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 9787532289646

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 978753228964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乘,王其鈞 著
圖書標籤:
  • 素描
  • 建築
  • 風景
  • 繪畫
  • 技法
  • 藝術
  • 繪畫技巧
  • 美術
  • 設計
  • 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2289646
商品編碼:2976414949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5-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 作者 李乘,王其鈞 繪
定價 29.80元 齣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 9787532289646 齣版日期 2014-05-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大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建築風景畫技法書。通俗易懂地對建築風景畫的素描特點、構圖、透視、綫條的組織排列、明暗色調的處理等技法進行瞭明確詳細的講解,並通過各種風格的作品加以分析鑒賞。數10種的示範作品作畫步驟圖帶你進入畫好素描建築風景畫的全過程。

   作者簡介
王其鈞:1954年生,1977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1989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係,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1990-1995年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工作。1996年定居加拿大,先在多倫多大學任職,後應邀作為作者和攝影師去颱灣大地齣版公司工作。其間,古建築調查的足跡遍及颱灣全島及澎湖、金門。本書即是金門社區聚落調查的結果。著述頗豐,研究方嚮是建築史及民居。其中《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1993年獲颱灣圖書高奬金鼎奬。撰寫《中國古建築大係X(十冊,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1995年獲得“國傢圖書奬榮譽奬”)中”民間住宅建築”分冊。

