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杨冰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4-01
ISBN:97878068824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运用国际*流行的理念解读家庭教育,把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中国家庭教育实际状况相结合,行文深入浅出,内容通俗易懂。 本书用罗森塔尔效应、狐狸法则、母狼法则、刺猬法则、木桶原理、墨非定律等教育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父母们,有一种别有洞天、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照方行事,对症,因人而异,从而有效地剔除父母们因为教育孩子而产生的各种困惑。 这些摆在父母们面前的基本的法则,是流传的金科玉律。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想教育好你的孩子,渴望引导你的孩子走向成才成功之路,请打开本书,让*秀的教育不再错过。
在美国,1/3的父母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懂得如何欣赏和赞美孩子在日本,一半的父母看过《狐狸的故事》知道用“狐狸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法国,很多父母知道“斯万高利效应”懂得教孩子面对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基本的法则,*秀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教室,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孩子在这里生活、成长;习惯在这里养成;教育从这里开始;情感、是非、好坏、善恶、信念在这里奠定。 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肩负着抚育培养后代成长的重任。每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会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疑虑,这些都需要父母来帮助、引导与解答。 家庭教育,是孩子重要的人生启蒙,是左右孩子一生的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会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错误的教育观念,会使父母留下终生的遗憾。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人才”。我们许多父母都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但是,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不是特别清楚。 其实,爱孩子,不仅仅是给孩子好吃、好穿、好玩,更要给孩子真爱!而培育孩子是一件艰苦的工作,需要父母们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缝制一双鞋子,建造一座房屋,驾驶一辆车子,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方可胜任,何况要塑造一颗生气勃勃的健全灵魂呢因此,天下为人父母者,都需关注教育孩子的艺术。 在国外,很多父母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阅读各种教育类书籍。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父母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懂得如何去欣赏和赞美孩子;在日本,有一半的父母看过《狐狸的故事》,知道了“狐狸法则”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法国,很多父母知道“斯万高利效应”,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以色列,多数父母都知道“木桶原理 ”,的素质才能成就的人才;作为中国的父母,我们做了什么呢 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有的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只知道要求孩子门门功课得满分兼有多种爱好和专长;有的只相信金钱是*的,对孩子的奖惩一律与物质利益挂钩;有的只知道去干涉孩子的独立与自由,根本不尊重孩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 有一位美国教育家认为,“中国的父母是天底下*孩子的,但却是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爱自己的孩子是连动物都会的事情,但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却是很多人都不懂的事情。 本书运用国际*流行的理念解读家庭教育,把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中国家庭教育实际状况相结合,行文深入浅出,内容通俗易懂。 本书用罗森塔尔效应、狐狸法则、母狼法则、刺猬法则、木桶原理、墨非定律等教育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父母们,有一种别有洞天、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照方行事,对症,因人而异,从而有效地剔除父母们因为教育孩子而产生的各种困惑。 这些摆在父母们面前的基本的法则,是流传的金科玉律。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想教育好你的孩子,渴望引导你的孩子走向成才成功之路,请打开本书,让*秀的教育不再错过。 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前言
A 有效的奋斗目标
A—01 近期目标效应
A—02 亚瑟尔现象
A—03 跳蚤效应
A—04 巴奴姆效应
A—05 手表定律
A—06 贝尔效应
A—07 隧道视野效应
A—08 临界点效应
A—09 强刺激效应
B 有效的学习法则
B—01 罗森塔尔效应
B—02 木桶定律
B—03 吉格勒定理
B—04 皮尔斯定理
B—05 天赋递减法则
B—06 吊胃口效应
B—07 瓦拉赫效应
B—08 母狼法则
B—09 鸟笼逻辑
B—10 二八法则
C 良好的环境氛围
C—01 破窗理论
C—02 鱼缸法则
C—03 餐桌效应
C—04 真爱原则
C—05 信任原则
C—06 尊重原则
C—07 理解原则
C—08 宽容原则
C—09 解放原则
C—10 赖莱法则
C—11 比马龙效应
C—12 多米诺现象
C—13 放手原则
C—14 榜样原则
C—15 黑票作用
C—16 鹅卵石的启示
D 有效的非智力品质
D—01 斯万高利效应
D—02 史塔勒公理
D—03 哈德飞实验
D—04 捐款实验
D—05 跨栏定律
D—06 瓦伦达心态
D—07 投射效应
D—08 犬獒效应
D—09 墨菲定律
D—10 卢维斯定理
D—11 卡迪拉克效应
D—12 狐狸法则
D—13 甘地夫人法则
D—14 王永庆法则
D—15 蝴蝶效应
D—16 路径依赖
D—17 回潮效应
D—18 横山法则
D—19 蓝柏格定理
D—20 沸腾效应
E 有效的时间运用
E—01 帕金森时间定律
E—02 飞镖实验
E—03 伯伦森原则
E—04 泰勒效应
F 有效的合作交往
F—01 晕轮效应
F—02 首因效应
F—03 跷跷板互惠原则
F—04 史提尔定律
F—05 模糊哲学
F—06 杠杆原理
G 的教育艺术
G—01 “1 1>2”效应
G—02 避雷针效应
G—03 登楼梯效应
G—04 马太效应
G—05 融合效应
G—06 “南风效应”与“北风效应”
G—07 潘多拉效应
G—08 异性效应
G—09 章鱼心态
G—10 德西效应
G—11 免疫效应
G—12 延迟满足
G—13 放飞效应
G—14 倒U形假说
G—15 霍桑效应
G—16 刺猬法则
G—17 热炉法则
杨冰(冰洋),男,知名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已出版家庭教育图书《成就一生好习惯》、《这样教子无效》、《好习惯、坏习惯》、(合作)、《细节成就孩子一生》、《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发现孩子》等,其中,《成就一生好习惯》获2004年度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天津市2003
