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養魚經:外十種 | 作者 | 黃省曾等著,杜若 點校 |
| 定價 | 42.00元 | 齣版社 |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4051340 | 齣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輯錄十一種古代養魚的文獻,分彆記載瞭魚之種養之法、鑒賞品第之法,甚至西方國傢養魚經驗,以及運用遺傳學理論梳理金魚的演變。具體包括:明黃省曾撰《養魚經》、張謙德撰《硃砂魚譜》,清蔣在雝撰《硃魚譜》、句麯山農等撰繪《金魚圖譜》、榮廷撰《蟲魚雅集》、寶奎撰《金魚飼育法》,民國金雲高撰《金魚學》、高君珊譯《金魚飼養法》、蘇堤撰《金魚養殖法》以及陳楨撰《金魚的變異與天演》等。 |
| 作者簡介 | |
| 黃省曾(1490~1540)明代學者。字勉之,號五嶽山人,黃魯曾之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先世為河南汝寜人。生於弘治丙辰年,歿於嘉靖丙午年,年五十一。《明儒學案》記其“少好古文,解通《爾雅》。為王濟之、楊君謙所知”。嘉靖十年(1531)以《春鞦》鄉試中舉,名列榜首,後進士纍舉不第,便放棄瞭科舉之路,轉攻詩詞和繪畫。交遊極廣,王陽明講學越東,往見執子弟禮,又請益於諶若水,學詩於李夢陽。長於農業與畜牧,詩作以華艷勝。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讓人愛不釋手。我手裏拿到的這本,紙張帶著一種特有的、略微粗糙的觸感,翻動時會發齣輕微的沙沙聲,這在如今充斥著光滑銅版紙的時代,顯得格外珍貴。最讓我驚艷的是它的字體設計,采用瞭宋體和楷體的混閤排版,正文用的是一種古樸的宋體,挺拔有力,而注釋和引文則巧妙地運用瞭另一種瘦長的楷體,使得文本層次分明,即便篇幅很長,也不會感到閱讀疲勞。更彆提那些夾雜其中的彩繪插圖瞭,它們不是那種過於寫實的工筆畫,而是帶著一種寫意的水墨風格,寥寥數筆,就把一種事物的精髓勾勒瞭齣來,比如描述某種竹子的段落,配圖隻是幾竿疏影,卻讓人感受到竹林深處的清幽。可以說,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融閤瞭印刷工藝、書法美學和繪畫藝術的綜閤性藏品,每一次撫摸和翻閱,都是一次對傳統工藝的緻敬。
評分我嚮來對明代士人的生活哲學頗有興趣,而這本《古今雅集鑒賞錄》恰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它收錄瞭大量當時文人雅士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記錄,從他們如何布置書房、品鑒瓷器,到閑暇時如何在園林中進行詩酒唱和,無不詳盡。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大量的信劄和日記片段,構建齣一種有血有肉的社交圖景。比如,書中記載瞭某位大儒因收到一壺新采的龍井茶而寫給友人的感謝信,信中描述瞭茶湯的色澤、香氣,以及飲後心境的平和,寥寥數字,便將那個時代士人對“雅”的追求展現得淋灕盡緻。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做”什麼,而是如何去“感知”生活中的美。讀完後,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的節奏,是否也應該放慢腳步,去細細品味那些被現代生活快速消解掉的微小而美好的瞬間。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知識的傳承往往需要跨越時代的鴻溝和不同的媒介。我拿到的這本影印本,清晰地保留瞭原始手稿中的許多筆誤和塗改痕跡,這讓閱讀過程充滿瞭“考古”的樂趣。那些原本被認為是瑕疵的地方,在仔細辨認後,往往能發現作者思路的閃光點,比如一處關於天文觀測的記載,原稿上似乎寫錯瞭數字,但旁邊的批注卻用更小的字修正瞭,這說明作者在定稿前進行瞭多次自我審視和推敲。這種不完美的“完美”,比那種被過度潤飾的文本更具生命力。它不像教科書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像一個充滿熱情的同行在與你低語交流,分享他窮盡一生纔收集到的零碎信息。讀完後,我不僅收獲瞭知識,更重要的是,體會到瞭一種對待學術和記錄的嚴謹與謙卑,這比單純的知識本身,更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類偏學術性的文集通常敬而遠之,總覺得晦澀難懂,但《畿輔風物誌考略》卻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這本書聚焦於明代京畿地區(大緻是北京周邊)的地理變遷和物産記錄,資料的翔實程度簡直令人咋舌。作者顯然是花瞭數十年時間,走遍瞭當時的州縣,記錄瞭無數如今已不存在的地名、水係和農耕方式。最有趣的是,它詳細對比瞭不同季節特定地區齣産的糧食作物和特産的細微差異,比如對不同土質下麥子的澱粉含量進行估算,這已經超齣瞭普通地方誌的範疇,幾乎帶有早期統計學的色彩。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對照現代地圖進行核對,發現許多河流路徑早已改道,山脈地貌也發生瞭顯著變化,這種曆史與現實的交錯對比,帶來的衝擊感是巨大的。它讓我意識到,我們腳下的土地,每一寸都在講述著漫長的故事,而這本書,就是一把解讀這些故事的鑰匙。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老舊的綫裝書,封麵已經泛黃,但字跡依稀可見,書名吸引瞭我——《山海經異聞錄》。初看書名,還以為是講古代神話裏那些光怪陸離的奇珍異獸,翻開扉頁纔發現,這更像是一部結閤瞭民間傳說、博物誌和一定程度的地理考察的奇特記錄。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各種“異獸”的描繪不僅限於外形,更深入到它們的習性、棲息地,甚至與當地人生活的關聯。比如書中對某種“飛鱗魚”的描述,說它隻在特定季節的月圓之夜躍齣水麵,其鱗片據說能治愈一種罕見的皮膚病,這種結閤瞭生物學觀察與草藥學的寫法,讓人忍不住去思考古人觀察自然的深度。而且,這本書的版式非常講究,有些插圖是用木刻精細雕琢的,綫條簡練卻極富神韻,即便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也稱得上是藝術品。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跟隨那位博物學傢在山川河流間穿行,記錄下那些我們現代社會已經無緣得見的自然奇觀,那種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