   目錄
前言
章 素描的特點
一 素描的特徵
1.單純而強烈的藝術魅力
2.直接的認識方式
3.科學的精神
二 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1.筆
鉛筆
炭筆
水筆
毛筆等軟質筆
2.版麵
3.其他工具
橡皮
修正液
定畫液
畫闆和畫架
直尺
美工刀
紙筆
第二章 如何構圖
一 構圖時應掌握的原則
1.主次關係
2.空間
3.均衡比例
4.疏密得當
二 常見的幾種構圖形式
1.“一”字形構圖
2.三角形構圖
3.“S”形構圖
4.“L”形構圖
5.“米”字形構圖
6.“十”字形構圖
7.對角綫構圖
8.方形構圖
第三章 如何處理透視關係
一 常用的概念
二 透視中的重要的原則
三 三種透視
四 透視中的變化特點
五 增強透視效果的小技巧
第四章 如何處理明暗關係
一 明暗産生的原因:光
二 明暗對形體的描繪——三大麵五調子
三 虛實對比
1.虛實産生的原因
2.虛實的錶現
第五章 如何運用綫條組織調子
一 鋼筆畫中的明暗調子
二 鋼筆畫中常用的排綫方式
1.由平行綫組成
2.由不同方嚮排列均勻的平行綫組成
3.由交叉綫組成
4.由弧綫組成
5.由鐲狀麯綫組成
6.由不規則麯綫組成
第六章 作畫步驟
一 作畫步驟
二 各種建築圖的步驟示範
示範圖例一
示範圖例二
示範圖例三
示範圖例四
示範圖例五
示範圖例六
示範圖例七
示範圖例八
示範圖例九
三 配景錶現
1.樹木配景
2.交通工具配景
3.人物配景
4.地麵繪製
5.石頭繪製
6.路燈繪製
7.水麵繪製
第七章 作品分析
第八章 作品欣賞
後記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光影的低語:自然風景素描的奧秘》 內容梗概: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索自然風景素描藝術的繪畫技法指南。它並非一本速成手冊,而是引導讀者細緻入微地觀察、理解並最終用畫筆捕捉大自然瞬息萬變的魅力。從宏偉的山川湖海到靜謐的林間小徑,從朝露初升的清新到夕陽熔金的壯麗,本書將帶領你走進一個由綫條、明暗與情感交織而成的素描世界。 第一章:觀景入微——風景素描的哲學基石 看見與觀察的區彆: 許多人“看”風景,卻未真正“觀察”。本章將引導讀者區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知方式。我們將學習如何超越錶象,去感受光綫如何塑造形態,空氣如何影響色彩(即使是黑白素描),以及元素之間的空間關係。例如,觀察一棵樹,不僅僅是畫齣它的枝乾和葉子,更要理解它的生長姿態、受風的影響、以及它在整體環境中的位置。 構圖的語言: 構圖是風景畫的骨架,是引導觀眾視綫、傳達情感的關鍵。本章將深入剖析黃金分割、三分法、對角綫構圖、引導綫等經典構圖原則,並結閤大量實例,講解如何根據不同的風景主題選擇最恰當的構圖方式。我們會分析為何某些構圖能帶來穩定感,而另一些則能製造動感與張力。例如,在描繪綿延的山脈時,如何利用地平綫的位置和透視感來展現其遼闊;在描繪溪流時,如何用蜿蜒的綫條引導觀者深入畫麵。 透視的魔法: 無論是空氣透視、綫性透視還是色彩透視,它們都是讓二維畫麵呈現三維空間感的利器。本章將詳細講解如何在素描中運用這些透視原理,使遠處的景物顯得模糊朦朧,近處的景物清晰銳利,從而營造齣景深和空間感。我們將通過繪製不同景深的山巒、道路、建築等實例,來直觀地展示透視的效果。 自然元素的識彆與分解: 大自然的景物韆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本章將引導讀者將復雜的自然景物分解為基本的幾何形體和綫條,如山體可以簡化為錐形或平颱狀,樹木的整體輪廓可以看作是圓形或三角形的組閤,水麵可以是平滑的反射麵或波紋狀的麯麵。通過這種分解,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找到下筆的切入點。 第二章:筆尖的舞蹈——基礎技法的精煉與運用 綫條的力量: 綫條是素描的靈魂。本章將超越簡單的“畫”輪廓,而是深入探討不同性質的綫條所能傳達的情感和質感。我們會練習粗獷有力的綫條來錶現岩石的堅硬,細膩流暢的綫條來描繪流水,以及隨形而動的麯綫來刻畫植物的柔美。通過對比不同工具(鉛筆、炭筆、鋼筆)在綫條錶現上的差異,幫助讀者找到最適閤自己的錶現方式。 明暗的詩篇: 明暗對比是素描的生命綫,它塑造形體,賦予畫麵立體感和氛圍。本章將詳細講解如何觀察和捕捉自然光下的明暗關係,包括高光、亮部、灰部、暗部、投影等。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排綫、揉擦、擦拭等多種技法來錶現不同材質(如光滑的石頭、粗糙的樹皮、飄逸的雲朵)的明暗變化。通過不同光源方嚮下的場景練習,例如正午陽光下的強烈對比,和陰天柔和的光綫,來體會明暗對畫麵情緒的影響。 肌理的觸感: 自然界的景物擁有豐富多樣的肌理,如岩石的粗糙、樹葉的光滑、泥土的濕潤。本章將教授一係列錶現不同肌理的技法,包括利用筆觸方嚮、筆觸力度、以及不同鉛筆硬度來模擬物體錶麵的質感。我們將通過對不同植被、岩石、水麵紋理的專項練習,讓讀者在畫麵中“觸摸”到自然。 光影的層次: 光影的運用不僅是塑造形體,更是營造氛圍的關鍵。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錶現不同天氣、不同時間段的光綫效果。例如,如何在素描中捕捉清晨柔和的金色光芒,如何在畫麵中錶現陰雨天氣下灰濛濛的濕潤感,以及如何在黃昏時分用深邃的陰影烘托齣溫暖的餘暉。我們將通過分析大師作品中的光影處理,來獲得啓發。 第三章:風光入畫——不同景緻的寫生與創作 山巒的壯麗: 山景的宏偉與層次是素描中的一大挑戰。本章將聚焦於如何錶現山體的體積感、岩石的肌理、以及山巒間的光影變化。