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書名: 儒化的創世紀:尚書
定價: 49.00元
齣版社名稱: 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80601
作者: 餘世存、李剋 主編
開本: 32開
ISBN編號: 9787122314932
虞夏書
017 —— 堯典
027 —— 舜典
041 —— 大禹謨
055 —— 皋陶謨
063 —— 益稷
075 —— 禹貢
091 —— 甘誓
095 —— 五子之歌
101 —— 胤徵
商 書
107 —— 湯誓
109 —— 仲虺之誥
115 —— 湯誥
119 —— 伊訓
123 —— 太甲上
127 —— 太甲中
131 —— 太甲下
135 —— 鹹有一德
139 —— 盤庚上
147 —— 盤庚中
153 —— 盤庚下
157 —— 說命上
161 —— 說命中
165 —— 說命下
169 —— 高宗肜日
171 —— 西伯戡黎
175 —— 微子
周 書
179 —— 泰誓上
183 —— 泰誓中
187 —— 泰誓下
191 —— 牧誓
195 —— 武成
201 —— 洪範
211 —— 旅獒
215 —— 金縢
221 —— 大誥
229 —— 微子之命
233 —— 康誥
243 —— 酒誥
251 —— 梓材
255 —— 召誥
263 —— 洛誥
271 —— 多士
277 —— 無逸
285 —— 君奭
293 —— 蔡仲之命
297 —— 多方
303 —— 立政
311 —— 周官
317 —— 君陳
321 —— 顧命
327 —— 康王之誥
331 —— 畢命
335 —— 君牙
339 —— 冏命
343 —— 呂刑
355 —— 文侯之命
359 —— 費誓
361 —— 秦誓
本書為傳統經典《尚書》核心文獻的現代和解本,內容結構包含原文、語譯、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選經典底本、再現古文風範,譯文參考通行譯本、白話流暢通達,和解遴選中外典籍、匯注思想源流,有助現代讀者重讀“我們的經典”,更好瞭解中華傳統文化。
《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這本書,簡直是一次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考古”式探索,讓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認識瞭《尚書》這部被視為經典的文獻。我一直對《尚書》有一種敬畏感,但也因為其古老和晦澀,總覺得它距離我的生活太遠,像是隻能被少數專傢研究的學問。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生動而深入的方式,揭示瞭《尚書》是如何被“儒化”,從而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基石的過程,讓我醍醐灌頂。 作者並沒有將《尚書》僅僅視為一份曆史記錄,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思想演變的實驗室。我被書中對“儒化”這一概念的細緻剖析所吸引。它不是簡單的文本解讀,而是對早期中國社會從神權統治走嚮人本主義,從部落聯盟走嚮統一國傢的漫長曆程中,思想是如何被塑造、被改造、被賦予新的意義的精彩呈現。尤其是對“天命”觀的演變,從一種神秘的、不可預測的力量,逐漸轉變為可以被統治者的“德行”所影響和改變的,這一轉變過程,讓我深刻理解瞭中國古代政治閤法性的來源。 書中對《尚書》文本的細緻解讀,讓我看到瞭早期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萌芽和發展。那些關於“君臣之道”、“民本思想”的早期論述,不再是枯燥的政治條例,而是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洞察和倫理考量。作者通過對具體篇章和事件的分析,展現瞭“儒”是如何一步步地將這些原始的社會共識,升華為一套係統的思想體係。我被書中對“仁政”早期形態的描繪所打動,感受到瞭那個時代對理想政治的追求。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讓我印象深刻。它在保持學術的嚴謹性的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文學色彩,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作者善於將復雜的哲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並輔以生動的曆史場景和人物故事。書中提供的通行譯文,更是讓我能夠輕鬆地跨越語言障礙,直接感受原文的韻味和思想的深度。這本書也為我瞭解中國古代文學的敘事方式和價值取嚮,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參考。 總的來說,《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是一本讓我對中國文化根源有瞭更深層次理解的書。它讓我看到瞭,《尚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載,更是中國思想文化基因的孵化器。通過“儒化”這一過程,古代先賢們構建瞭影響深遠的價值體係,塑造瞭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並強烈推薦給每一個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讀者的傑作。
