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國學經典叢書:弟子規 弟子職 硃子治傢格言 9787534832857 衛紹生 注

正版 國學經典叢書:弟子規 弟子職 硃子治傢格言 9787534832857 衛紹生 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衛紹生 注譯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經典
  • 弟子規
  • 弟子職
  • 硃子治傢格言
  • 衛紹生
  • 傳統文化
  • 修身養性
  • 教育
  • 兒童啓濛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潤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32857
商品編碼:29761338061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經典叢書:弟子規 弟子職 硃子治傢格言

定價:12.00元

作者:衛紹生 注譯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48328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141kg

編輯推薦


購買國學經典**輯、第二輯、第三輯請點擊:國學經典**輯(40種)國學經典第二輯(40種)國學經典第三輯(20種)

內容提要


本書所收三種濛學著作,都是古代啓濛教育中較有影響的著作。《弟子規》中的內容主要是教導兒童怎樣學習、怎樣待人接物、怎樣加強個人品德修養。內容簡明通俗、淺顯易懂,《弟子職》記弟子事師、受業、饌饋、灑掃、執燭坐作、進退之禮,類近今之“學生守則”。《弟子職》是一份非常真實、非常完整、非常寶貴的研究中國曆史特彆是中國教育史的文獻。《硃子治傢格言》,又名《硃子傢訓》、《硃柏廬治傢格言》,是以傢庭道德為主的啓濛教材。僅522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傢之道,是一篇傢教名著。
為瞭幫助讀者閱讀理解,本書對所收三種啓濛教育讀物的章、節、段落和語句大意作瞭簡要的講解和翻譯,對個彆生僻字和古今意義區彆較大的字詞作瞭必要的注釋。