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對山體輪廓的概括與細緻描繪相結閤,以及如何用不同疏密的排綫來區分山體的前後關係。 林間的私語: 樹木的形態各異,樹葉的繁茂與光影穿梭是林景的魅力所在。本章將探討如何描繪不同種類的樹木,如何錶現樹葉的層次感與體積感,以及如何處理光綫透過樹冠投下的斑駁光影。我們會分析各種樹木的生長特點,以及它們在不同季節的形態變化。 水景的靈動: 水的形態韆變萬化,從平靜的湖麵到奔騰的河流,再到翻滾的海浪,都充滿瞭錶現力。本章將教授如何運用流暢的綫條和細膩的明暗變化來錶現水的流動感、透明感和反射效果。我們將研究不同水景的紋理和光澤,以及如何捕捉水麵上的光影細節。 天空與雲的變幻: 天空與雲是風景畫的靈魂。本章將帶領讀者探索如何用鉛筆的細膩變化來錶現天空的廣闊、雲朵的體積和形態,以及不同天氣下的天空色彩(即使在黑白素描中也能有所體現)。我們會學習如何捕捉日齣日落時分天空的色彩過渡和光綫變化,以及如何錶現雷雨天氣下天空的壓抑感。 田園與人文的交融: 自然風景並非總是荒野。本章將探討如何將田園風光中的農田、村落、古建築等元素融入素描創作中,並處理好自然景物與人文景物之間的關係,使畫麵既有自然的美感,又不失生活的氣息。我們將學習如何觀察和描繪建築物的結構、材料質感,以及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的融入感。 第四章:意境的升華——從寫生到創作的蛻變 情感的注入: 一幅優秀的風景素描,不僅僅是對景物的客觀再現,更是作者情感的抒發。本章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通過綫條的力度、明暗的強弱、構圖的安排等,來錶達自己對景物的感受,例如寜靜、孤寂、喜悅或壯闊。 氛圍的營造: 氛圍感是風景素描的靈魂。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光影、細節的取捨、以及整體的節奏感來營造特定的氛圍,如清晨的寜靜、傍晚的溫馨、雨後的清新等。 意念的錶達: 最終,藝術創作是對藝術傢內心世界的錶達。本章將鼓勵讀者在掌握瞭基本技法之後,嘗試將自己的想法、故事融入到風景素描創作中,使其不僅僅是一幅畫,更是一段對話,一個故事。 本書特色: 注重觀察與理解: 本書強調“看”懂風景,而非僅僅“畫”齣風景。 技法由淺入深: 從基礎綫條、明暗開始,逐步深入到復雜肌理和光影錶現。 案例豐富多樣: 涵蓋瞭各種典型自然風景元素,提供詳實的解析和示範。 強調情感與意境: 鼓勵讀者在技法之外,注入個人情感,創作有生命力的作品。 適閤不同階段的學習者: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繪畫愛好者,都能從中受益。 結語: “光影的低語:自然風景素描的奧秘”是一次對自然美學的探索之旅,一次對綫條與明暗交響麯的聆聽。它希望成為你手中一支誠實的畫筆,幫助你捕捉大自然永恒的瞬間,並用你的畫筆,訴說屬於你自己的風景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我入手瞭一本名為《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的書,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比較宏觀,但缺少瞭一些具體的指導。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一直對城市景觀和自然風光中的建築元素相結閤的畫麵非常著迷,總覺得它們能夠傳達齣一種獨特的人文氣息與自然融閤的美感。我平時也喜歡隨手畫一些速寫,希望能夠通過學習這本書,將我觀察到的建築細節和風景特點更有效地轉化為鉛筆綫條。 我特彆想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將復雜的建築結構簡化成清晰的綫條,以及如何運用不同的筆觸來錶現不同材質的牆麵、屋頂和窗戶的技巧。比如,如何勾勒齣老建築的斑駁感,或者現代建築的簡潔利落。另外,在風景方麵,我也很期待能學習到如何用素描來捕捉光影在山巒、樹木和水麵上的變化,以及如何錶現不同天氣下的氛圍,例如陽光下的明暗對比,或者霧氣彌漫的朦朧感。 然而,在我仔細閱讀瞭這本書的幾個章節後,我發現它更多的是提供瞭一些範例作品和比較籠統的理論講解。比如,它會提到“觀察的重要性”、“注意透視”這些非常基礎的概念,但對於如何具體地進行觀察,或者如何運用透視來繪製一個有挑戰性的建築,則沒有給齣詳細的步驟或者圖解。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如何繪製一個帶有弧形屋頂的教堂”、“如何錶現遠景中層疊的山脈”這樣的具體案例分析。 我期望書中能夠展示更多不同風格的建築錶現手法,以及針對不同地貌的風景素描技巧。比如,我一直對如何用素描來錶現歐洲古鎮的石闆路和狹窄街道感到睏惑,希望能有相關的指導。同樣,對於中國古典園林中亭颱樓閣與自然景物的巧妙融閤,我也非常希望能在書中找到一些描繪方法。這本書的內容,雖然畫麵精美,但對於我這樣希望深入學習實際繪畫技巧的讀者來說,可能還遠遠不夠。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隻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感覺。它展示瞭一些不錯的作品,也點齣瞭一些繪畫的方嚮,但卻沒有給我切實可行的“工具”和“方法”。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手把手教我如何下筆,如何解決繪畫中的具體問題的實用指南,而不僅僅是欣賞美的畫作。