評分這部《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令人驚艷的一本書。我之前對“尚書”的印象,停留在一些曆史教科書裏零散的記載,總覺得它是非常古老、但又似乎與現代生活脫節的文本。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是簡單地講解《尚書》的內容,而是深入探討瞭《尚書》是如何被“儒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絕倫的思想史。 我一直覺得,中國古代思想是“儒傢”這個大標簽下的産物,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儒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充滿演變的過程,而《尚書》正是這個過程的早期見證者和載體。作者非常巧妙地將《尚書》的文本,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和文化語境中去審視,揭示瞭早期中國社會是如何從一種相對模糊的、帶有神話色彩的認知,逐漸走嚮一種以“人”為中心,以“德”為基礎的政治和倫理體係的。 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對“政”與“德”關係的闡釋。我以前覺得,“德”就是道德修養,是個人層麵的事情。《尚書》中的“德”,卻是直接關係到統治的閤法性,是“天命”是否能長久的重要因素。作者通過對《尚書》中大量政治論述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早期中國政治思想是如何將道德力量與統治權力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種“德治”的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産生瞭多麼深遠的影響,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而且,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十分獨特。作者並非闆著麵孔講大道理,而是用一種充滿故事性和邏輯性的語言,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解讀,比如“堯舜禪讓”,比如“商湯革命”,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新的意義,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早期政治智慧和倫理思考。再加上書中提供的通行譯文,更是讓古老文本的精髓觸手可及,我仿佛能直接與那位古人對話。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對中國文化根源的深度挖掘。它讓我明白,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許多中國傳統價值觀,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經過瞭漫長而復雜的“儒化”過程,而《尚書》正是這個過程的核心載體。這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著作,它不僅讓我對《尚書》本身有瞭全新的認識,更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思想史、哲學史和文學史都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評分這部《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國古代史和思想史的一扇全新的窗戶!一直以來,對“尚書”這部書總有一種遙遠而神秘的感覺,總覺得它離我們太遠,內容晦澀難懂,像是隻屬於少數學者的禁臠。但這部書的齣現,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偏見。作者以一種極為生動且富有條理的方式,層層剝繭,將《尚書》的文本從其最古老的源頭開始,一點點地“儒化”過程呈現齣來。我驚喜地發現,這部被認為是記錄瞭上古曆史和政治製度的文獻,其實蘊含著早期中國社會從神權走嚮人權,從部落走嚮國傢,從零散的傳說走嚮係統化思想的漫長而壯闊的演變。 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文本解讀,而是深入挖掘瞭“儒化”這一概念本身。它不僅僅是孔子及其後學對《尚書》的解讀和闡釋,更是一種對早期中國社會價值觀、政治理念和倫理道德的係統構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德”和“命”這兩個核心概念的分析,是如何在“儒化”的過程中被不斷地賦予新的內涵,從一種神秘的、不可預測的力量,逐漸轉變為可以通過人的行為和德行來影響和掌握的。這種思想的轉變,對於理解中國古代政治的閤法性基礎,以及後世統治者為何如此重視“德政”,有瞭豁然開朗的認識。 而且,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吸引人。雖然是哲學和國學領域的著作,但作者並沒有使用過於艱澀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思想史梳理得清晰明瞭。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讀,比如堯舜禪讓,比如大禹治水,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不再僅僅是傳說,而是承載著早期政治智慧和倫理考量的生動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儒化”是如何將這些樸素的經驗升華為一套係統的社會治理理論的。 更為難得的是,《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還提供瞭通行譯文,這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之前嘗試閱讀過一些《尚書》的古文版本,常常因為語言的隔閡而望而卻步。而這本書的譯文,既保留瞭古籍的韻味,又通俗易懂,讓我能夠順暢地閱讀,並從中體會到原文的精妙之處。同時,書中對古代文學的梳理和參考價值也顯而易見,它不僅僅是一部哲學著作,更是一本連接古代文獻與現代讀者的橋梁,讓我對先秦時期乃至更早的文學風格和敘事方式有瞭初步的認識。 總而言之,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尚書》的認知,讓我看到瞭一個思想史的宏大敘事,看到瞭中國文化早期是如何孕育和發展的。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儒化”,並非是對既有傳統的簡單繼承,而是一種創造性的轉化和升華,它塑造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影響瞭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親曆瞭那個偉大的時代,與先賢們一同思索,一同構建著中華文明的基石。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和曆史感興趣的讀者的書籍。
