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 | 作者 | 魏国彬,李治刚 |
| 定价 | 18.00元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8220350 | 出版日期 | 2014-09-01 |
| 字数 | 页码 | 201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保山学院地方文化研究丛书·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是魏国彬以朦胧的艺术生态学理论解读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初步尝试。 《保山学院地方文化研究丛书·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立足于大中寨,以大中寨时代的艺术生态还原来研究德昂族艺术,进行德昂族特色艺术的文化阐释,以期达到接近艺术本质的历史发生学还原解读。 |
| 作者简介 | |
| 魏国彬,男,1974年生,湖南省安乡县人。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在读博士。在《求实》、《思想战线》、《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记者》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写作《营销传播:策略与经营》,独立主持过云南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电视剧收视的评判标准体系研究”和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保山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剧市场研究、民族影视艺术与产业研究。 |
| 目录 | |
| 绪论 一、现代化视野下民族艺术的当代命运 二、文献综述 三、选题、选址与阐释 四、写作思路与文本结构 章 汉化:德昂族历史进程中的文化变迁 一、德昂族山寨的印象 二、非遗保护视野下的文化变迁 三、历史进程中的文化认同 第二章 腰箍:德昂族女人的民族标志 一、德昂女人的藤篾腰箍 二、民间传说的主位阐释 三、藤篾腰箍的文化生态 第三章 舞蹈:族际互动的民族展示 一、鼓声中的民族律动 二、宗教仪式中的娱神表演 三、民俗节日中的民族狂欢 四、族际互动中的文化交流 第四章 民歌:历史苦难的民族表达 一、低沉忧伤的德昂民歌 二、历史苦难的悲情歌唱 三、民族心理的艺术折射 四、婚恋仪式的文化传承 第五章 生态:德昂族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保护 一、民族生存与文化生态 二、族际互动的突出特征 三、德昂族艺术的文化内涵 四、民族艺术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名为《BF-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的著作,虽然我尚未能一窥其全貌,但仅凭书名以及作者魏国彬、李治刚和云南大学出版社的署名,便已激发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德昂族,这个以其独特而古老的文化著称的民族,其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潞江坝白寨,作为德昂族聚居地的一个具体范例,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或许都为理解德昂族艺术的地域性与时代性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我个人对民族艺术的兴趣由来已久,常常觉得它们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内核最直接的窗口。想象一下,书中会如何细致地描绘德昂族服饰上的精美绣花,那些色彩斑斓的图案背后可能蕴含着怎样的传说、信仰,甚至是社会结构的信息?又或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歌谣、舞蹈,在节奏与旋律中流淌着怎样的生活哲学和情感表达?“文化阐释”这个词语,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入肌理的解读,试图剥离表象,触及艺术所根植的社会、宗教、经济以及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保山市潞江坝白寨,这个具体的“点”,将如何被两位学者放大,成为观察和理解整个德昂族艺术文化“面”的窗口,这其中的逻辑与方法论,令人十分好奇。
评分作为一名热爱旅行和文化探索的读者,当我看到《BF-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西南地区那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潞江坝白寨,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地域风情,而德昂族,这个古老而淳朴的民族,他们的艺术更是我一直渴望了解的。这本书的标题“文化阐释”让我看到了它不仅仅是对艺术形式的简单介绍,而是试图深入挖掘这些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我常常在旅行中观察当地的建筑、服饰、手工艺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潞江坝白寨,感受德昂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想象他们是如何将大自然的灵感、祖先的智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书中可能会描绘出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例如,在某个节日里,人们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那些服饰上的图案和色彩,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义?或者,那些精美的编织品、雕刻品,是如何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承载着怎样的民族情感?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通往未知世界的地图,引导我深入探索德昂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
评分对于《BF-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一书,我怀着一种强烈的民族学研究视角来审视。当今学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日益增多,但往往流于宏大叙事,缺乏对具体地方性知识的深入挖掘。而这本书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这一具体而微的案例,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观察点。我想象书中会详细分析白寨德昂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影响下,其艺术形式是如何演变、创新,又如何保持其文化独特性。例如,他们是如何将自然界的动植物、神话传说、祖先崇拜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器物、建筑、服饰的设计之中,这些艺术表达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宇宙、生命、社会秩序的理解?“文化阐释”这个概念,暗示着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艺术品的描述层面,而是会进一步探讨这些艺术品在德昂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意义以及其所承载的权力关系、性别角色、年龄等级等社会学维度。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出,一件看似简单的德昂族手工艺品,背后可能隐藏着一套复杂而精密的文化符号系统,而对这套系统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打破刻板印象,更真实、更立体地认识这个民族。
评分作为一名对民族历史和民俗文化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对于《BF-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对德昂族这个民族的了解相对有限,但一直以来,对于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充满好奇。书名中的“文化阐释”几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德昂族艺术的表面现象,更是在深入探究这些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我想象着书中会生动地描绘潞江坝白寨的德昂族人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以及各种仪式活动中,是如何运用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的。或许书中会提到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格,那些充满民族特色的房屋是如何构建的?又或是他们精美的服饰,上面绣着怎样的图腾和故事?我尤其对“阐释”二字感到兴奋,这意味着作者会尝试解读这些艺术符号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陈列。它可能是在探讨这些艺术在维系民族认同、传承民族记忆、表达社会关系等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德昂族人民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审美情趣。
评分对于《BF-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以保山市潞江坝白寨为例》这样一本专注于特定民族艺术文化的作品,我从一个艺术史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其抱有高度的关注。德昂族艺术,尤其是其在潞江坝白寨这一特定地域的体现,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民族艺术的地域性、多样性以及流变提供了宝贵的案例。我预期书中会着重于对白寨德昂族在物质文化层面所呈现的艺术形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例如,他们在陶器、金属器、纺织品、雕刻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独特技艺、造型风格和色彩运用。而“文化阐释”这一核心概念,则指向了对这些艺术品背后的象征意义、社会功能以及审美观念的深入挖掘。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艺术品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它们是如何被制造、使用、传承,以及它们在德昂族社群内部扮演的社会角色,例如,是否与祭祀、婚姻、节庆、权力结构等紧密相关。理解这些物质艺术如何成为德昂族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的载体,是艺术史研究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