評分

當我拿到《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這本書時,我滿懷期待地準備探索其中奧秘。我一直以來都對建築與自然的融閤之美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鉛筆綫條能夠最直接地捕捉到建築的輪廓和風景的韻味,並通過光影的變化來賦予畫麵生命力。我個人也經常進行素描練習,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找到一些更進階、更具啓發性的繪畫技巧。 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闡述如何運用不同力度和角度的筆觸來錶現建築的質感,例如如何通過粗獷的綫條來錶現岩石的厚重,或者用細膩的筆觸來描繪玻璃窗的通透。在風景方麵,我期待能學習到如何運用綫條的疏密來區分遠近的景物,以及如何通過陰影的走嚮來營造空間的縱深感。我也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如何處理畫麵中的動感元素,比如風吹過的樹葉或者流動的水波。 然而,在翻閱這本書後,我發現它更側重於展示一些精美的示範作品,以及一些比較基礎的繪畫理論。書中雖然不乏一些引人入勝的素描作品,但對於我所期待的、能夠幫助我解決具體繪畫難題的“技法”層麵的講解,我並沒有找到足夠深入和詳盡的內容。它會提及“透視”、“比例”等概念,但並沒有提供具體的繪製案例,或者一步一步的指導。 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更多關於不同時期、不同風格建築的素描錶現方法,例如如何準確地勾勒齣古典建築的對稱性,或者如何錶現現代建築的幾何綫條。同時,對於風景畫,我也期待能學習到如何描繪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景色,例如在不同光綫下,同一景物會有怎樣的色彩和明暗變化。這本書的內容,雖然畫麵效果很棒,但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欣賞型的畫冊,而非一本教學性的技法指南。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瞭我一些視覺上的享受,但卻沒有真正解答我的一些繪畫疑惑。我希望市麵上能夠齣現更多像“手把手教你畫齣歐洲古鎮”、“如何用素描錶現晨昏光影下的山林”這樣更具指導性和實踐性的素描技法書籍,來幫助我們這些愛好者不斷進步。

評分

這本《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的書,我本來是抱著一種非常期待的心情去翻閱的。我一直對用鉛筆勾勒齣建築的綫條和捕捉風景的韻味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素描是繪畫的基礎,也是最能直接錶達情感和觀察力的方式。我特意找瞭很多關於建築速寫和風景寫生的資料,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靈感和實用的技巧。 然而,當我在書店裏仔細翻看的時候,我發現這本書的重點似乎並不在我最關心的那些方麵。雖然封麵上的畫作看起來很不錯,色彩搭配和構圖也比較吸引人,但是內頁的內容,特彆是關於技法的講解,我並沒有找到非常深入和有啓發性的東西。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不同材質的建築錶現方法,比如石材的厚重感、玻璃的反光效果,或者水彩風格的風景畫如何用素描來鋪墊。 我希望能學到如何通過綫條的粗細、疏密來錶現物體的體積感和遠近感,以及如何利用光影的變化來塑造建築的立體感和空間的層次。同時,對於風景畫,我也期待能有關於如何捕捉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景色的特點,比如鼕天的蕭瑟、夏天的生機,或者雨後清新空氣的描繪。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有一些基礎的綫條練習,但對於想要進階的讀者來說,可能略顯不足。 我也比較關注如何處理畫麵中的細節,比如建築上的裝飾紋理、樹葉的層次感,或者水麵的波光粼粼。這些細節的刻畫,往往能讓畫麵更加生動和傳神。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示範性的講解,或者作者在處理這些細節時的一些獨到之處。這本書的內容,在我看來,更像是一些入門級的技巧展示,對於想要係統學習或者提升繪畫水平的讀者,可能需要尋找其他的參考資料。 總而言之,雖然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但實際內容並沒有完全滿足我的需求。我希望未來的版本或者同類書籍,能更側重於實際應用和技巧的深度挖掘,提供更多具有挑戰性和實用性的內容,幫助讀者在素描技法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創作齣更具錶現力和藝術性的作品。

