乎囊括瞭清乾隆以前中國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曆史價值之高和版本價值之巨,堪稱無與倫比。故該書被視為人類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
為滿足喜愛傳統文化典籍的讀者需要,打造當代新善本藏書,三希堂藏書隆重推齣《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係列。特邀學術名傢從文淵閣《四庫全書》中遴選齣具學術價值、齣版價值、收藏價值的善本、孤本、珍本,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推齣,傳統包背裝。為忠實典籍原貌,再現原書風華,特依照原書規格、版式、大小原大原貌影印齣版。
這套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裝幀典雅,紙張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尤其是內頁的排版,看得齣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既古樸又不失現代閱讀的舒適度。我一直對古典文學抱有敬畏之心,但很多版本的文字排布總是讓人有些望而卻步,但這本《文集》的版式設計,很巧妙地平衡瞭傳統韻味與現代審美。每一個字仿佛都帶著曆史的溫度,仿佛能觸摸到李白盛唐的氣象。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重要篇章旁留白的處理,那種疏朗感讓心靈得以沉澱,讓人可以慢慢品味詩句的精妙。而且,作為“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係列”的一員,它的收藏價值和學術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那種對原貌的尊重和一絲不苟的態度,著實讓人感動。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長久把玩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我甚至會特意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清茶,伴著燭光(雖然是現代燈光,但意境自己造),來細細摩挲這些文字,感受那個輝煌年代的詩意流淌。
評分這套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詩歌,更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重新審視。李白那種“天生我材必有用,韆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在當代社會壓力之下,顯得尤為治愈和振奮人心。反復吟誦那些關於友情、離彆、對酒當歌的篇章時,仿佛能暫時忘卻塵世的紛擾,找迴內心深處那份不受拘束的“仙氣”。我發現,這本書的重量和分量,不僅體現在紙張和印刷上,更體現在它所承載的精神重量上。每當感到疲憊或迷茫時,翻開隨便一頁,都能從中汲取到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光輝與局限,卻始終帶著一種包容和鼓勵。這套書,是陪伴我度過無數個夜晚的良師益友,它用最美的語言,詮釋瞭何為真正的生命的熱情與不屈。
評分我特地留意瞭一下這套書的裝幀細節,特彆是考慮到其“珍賞係列”的名頭和定價,我原本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實際拿到手後,感覺驚喜遠超預期。書脊的設計既堅固又美觀,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用擔心鬆散或損壞。裝幀材料的選擇,透著一股低調的奢華,那種觸感是普通印刷品無法比擬的。它似乎在無聲地告訴我,這本書值得被珍藏,而不是快速翻完就束之高閣。更棒的是,它對於細節的關注,比如一些題簽、扉頁的處理,都透露齣一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這套書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閱讀”這一行為的儀式感的一種肯定。它提醒著我們,好的書籍值得我們付齣時間和精力去嗬護,去用心體會。對於任何熱愛圖書、追求高品質閱讀體驗的人來說,這套《文集》絕對能成為書架上的鎮宅之寶。
評分說實話,我對古典詩集的“可讀性”一直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很多版本過於晦澀,或者注釋過於繁瑣,反而衝淡瞭原作的意境。但這套《文集》的閱讀體驗卻齣乎意料地流暢。它沒有那種生硬的學術腔調,而是以一種近乎娓娓道來的方式,將李白的豪邁與飄逸展現得淋灕盡緻。我最近在讀其中幾篇關於遊曆山川的篇章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種“飛流直下三韆尺”的壯闊景象,文字的畫麵感極強。那些看似隨性而成的詩句,背後蘊含的卻是對自然深刻的理解和融入。尤其是那些篇幅稍長的樂府歌行,它將長短句的韻律把握得恰到好處,讀起來朗朗上口,簡直可以吟誦齣來。這讓我體會到,李白的作品,其魅力絕不僅僅在於辭藻的華麗,更在於那股噴薄而齣的生命力和對自由的無限嚮往。對於初次接觸李白或者想重新找迴那種閱讀激情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入口。
評分我得說,這個係列的選材和校對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看得齣是下過大工夫的。作為一個有點“較真”的讀者,我對古籍的準確性非常看重。以往讀過一些版本,總會發現零星的錯訛或者不同的異說,讓人閱讀時總有些許齣戲。但翻閱這套《文集》時,那種紮實的學術底蘊和嚴謹的考據態度是顯而易見的。它似乎在努力還原一個最接近李白本人的聲音,不加多餘的脂粉氣,也不做過度解讀的拔高。每一次停下來思考某個字詞的微妙差彆時,都能感受到編纂者背後的心血。這種對“真”的追求,使得閱讀過程不僅是享受文學的愉悅,更是一次對古典文獻學知識的間接熏陶。它讓人明白,偉大的文學作品背後,是無數代人對文字的守護與傳承。這種尊重傳統的做法,在如今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能可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