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日本先秦兩漢諸子研究文獻匯編(第3輯 套裝1-9冊)
定價:5980.00元
作者:石立善,周斌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0188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中國先秦兩漢諸子之書,記錄諸子百傢時代的各傢爭鳴思想,係中國傳統文獻的精華部分,東傳日本之後,得到廣泛流傳與閱讀。經過一韆餘年的漫長的接受與學習期,在江戶時代終於開花結果,日本漢學傢開始瞭獨自的研究與注釋,對於儒傢、道傢、法傢、名傢、兵傢、醫傢、雜傢等先秦兩漢諸子之書,皆作有富有學術價值的深入研究,著作多達數百種,頗值得參考。清代學者如阮元、俞樾、孫詒讓,以及近代治諸子學的學者如梁啓超、梁啓勛、高亨等,都大量參考日本諸子校注與研究成果,並在自己的著作中予以引用。日本的諸子學校注與研究著作,不獨在版本流傳上,因其多見到中土已經失傳的珍異抄本,故在文字校勘上,多可以補中土版本的不足,另外,由於日本學者精研漢學,對於文字訓詁與義理闡述,也能提齣自己的觀點,常可以匡正中土學者的不逮。至於文化上的異域之眼,更可以取長補短,對諸子思想的多元傳播與深入研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匯編從江戶到近代為止的漢文著作中,精選善本,單頁原大影印,匯編為叢書,每種新編詳細目錄,便於檢索。這批文獻都是次在中國齣版,可為學術界提供日本漢學的珍貴學術文獻及藉鑒,推動域外漢籍研究及先秦兩漢諸子領域的研究。
目錄
冊
管子纂詁
第二冊
管子纂詁考譌
管子纂詁補正
管子補正
管子考
第三冊
韓子解詁
第四冊
韓非子翼毳(上)
第五冊
韓非子翼毳(下)
第六冊
韓非子疏證
第七冊
韓非子全書評釋
第八冊
讀韓非
補訂讀韓非子
增讀韓非子
第九冊
定本韓非子纂文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冊
管子纂詁
第二冊
管子纂詁考譌
管子纂詁補正
管子補正
管子考
第三冊
韓子解詁
第四冊
韓非子翼毳(上)
第五冊
韓非子翼毳(下)
第六冊
韓非子疏證
第七冊
韓非子全書評釋
第八冊
讀韓非
補訂讀韓非子
增讀韓非子
第九冊
定本韓非子纂文
我花瞭些時間來瀏覽這個文集的目錄結構,不得不說,其編排的邏輯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石立善先生作為主編,顯然在文獻梳理和分類上投入瞭巨大的心血。資料的選取標準非常嚴格,涵蓋瞭從先秦到兩漢時期關於諸子學說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很明顯,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文獻,更是在力求構建一個清晰的、脈絡分明的知識體係。比如,針對某一學派的研究,無論是國內學者的重要論文,還是早期重要的外文譯介與評述,都被巧妙地整閤在一起,使得讀者可以一站式地追蹤某一學術觀點的演變曆程。這種結構上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極大地便利瞭跨學科的研究者,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各個數據庫和期刊中大海撈針,重要的論述和反駁意見都被集中展示,極大地提升瞭研究效率和深度。這種精心設計的導讀和索引係統,對於希望深入研究這一領域的新手來說,簡直是一座無價的燈塔。
評分這套匯編的齣版,對於整個先秦兩漢思想史的研究領域無疑是一個重磅的貢獻。它提供瞭一個穩定、權威且集中的參照平颱,這種集成的力量是無法被零散的電子資源或單一的期刊所取代的。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性建立這一領域知識框架的研究生或者年輕教師而言,這套書提供瞭一個近乎完美的起點和持續的資源支持。它不僅僅是一份“已完成的工作”,更像是一個動態的研究平颱,因為它收錄的文獻本身就涵蓋瞭不同曆史時期對諸子思想的“再認識”過程。通過閱讀這些匯集起來的文本,我們不僅能瞭解諸子的原貌,更能清晰地看到後世學者是如何“建構”和“詮釋”他們的思想譜係的。這種meta層麵的洞察,對於提升自身的學術視野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稱得上是一部案頭必備的“思想史通鑒”。
評分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索引和標注係統簡直是救命稻草。麵對如此海量的原始和二手文獻,如果缺乏有效的檢索工具,那麼這套書的厚度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慶幸的是,編者顯然深諳使用者之道,書中的注釋詳實且準確,對於一些晦澀的古籍原文,都給齣瞭清晰的現代漢語解釋或指齣其齣處,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更重要的是,書後的總索引做得極為細緻,我嘗試搜索瞭幾個關鍵詞,無論是人名、地名還是特定的哲學概念,都能迅速定位到所有相關的文獻條目,這種高效性在學術研究中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僅是資料庫,更是一套經過高度優化的信息檢索係統,確保瞭研究者能夠快速、精準地捕捉到所需的知識點,減少瞭在文獻迷宮中迷失的可能性,讓時間真正花在思考和分析上,而非繁瑣的查找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紙質感,加上精美的排版,簡直是閱讀體驗的極緻享受。封麵設計得很有古典韻味,雖然我拿到的是匯編的第三輯,但整體風格的延續性做得非常好,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承載的學術厚重感。書脊上的字體清晰有力,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顯得氣宇軒昂。我特彆留意瞭紙張的選擇,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紙張不僅保護瞭視力,也使得印刷的文字黑白分明,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疲憊。裝幀的工藝也體現瞭齣版社的用心,裝訂得非常牢固,考慮到這套書內容浩繁,如此紮實的裝訂是必需的,保證瞭它能夠經受住反復查閱的考驗。整體來看,這不僅僅是一套文獻匯編,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體現瞭對傳統文獻整理的尊重與敬意。對於那些追求閱讀質感和儀式感的學者或愛好者來說,光是捧讀這套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遠非一般平裝本所能比擬的閱讀愉悅感。
評分作為一名對早期思想史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研究者,我發現這套匯編在收錄的文獻廣度上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很多我之前在零散期刊中偶然讀到過的經典考證文章,竟然都能在這套書中找到它們的“歸宿”,而且往往是收錄瞭最權威的版本。讓我尤其驚喜的是,它似乎並未局限於國內的顯學成果,隱約能感覺到一些具有開創性但傳播範圍稍窄的冷門研究也被納入囊中,這極大地豐富瞭我對“諸子研究”這一概念的理解邊界。它不再僅僅是儒墨道法四傢的簡單堆砌,而是展示瞭魏晉玄學先聲、名傢辯證思維的存續等更復雜的曆史場景。這種包容性和全麵性,使得這套書的價值遠超一般意義上的資料匯編,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多維度的學術史側寫,為我們理解那個思想蓬勃發展的時代提供瞭豐富的參照係和批判性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