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列国志——莱索托斯威士兰
:26.00元
售价:17.7元,便宜8.3元,折扣68
作者:陈晓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8023008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莱索托王国、斯威士兰王国是南部非洲两个内陆国家。两国的地理位置、人种、语言相近,在历史文化上具有相似性。两国独立后,都参照前宗主国英国的政治制度,确立了西方式的代议制和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实行自由市场经济,都面临利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实现经济腾飞的前景。本书是一本全面反映莱索托王国和斯威士兰地理、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概况的志书。
前言
莱索托(Lesotho)
章 国土与人民
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特点
四 河流与湖泊
五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矿产
二 植物
三 动物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语言
四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二 节日
第二章 历 史
节 上古简史
一 史前人类
二 莱索托的桑人
第二节 中古简史
一 巴苏陀民族的形成
二 利法肯战争与巴苏陀王国的形成
三 维护王国独立和莫舒舒一世的改革
第三节 近代简史
一 巴苏陀王国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二 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巴苏陀人的反抗
三 英国间接统治制度的确立
第四节 现代简史
一 巴苏陀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二 英国殖民当局的改革
三 巴苏陀兰从自治到独立
四 独立后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历史人物
一 莫舒舒一世
二 莫舒舒二世
三 乔纳森
四 莫赫勒
第三章 政 治
节 政治制度演变
一 独立前政治制度的发展
二 独立后的政治发展
第二节 立法、行政和司法体制
一 立法机构
二 行政机构
三 司法机构
第三节 主要政党
一 莱索托民主大会党
二 巴苏陀国民党
三 莱索托人民大会党
四 巴苏陀大会党
第四节 军事
一 概述
二 武器的控制与销毁
第四章 经 济
节 经济发展概况
一 独立前经济发展状况
二 独立后经济发展状况
三 基本经济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
第二节 农牧业
一 农业
二 畜牧业
三 林业和渔业
第三节 工商业
一 工矿业
二 能源业和建筑业
三 商业和服务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和通信业
一 交通运输
二 通信业
第五节 财政与金融
一 财政收支状况
二 货币与银行
第六节 对外经济关系
一 对外贸易
二 外国援助
三 外国资本
四 外债
第七节 旅游业
一 概况
二 主要旅游城市
三 主要旅游景点
第八节 国民生活
一 国民就业和劳工政策
二 工资与物价水平
第五章 教育、文艺、体育、卫生
节 教育
一 概况
二 教育体系
第二节 文艺、新闻
一 文学艺术
二 广播电视与新闻出版
第三节 体育、卫生
一 体育
二 医疗卫生
第六章 外 交
节 对外关系概况
第二节 与南非的关系
一 ~年的莱南关系
二 年以来的莱南关系
第三节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一 与美国的关系
二 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关系
第四节 与非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一 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的关系
二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第五节 与中国的关系
一 双边互访
二 双边经贸与文化关系
斯威士兰(Swaziland)
章 国土与人民
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特点
四 河流与湖泊
五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地质构造和矿产
二 植物
三 动物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语言
四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二 节日
第二章 历 史
节 上古简史
一 斯威士兰境内的原始居民
二 斯威士兰的桑人
第二节 中古简史
一 班图人迁徙与斯威士民族的形成
二 斯威士兰王国的领土扩张与统一
三 与欧洲人的初步接触
第三节 近代简史
一 王国的巩固与王朝的更迭
二 欧洲人的觊觎和渗透
三 英、布的争夺与斯威士兰沦为德兰士瓦保护国
四 市镇的出现与基督教在斯威士兰的传播
五 英国对斯威士兰的殖民统治
六 索布扎二世与英国殖民当局的斗争
第四节 现代简史
一 斯威士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二 从自治到独立
三 索布扎二世执政时期
四 姆斯瓦蒂三世执政时期
第五节 历史人物
一 索布扎一世
二 姆斯瓦蒂二世
三 索布扎二世
第三章 政治、军事
节 政治制度演变
一 独立前的政治发展演变
二 独立后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立法、行政和司法体制
一 立法机构
二 行政机构
三 枢密机构
四 司法体制
第三节 主要政党与团体
一 年以前的政党与团体
二 年以后的政党
三 主要团体
第四节 军事
一 独立前斯威士兰的武装力量
二 独立后的斯威士兰军队
第四章 经 济
节 经济发展概况
一 经济发展政策
二 基本经济指标
三 产业结构指标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
一 农业
二 畜牧业
三 林业和渔业
第三节 工矿业
一 制造业
二 采矿业
三 能源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与通信
一 交通运输
二 通信
第五节 财政与金融
一 财政收支状况
二 货币与银行
第六节 对外经济关系
一 对外贸易
二 外国援助
三 外国资本
四 外债
第七节 旅游业
一 概况
二 主要旅游城市
三 其他旅游景点
第八节 国民生活
一 国民就业情况
二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
第五章 教育、新闻、体育、卫生
节 教育
一 教育概况
二 教育体系
第二节 新闻出版
一 新闻出版
二 广播电视
三 主要公共文化及科研机构
第三节 体育与卫生
一 体育
二 医疗卫生
第六章 对 外 关 系
节 对外关系概况
第二节 与南非的关系
一 建交前的斯南关系(~)
二 年以来的斯南关系
第三节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一 与美国的关系