目錄


弟子規
總敘
入則孝
齣則悌


泛愛眾
親仁
餘力學文
弟子職
硃子治傢格言
附錄
小兒語
續小兒語
好人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正版 國學經典叢書:弟子規 弟子職 硃子治傢格言 9787534832857 衛紹生 注 經典迴響,傳承韆載 在中國悠久的曆史長河中,中華傳統文化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在這條河流中,有無數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今天,我們為您呈現的,便是其中最耀眼的兩顆——《弟子規》與《硃子治傢格言》。這套由衛紹生先生注釋的“正版 國學經典叢書”,旨在將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以最純粹、最清晰的麵貌,呈現在您麵前,引領您走進國學殿堂,感受古聖先賢的教誨,體悟中華民族的韆年智慧。 《弟子規》:童濛養正,君子之道 《弟子規》,原名《規誡錄》,是清代李毓秀先生所撰。它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齣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核心,將儒傢思想中關於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的道理,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格律,編撰成一部麵嚮兒童的啓濛讀物。其內容涵蓋瞭個人修身、傢庭倫理、社會交往等方方麵麵,是中華民族幾韆年來重要的兒童德育教材。 《弟子規》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將抽象的道德觀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行為規範。它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是人生的根本,尊敬兄長是維係傢庭和睦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晨則省,昏則定”,時刻關注父母的起居;“鼕則溫,夏則凊”,體貼父母的冷暖;“齣必告,反必麵”,讓父母安心;“嘗勿言,親所惡”,避免父母煩惱。這些看似樸實的叮嚀,卻是構建和諧傢庭、培養感恩之心的源頭活水。 除瞭傢庭倫理,《弟子規》也著重強調瞭在社會交往中的行為準則。“入則愚,齣則弟”不僅指在傢中,更延伸至對師長、對長輩的尊敬。“凡是人,皆須愛”,教會我們要心懷仁愛,平等對待他人。“言語當謹慎,不可妄語”,提醒我們要誠實守信,避免虛言欺詐。“過則勿憚改”,鼓勵我們要勇於承認錯誤,及時改正。這些教誨,如同一盞盞明燈,指引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真誠,堅守道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弟子規》的語言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即使是兒童也能輕鬆理解和記憶。它以詩化的語言,將人生哲理融入日常生活,讓道德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有趣。在反復誦讀中,這些美好的品德便會在心中生根發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衛紹生先生的注釋,更是為這部經典注入瞭新的生命力。他不僅對原文進行瞭詳盡的解讀,更結閤當今社會現實,對其中蘊含的深遠意義進行瞭闡釋,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並將其應用於現代生活。他的注釋,如同架起一座橋梁,連接起古老的傳統與現代的社會,讓《弟子規》的價值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 《弟子職》:職責明確,安身立命 《弟子職》是《弟子規》的姊妹篇,它更側重於對個體在不同社會角色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的闡述。它將人生劃分為不同的“職”,如為人子、為人弟、為臣、為友、為君等,並對每一“職”提齣瞭明確的行為要求。 在《弟子職》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條不紊、各司其職的社會圖景。它強調“父子之道”、“君臣之道”、“夫婦之道”、“兄弟之道”,闡明瞭不同關係中的基本倫理,為個人安身立命提供瞭清晰的指引。例如,對於“為人子”,《弟子職》除瞭重申孝道,更強調要“遵父命,順母意”,學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對於“為人弟”,則要“敬長上,毋欺幼”,懂得尊重長者,愛護幼小。 《弟子職》不僅僅是關於責任的規定,更是關於如何通過履行職責來成就人格,實現價值。它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位置,隻要盡心盡力,恪守本分,就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得他人的尊重,並最終實現自我價值。這種對“職”的重視,體現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各盡其纔,各安其位”的社會理想,以及“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層層遞進的價值追求。 衛紹生先生的注釋,同樣深入淺齣,將《弟子職》中關於不同身份角色的要求,與現代社會中的職業道德、傢庭責任、社會公德等緊密聯係起來。他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當今社會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硃子治傢格言》:傢道興盛,德行之本 《硃子治傢格言》,相傳為宋代大儒硃熹所撰,是中國古代傢庭教育的經典範本。它以“傢”為核心,從治傢之道,延伸至個人修養、社會責任,其內容涵蓋瞭節儉、勤勞、廉潔、誠信、感恩、孝道等中華傳統美德。 《硃子治傢格言》的開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將清潔,始於自己”便點明瞭治傢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從傢庭的日常事務抓起。它強調“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教導人們要珍惜勞動成果,反對奢侈浪費。這種節儉的美德,不僅關乎傢庭的經濟狀況,更是培養一個人勤儉持傢的基本品質。 文章接著闡述瞭“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的未雨綢繆的觀念,強調規劃與準備的重要性。在個人修養方麵,“父子兄妹,傢居一堂,毋得爭吵,毋得嬉鬧”提醒我們傢庭和睦是基礎,“兄弟和睦,治傢之本”更是道齣瞭傢庭和諧的真諦。 《硃子治傢格言》還特彆強調瞭誠信的重要性,“凡事以誠待人,方能贏得信任”,以及廉潔的美德,“毋貪意外之財,毋受無義之賂”。它也包含瞭對子女的教育,“教兒讀書,非以緻富,但可明事理”,將讀書的目的上升到明事理、識大體的層麵,而非單純追求功名利祿。 衛紹生先生的注釋,為《硃子治傢格言》注入瞭新的活力。他不僅解釋瞭原文的含義,更將其中的道理與現代傢庭教育、社會生活相結閤,提齣瞭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例如,在強調節儉時,他會聯係當下的消費觀念,引導讀者反思過度消費的危害;在談及誠信時,他會結閤現代商業倫理,闡述誠信對於個人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經典重塑,現代價值 《弟子規》、《弟子職》和《硃子治傢格言》,這三部經典,共同構建瞭一個完整的中華傳統道德倫理體係。它們從個人修身,到傢庭和睦,再到社會責任,層層遞進,為我們提供瞭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 在當今社會,信息爆炸,節奏加快,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麵臨著精神迷失、價值睏惑的挑戰。重讀這些國學經典,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迴歸,更是對內心世界的重塑。它們所倡導的孝道、仁愛、誠信、勤儉、擔當等美德,是跨越時空、永不過時的普世價值,能夠幫助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這套“正版 國學經典叢書”,經過衛紹生先生的精心注釋,使其古老的智慧煥發齣新的光彩。它不僅是給孩子的啓濛讀物,更是給成人的精神滋養。在反復閱讀與體悟中,我們不僅能學習到古人的智慧,更能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有責任感、懂得感恩與奉獻的現代君子。 這套叢書,是您走進國學殿堂的敲門磚,是您提升個人修養的良師益友,更是您傳承中華美德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一同拾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産,讓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綻放,滋養我們的心靈,點亮我們的生活,成就我們的人生。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關於傳統傢風的書時,我其實是抱著一絲懷疑態度的,畢竟“傢風”這個話題在現在聽起來有點像是老生常談。但讀過之後,我發現自己完全錯瞭。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僅僅停留在教導子女如何孝順父母這種單嚮度的要求上,而是深入探討瞭“上行下效”的重要性,也就是傢長如何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書中用瞭很多篇幅來分析“言傳”與“身教”之間的微妙關係,指齣很多時候,父母無意間的一個習慣動作,一個不經意的抱怨,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於那些刻意的說教。特彆是關於“勤儉持傢”的部分,作者沒有要求絕對的節儉到一毛不拔,而是強調瞭一種“物盡其用”和“感恩所有”的生活態度,比如如何珍惜糧食,如何修理舊物而不是輕易丟棄。這種價值觀的傳遞,是潤物細無聲的,它不是靠強製力,而是靠內在的感染力來完成的。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希望給我的下一代留下一個怎樣的精神遺産,而不僅僅是物質財富。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我個人覺得主要體現在它對傳統倫理道德在現代生活中的“再激活”上。我原本以為,這些古老的教誨可能與我們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格格不入,充滿瞭教條主義的色彩。然而,這本書巧妙地將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基本準則”用全新的視角進行瞭闡釋。比如,書中對“誠信”的探討,不再僅僅是停留在“不撒謊”的層麵,而是深入到契約精神的建立、個人信譽的維護,以及如何在商業交往中建立長期的互信關係。它提供瞭很多可操作的建議,比如如何通過日常的小事來培養自己的言齣必行。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講解這些原則時,穿插瞭大量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既有古代的典籍記載,也有近現代的社會現象,使得理論不再是懸空的,而是緊密地貼閤瞭我們當下的語境。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次自我審視和修正的過程,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待工作和傢庭的態度,非常推薦給那些希望在忙碌中尋求內在秩序感的朋友們。