評分這本《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覺得“尚書”這種書,要麼就是曆史事件的流水賬,要麼就是一些官話套話,沒什麼意思,跟我的生活離得很遠。但這本書完全刷新瞭我的三觀。它講的不是那些乾巴巴的文字,而是講《尚書》是怎麼“變”齣來的,怎麼一步步被“儒”起來的。我纔發現,原來在中國最古老的那批文獻裏,就已經埋藏著那麼深邃的關於“人”和“社會”的思考。 作者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把《尚書》的文本拆解開,然後分析每一個部分,每一個詞語,是如何被後來的儒傢思想所影響,甚至是被重新“發明”齣來的。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解讀和再創作。我之前總以為儒傢就是孔孟那一套,是後來纔有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儒傢思想的種子,其實在比孔子更早的時代就已經播下瞭,而《尚書》就是這些種子生根發芽的土壤。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揭示瞭“德”和“命”這兩個概念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前我隻知道“德”,就是做好事,講道德。但這本書講的“德”,是一種更復雜的概念,它關係到政治的閤法性,關係到統治者的統治權。而“命”,也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那種命運,而是一種政治上的“天命”,是一種權力傳承的依據。作者將這兩個概念在《尚書》中的演變過程講得清清楚楚,讓我理解瞭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統治者總是強調“德”,為什麼“禪讓”會成為一種理想的政治模式。 這本書的語言也很有意思,雖然是學術性的,但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作者就像一個故事講述者,把那些古老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讓我能很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思想。而且,它還附有通行譯文,這對於我這種古文功底不強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我不僅能讀懂原文,還能感受到原文的魅力。這本書對於理解古代文學的敘事方式和錶達技巧,也有很大的幫助,讓我覺得古代的文學不僅僅是詩詞歌賦,還有更深層的思想內涵。 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覺得,《尚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籍,而是中國文化血脈中流淌的一部分。它展現瞭中國古代思想是如何從模糊走嚮清晰,從神秘走嚮理性,從神權走嚮人本。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中國文化根源的書,也是一本讓我對哲學和曆史産生濃厚興趣的書。強烈推薦給所有想瞭解中國文化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朋友們!
評分《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這本書,真的像一個智者在低語,一點點地打開瞭我對中國古代文明深邃內涵的感知。我一直對“尚書”這個名字有所耳聞,總覺得它是那個遙遠時代留下的、帶著點神秘色彩的曆史文本,但對其內容總有一種隔閡感,仿佛被一層厚厚的曆史塵埃所覆蓋,難以窺探其真正的價值。然而,這本書以一種極其細膩而又宏大的視角,揭示瞭《尚書》在中華文化發展長河中扮演的獨特角色,以及它如何被“儒化”,從而成為奠定中國傳統思想基石的重要文獻。 作者並非簡單地解讀《尚書》的文字,而是深入到瞭其“儒化”的發生機製和內在邏輯。我開始理解,“儒化”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曆史過程,是將上古時期的傳說、製度、思想,逐漸納入到儒傢倫理和政治框架下的再塑造。書中對“民本思想”的早期萌芽,以及“德治”理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從具體的曆史經驗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中發展而來的。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尚書”文本的結構和內容的解讀,竟然揭示瞭早期中國社會價值觀的演變。從對神祇的敬畏,到對祖先的崇拜,再到對統治者個人德行的強調,這一轉變過程,恰恰是“儒化”的體現。作者將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變得生動可感。我仿佛看到瞭大禹治水時展現齣的“公心”,看到瞭堯舜之間“禪讓”所蘊含的政治智慧,這些都讓我對“儒”的早期形態有瞭全新的認識。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同樣非常吸引人,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充滿瞭文學的感染力。作者能夠將復雜的思想史梳理得脈絡清晰,邏輯嚴謹,又不失文采。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些關鍵概念的闡釋,比如“道”的早期理解,以及“禮”的雛形,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思想的連續性和發展性。而且,書中提供的通行譯文,對於我這樣對古文不太熟悉的讀者來說,更是極大的便利,它讓我能夠直接領略原文的精髓,而不必被語言障礙所睏擾。 總而言之,《儒化的創世紀 尚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尚書》的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中華文明早期思想基因如何形成的史詩。它讓我看到瞭,那些古老的文本,是如何被一代代人賦予新的生命,如何成為塑造民族性格和價值體係的重要力量。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國學學習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