读完《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育儿经,而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刻的洞察力。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育儿手册,告诉你“应该这样做”,但事实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在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例如,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论述,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不是简单地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而是深入剖析了同理心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这项重要能力。我常常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很多时候,父母的回应方式,特别是那些不够理解和支持的时刻,对我的成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机会去重新审视那些过往,并且告诉我,现在,我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回应我的孩子,去建立一种更健康、更富有同情心的亲子关系。书中提出的“好奇心是学习的源泉”这一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一度非常担心孩子学习成绩,总是逼着他们去背诵、去刷题,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与其过度关注结果,不如去点燃他们内在的学习热情。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如何鼓励他们去探索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教”孩子,更是关于“育”孩子,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引导者,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评分最近读完《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感觉收获满满,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娓娓道来,却句句直击人心。我之前一直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标准就是成绩好、听话懂事。但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强调的是“成长”,是孩子内在的潜能的激发,而不是外在的标签。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挫折教育”的篇章。很多人听到“挫折”就觉得是坏事,但这本书却把它看作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作者没有回避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是教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它们,如何从中学习,如何变得更坚韧。我记得书中举的一个例子,孩子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遇到了瓶颈,家长没有立刻帮忙解决,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办法,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这个过程虽然会有些煎熬,但孩子最终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信心,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这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容易心疼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恨不得替他们把障碍扫平?这本书教会我,适度的“放手”,让孩子经历风雨,才能让他们拥有真正强大的内心。它让我明白,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而是为了让他们有能力面对和跨越弯路。
评分《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育儿宝典。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与孩子沟通的家长,总是觉得话说不到点子上,或者说太多反而让孩子反感。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沟通的艺术,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微妙。书中关于“倾听”的论述,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认为倾听就是竖起耳朵听孩子说话,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要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孩子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表达,如何避免评判性的语言,以及如何在孩子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我开始尝试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运用这些技巧,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沮丧时,我不再急于安慰或者批评,而是先耐心地听他们说完,然后用理解的语气回应他们的感受,再一起分析原因。这个过程虽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效果却出奇地好。孩子感到被理解了,愿意敞开心扉,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近。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说教,而是双向的情感连接。它帮助我打破了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建立了一个更健康、更信任的亲子关系。
评分《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情绪管理”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家长,我们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我一直以为,孩子的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只要哄哄就好了。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情绪管理是一项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掌握的能力,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情绪管理教练。作者详细剖析了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比如发脾气、哭闹、焦虑等,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富有操作性的应对策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共情”和“情绪命名”的章节。当我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情绪,并用清晰的语言帮助他们命名自己的情绪时,孩子会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更容易平静下来。我开始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技巧,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抢夺而哭闹时,我不再直接呵斥,而是先抱抱他们,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想玩这个玩具。”这种简单的共情,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让我明白,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孩子未来健康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的基石,而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这项重要的能力。
评分读了《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让我从一个“家长”的角色,逐渐成长为一个“引导者”。过去,我总是习惯于扮演一个监督者和管理者,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操心备至,生怕他们出现任何差错。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相信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书中对于“规则与自由的平衡”的探讨,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要么过度强调规则,让孩子感到压抑;要么为了所谓的“自由”,而放任不管。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教我们如何去设计既能保证孩子安全和健康,又能激发他们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规则。例如,书中关于“家庭会议”的建议,让我眼前一亮。我们一家人定期坐下来,讨论家庭中的一些问题,听取孩子的意见,共同制定规则。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感到被尊重,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参与和解决问题。它不再是父母单方面的命令,而是全家人的共同协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更落实在了具体的实践层面,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并且给了我实现的路径。