評分

拿到《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驚喜,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對用鉛筆捕捉那些充滿曆史感的建築和自然風光中的迷人景緻有著特彆的熱情。我常常在想,寥寥幾筆的素描,如何能夠傳達齣建築的宏偉氣勢,以及風景的寜靜緻遠。我平時也會進行一些素描練習,希望能夠從這本書中汲取更多的靈感和實用的繪畫技巧。 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講解如何通過綫條的粗細、輕重來錶現建築的體積感和層次感,比如如何用更粗獷的綫條來勾勒齣建築的輪廓,而用細膩的綫條來刻畫細節。在風景的描繪上,我也希望能學習到如何運用陰影來區分遠近,如何通過筆觸的變化來錶現不同的景物,例如樹木的繁茂和草地的疏朗。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如何處理光綫在建築錶麵和風景中的微妙變化。 然而,當我仔細翻閱瞭這本書的內容後,我發現它更多的是展示瞭一些風格各異、質量上乘的素描範例,以及一些關於繪畫創作的宏觀理念。書中雖然不乏令人贊嘆的作品,但對於我這樣渴望深入學習具體繪畫技法的讀者來說,並沒有提供足夠詳盡的指導。它會提到“觀察”、“寫生”的重要性,但並沒有具體闡述在麵對復雜的建築結構或多變的自然場景時,該如何著手進行繪製。 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更多關於如何繪製不同比例和結構的建築,比如如何準確地錶現建築的透視關係,以及如何刻畫建築的裝飾細節。在風景方麵,我也期待能學習到如何用素描來捕捉水麵的反光,或者如何錶現天空的遼闊感。這本書的內容,雖然藝術水準很高,但對於希望從零開始或者想要突破瓶頸的讀者而言,可能稍顯不足,更像是一本激發靈感的畫冊。 總體而言,這本書給我提供瞭一些非常好的視覺範例,讓我看到瞭素描繪畫的無限可能。但它並沒有提供給我一把能夠真正解決實際繪畫問題的“鑰匙”。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提供更具體、更可操作的繪畫方法論的指導書,讓我能夠在練習中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素描水平。

評分

拿到《素描建築風景畫技法》這本畫冊,我當時心中充滿瞭對它能夠給我帶來繪畫啓發的期待。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能夠將宏偉的建築與自然的壯麗景色巧妙結閤的畫作情有獨鍾,總覺得這樣的作品既有理性結構的美,又有感性情感的流露。我普段也經常練習素描,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對建築綫條的理解和對風景光影的捕捉能力。 我原以為這本書會深入地講解如何運用不同型號的鉛筆來錶現建築的材質感,比如石材的粗糙、金屬的光澤,或者是木材的紋理。同時,對於風景部分,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用細膩的筆觸來刻畫樹葉的層次,或者用富有錶現力的綫條來描繪流水的動態。我也很想知道,作者在處理復雜場景時,是如何取捨細節,如何安排畫麵的主次,以及如何運用明暗對比來突齣主體。 翻閱瞭書中的內容後,我發現它更多的是提供瞭一些精美的範例作品,以及一些比較概括性的創作理念。書中展示瞭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素描和風景素描,畫麵效果確實很棒,但對於我期待中的“技法”層麵的講解,我並沒有找到太多實質性的內容。它會提到“構圖”、“光影”、“綫條”等概念,但並沒有深入探討具體的繪畫步驟,或者針對某些難點的突破方法。 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更多關於如何繪製不同風格的建築,比如哥特式教堂的飛扶扶壁,或者巴洛剋風格的雕塑細節。同時,對於風景的描繪,我也期待能有關於如何錶現開闊的平原、崎嶇的山地,或者波光粼粼的海麵等不同地貌的獨特技巧。這本書的內容,雖然藝術性很高,但對於我這樣希望學習具體繪畫方法和提升實際操作能力的讀者來說,可能稍顯遺憾。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一種“看得見,但摸不著”的感覺。它嚮我展示瞭理想的繪畫效果,卻未能教會我如何達到這個效果。我希望未來的相關書籍能夠更注重實用性和指導性,提供更多可以學習和模仿的繪畫過程,幫助讀者真正掌握素描的精髓,創作齣屬於自己的優秀作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