二 与英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
第四节 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
一 与莫桑比克的关系
二 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
第五节 斯威士兰与中国的关系
一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二 与中国台湾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陈晓红,1962年生,湖南省益阳市人。1983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和2002年先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子课题1项,参加国家*、八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3项,参加国家社科规划重点
最近,我偶然在书架上注意到了一本《列国志——莱索托斯威士兰》,书名简洁有力,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对那些鲜为人知却又充满魅力的国度总是抱有格外的好奇心,而莱索托和斯威士兰,这两个在地图上如同两颗明珠般镶嵌在南非版图上的小国,更是让我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这两个国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描述。我想象着在莱索托那被誉为“天空之国”的高原上,壮丽的山脉是如何塑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又孕育了怎样别具一格的动植物群落。而斯威士兰,那个以国王统治著称的国度,其保留下来的浓厚传统文化和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同样令我心驰神往。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两个国家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又如何努力地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环境。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国际政治和区域发展动态的读者,我总是试图通过阅读来更全面地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轨迹。《列国志——莱索托斯威士兰》这本书,从标题上看,似乎就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两个国家内部治理和对外关系的窗口。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这两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对于莱索托,我很好奇它如何作为一个被南非环绕的内陆国,维持其国家主权和独立性,并在复杂的区域政治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对于斯威士兰,其君主制和持续的政治改革进程,无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改革以及人权保障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的客观分析,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它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性。
评分最近购得一本《列国志——莱索托斯威士兰》,虽然还未深入研读,但仅凭目录和扉页的介绍,便已勾勒出两个国家在我脑海中生动的轮廓。作为一名对艺术和文化史情有独钟的读者,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当地艺术、音乐、舞蹈以及文学作品的介绍。莱索托人以其精湛的编织技艺闻名,他们的色彩斑斓的毛毯不仅是实用品,更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艺术品。而斯威士兰的皇家庆典,如“芦苇节”,以其盛大的场面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仪式,展现了斯瓦蒂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丰富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展现这些艺术形式的魅力,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传承民族记忆。
评分作为一名对世界各国风土人情都充满好奇的旅行爱好者,我最近恰好在书店里翻阅到了一本名为《列国志——莱索托斯威士兰》的书籍。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初步的翻阅,这本书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这两个位于非洲大陆上的袖珍王国充满了向往。书中精美的插图,从巍峨的山峦到古朴的村落,再到当地人民的传统服饰和节日庆典,都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它们独特的故事。我尤其被那些关于巴索托人(Basotho)和斯瓦蒂人(Swati)的民族起源、社会结构和信仰习俗的介绍所吸引。书中对这两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保持其独特的文化认同,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影响,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他们生活在这片高原土地上的智慧,感受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那些至今仍在传承的古老仪式和传说。
评分阅读《列国志——莱索托斯威士兰》这本书,我期待能够解锁一段关于非洲南部两个袖珍王国的全新认知。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社会组织、家庭结构、教育体系以及医疗保健等议题尤为关注。莱索托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农村社区的社会互动模式和传统习俗,无疑是研究非洲社会生活的重要样本。而斯威士兰,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潮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革,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两个国家在贫困、艾滋病等社会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的真实案例,并展现当地人民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韧性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