评分《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它让我重新思考了“规矩”的意义。我们常常以为,规矩就是用来约束孩子的,是为了让他们听话。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规矩,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边界感,是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是让他们在自由中成长。书中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餐桌上的礼仪,睡觉前的准备,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深刻的教育内涵。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选择权”的讨论。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会替孩子做决定,认为自己是成年人,经验更丰富,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然而,这种包办式的教育,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做决定的机会。这本书鼓励我们,在一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力,让他们去承担选择的后果。这听起来有些冒险,但正如作者所说,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选择和承担中,慢慢学会成熟和独立。我开始尝试在一些小事上,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今天穿哪件衣服,晚饭后是先看书还是先玩一会儿。起初,我有些担心,怕他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开始学会权衡利弊,并且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更加负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管”孩子,更是关于如何“放”孩子,如何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它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园丁,需要的是耐心、细心和智慧,而不是一个指挥官。
评分这本书《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关于“成长型思维”的培养。我过去一直习惯于用“固定型思维”来看待孩子,认为他们的能力、智力都是天生就定型的,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它强调,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可以培养出“成长型思维”,也就是相信通过努力和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书中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比如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肯定他们的努力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以及帮助他们从失败中看到学习的机会。我开始有意识地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运用这些方法。比如,当孩子在某个方面遇到困难时,我不再说“你天生就不擅长这个”,而是说“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找到解决的方法”。当我看到孩子开始愿意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且即使失败了也能保持积极的态度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成长型思维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去定义孩子,而是去赋能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并且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评分读完《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我感觉自己对“责任感”的理解被重新定义了。在此之前,我认为责任感就是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听从指挥。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责任感,是建立在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之上的。它强调的是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会产生后果,而他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书中提供了许多将责任感融入日常生活的实用方法,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管理自己的零花钱,甚至鼓励他们为自己的错误承担一定的后果。这些看似“严厉”的做法,实则是在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记得书中举的一个例子,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家长没有立刻代劳,而是让他承担了因此带来的后果,比如不能按时玩游戏。这个过程让孩子深刻地体会到了“拖延”的代价,也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本书让我明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的引导和耐心的等待。它教会我,如何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如何在安全的环境中犯错,并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最终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评分《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这本书,让我对“阅读”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知道阅读很重要,但这本书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阅读如何能够真正地“左右孩子命运”。作者不仅仅强调了阅读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甚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比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以及通过互动的方式让阅读变得更有趣。我开始尝试在家中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我发现,当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时,他们的世界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他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富有同情心,也更能理解不同的人和事物。这本书让我明白,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能够塑造孩子灵魂,影响他们一生的力量。它帮助我认识到,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在书海中汲取智慧,滋养心灵,从而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评分《左右孩子命运的黄金法则》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的重视。我们常常习惯于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者替他们做出选择,以为这样是“保护”他们。但这本书却深刻地指出,这种做法恰恰是在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变得依赖和被动。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当孩子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时,他们所能迸发出的巨大潜能。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比如,遇到一个难题,我总是急于告诉他们解法,而不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读了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教育方式。我开始尝试在学习和生活中,多问一些“为什么”,多引导孩子去思考“怎么办”,而不是直接给出“是什么”。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但当我看到孩子开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开始提出自己的见解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