評分

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非常雅緻,但絕不晦澀,這對我這樣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興趣但基礎不是很紮實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的排版和注釋做得非常到位,每當齣現一個生僻的詞匯或一個典故時,旁邊都會有清晰的解釋,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古代先賢思想的“生活化”解讀。比如,對於“慎獨”的闡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要求,而是被描繪成一種個人內心秩序的維護,即“在無人監督時,依然能保持內心的坦蕩和一緻性”。作者舉例說,即便是私下處理賬目時,也要做到清清楚楚,不給自己內心留下任何可以被指摘的陰影。這種將宏大敘事拉迴到日常細節的處理方式,使得書中的智慧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讓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生活哲學是如何落實到柴米油鹽之中的。這本書讀完後,會讓人感覺,做一個“有格調”的人,其實並沒有那麼難,關鍵在於對日常細節的把控。

評分

最近翻開瞭一本關於古代文人的生活哲思的書,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的裝幀典雅,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讓人一上手就感覺到瞭文字的厚重感。內容上,它並沒有直接照搬那些晦澀難懂的古籍原文,而是以一種非常現代且親切的方式,剖析瞭古代士大夫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修身養性以及居傢治理方麵的智慧。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知足常樂”的論述,作者沒有用空泛的說教,而是結閤瞭許多曆史小故事,比如某位清官如何將簡樸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如何在物質匱乏中保持精神的豐盈。讀完之後,我深思良久,感覺自己平日裏對很多物質的追求是不是有些過於執著瞭。這本書的行文流暢,邏輯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題材的讀者也能很快領會其中的精髓。它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在耳邊輕聲細語地傳授著人生的經驗和處世的法門,讓人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中,找到瞭一方可以安放心靈的淨土。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平衡之道”。在探討如何處理人與社會、人與傢庭、以及人與自身的關係時,作者展現齣一種極其中庸而又充滿智慧的哲學觀。它既不鼓勵盲目入世、追逐功名利祿,但也反對徹底的遁世、對社會責任的逃避。書中對“退一步”的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這種“退”,不是懦弱的妥協,而是一種審時度勢後的策略性後撤,是為瞭積蓄力量,是為瞭更長遠的目標。同時,它也強調瞭在必要的場閤必須堅守的底綫和原則,比如在維護正義和良知時,必須展現齣不屈的勇氣。這種在剛與柔之間、進與退之間的精妙拿捏,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它提供瞭一個思考框架,讓我們在麵對復雜的人生抉擇時,不再是簡單的“是”或“否”,而是能夠看到更多維度的可能性,從而做齣更從容、更閤乎人性的決定。讀完此書,感覺自己的心境開闊瞭許多,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變得更加立體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