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素描建筑风景画技法 | 作者 | 李乘,王其钧 绘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289646 | 出版日期 | 2014-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素描建筑风景画技法》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建筑风景画技法书。通俗易懂地对建筑风景画的素描特点、构图、透视、线条的组织排列、明暗色调的处理等技法进行了明确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各种风格的作品加以分析鉴赏。数10种的示范作品作画步骤图带你进入画好素描建筑风景画的全过程。 |
| 作者简介 | |
| 王其钧:1954年生,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作。1996年定居加拿大,先在多伦多大学任职,后应邀作为作者和摄影师去台湾大地出版公司工作。其间,古建筑调查的足迹遍及台湾全岛及澎湖、金门。本书即是金门社区聚落调查的结果。著述颇丰,研究方向是建筑史及民居。其中《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1993年获台湾图书高奖金鼎奖。撰写《中国古建筑大系X(十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中”民间住宅建筑”分册。 |
| 目录 | |
| 前言 章 素描的特点 一 素描的特征 1.单纯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2.直接的认识方式 3.科学的精神 二 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1.笔 铅笔 炭笔 水笔 毛笔等软质笔 2.版面 3.其他工具 橡皮 修正液 定画液 画板和画架 直尺 美工刀 纸笔 第二章 如何构图 一 构图时应掌握的原则 1.主次关系 2.空间 3.均衡比例 4.疏密得当 二 常见的几种构图形式 1.“一”字形构图 2.三角形构图 3.“S”形构图 4.“L”形构图 5.“米”字形构图 6.“十”字形构图 7.对角线构图 8.方形构图 第三章 如何处理透视关系 一 常用的概念 二 透视中的重要的原则 三 三种透视 四 透视中的变化特点 五 增强透视效果的小技巧 第四章 如何处理明暗关系 一 明暗产生的原因:光 二 明暗对形体的描绘——三大面五调子 三 虚实对比 1.虚实产生的原因 2.虚实的表现 第五章 如何运用线条组织调子 一 钢笔画中的明暗调子 二 钢笔画中常用的排线方式 1.由平行线组成 2.由不同方向排列均匀的平行线组成 3.由交叉线组成 4.由弧线组成 5.由镯状曲线组成 6.由不规则曲线组成 第六章 作画步骤 一 作画步骤 二 各种建筑图的步骤示范 示范图例一 示范图例二 示范图例三 示范图例四 示范图例五 示范图例六 示范图例七 示范图例八 示范图例九 三 配景表现 1.树木配景 2.交通工具配景 3.人物配景 4.地面绘制 5.石头绘制 6.路灯绘制 7.水面绘制 第七章 作品分析 第八章 作品欣赏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当我拿到《素描建筑风景画技法》这本书时,我满怀期待地准备探索其中奥秘。我一直以来都对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铅笔线条能够最直接地捕捉到建筑的轮廓和风景的韵味,并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赋予画面生命力。我个人也经常进行素描练习,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找到一些更进阶、更具启发性的绘画技巧。 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如何运用不同力度和角度的笔触来表现建筑的质感,例如如何通过粗犷的线条来表现岩石的厚重,或者用细腻的笔触来描绘玻璃窗的通透。在风景方面,我期待能学习到如何运用线条的疏密来区分远近的景物,以及如何通过阴影的走向来营造空间的纵深感。我也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处理画面中的动感元素,比如风吹过的树叶或者流动的水波。 然而,在翻阅这本书后,我发现它更侧重于展示一些精美的示范作品,以及一些比较基础的绘画理论。书中虽然不乏一些引人入胜的素描作品,但对于我所期待的、能够帮助我解决具体绘画难题的“技法”层面的讲解,我并没有找到足够深入和详尽的内容。它会提及“透视”、“比例”等概念,但并没有提供具体的绘制案例,或者一步一步的指导。 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更多关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建筑的素描表现方法,例如如何准确地勾勒出古典建筑的对称性,或者如何表现现代建筑的几何线条。同时,对于风景画,我也期待能学习到如何描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色,例如在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会有怎样的色彩和明暗变化。这本书的内容,虽然画面效果很棒,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欣赏型的画册,而非一本教学性的技法指南。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一些视觉上的享受,但却没有真正解答我的一些绘画疑惑。我希望市面上能够出现更多像“手把手教你画出欧洲古镇”、“如何用素描表现晨昏光影下的山林”这样更具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素描技法书籍,来帮助我们这些爱好者不断进步。
评分这本《素描建筑风景画技法》的书,我本来是抱着一种非常期待的心情去翻阅的。我一直对用铅笔勾勒出建筑的线条和捕捉风景的韵味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和观察力的方式。我特意找了很多关于建筑速写和风景写生的资料,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灵感和实用的技巧。 然而,当我在书店里仔细翻看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并不在我最关心的那些方面。虽然封面上的画作看起来很不错,色彩搭配和构图也比较吸引人,但是内页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技法的讲解,我并没有找到非常深入和有启发性的东西。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材质的建筑表现方法,比如石材的厚重感、玻璃的反光效果,或者水彩风格的风景画如何用素描来铺垫。 我希望能学到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远近感,以及如何利用光影的变化来塑造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的层次。同时,对于风景画,我也期待能有关于如何捕捉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景色的特点,比如冬天的萧瑟、夏天的生机,或者雨后清新空气的描绘。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有一些基础的线条练习,但对于想要进阶的读者来说,可能略显不足。 我也比较关注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细节,比如建筑上的装饰纹理、树叶的层次感,或者水面的波光粼粼。这些细节的刻画,往往能让画面更加生动和传神。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示范性的讲解,或者作者在处理这些细节时的一些独到之处。这本书的内容,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些入门级的技巧展示,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或者提升绘画水平的读者,可能需要寻找其他的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虽然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很高,但实际内容并没有完全满足我的需求。我希望未来的版本或者同类书籍,能更侧重于实际应用和技巧的深度挖掘,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帮助读者在素描技法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创作出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评分拿到《素描建筑风景画技法》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惊喜,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对用铅笔捕捉那些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和自然风光中的迷人景致有着特别的热情。我常常在想,寥寥几笔的素描,如何能够传达出建筑的宏伟气势,以及风景的宁静致远。我平时也会进行一些素描练习,希望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和实用的绘画技巧。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来表现建筑的体积感和层次感,比如如何用更粗犷的线条来勾勒出建筑的轮廓,而用细腻的线条来刻画细节。在风景的描绘上,我也希望能学习到如何运用阴影来区分远近,如何通过笔触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景物,例如树木的繁茂和草地的疏朗。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光线在建筑表面和风景中的微妙变化。 然而,当我仔细翻阅了这本书的内容后,我发现它更多的是展示了一些风格各异、质量上乘的素描范例,以及一些关于绘画创作的宏观理念。书中虽然不乏令人赞叹的作品,但对于我这样渴望深入学习具体绘画技法的读者来说,并没有提供足够详尽的指导。它会提到“观察”、“写生”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具体阐述在面对复杂的建筑结构或多变的自然场景时,该如何着手进行绘制。 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如何绘制不同比例和结构的建筑,比如如何准确地表现建筑的透视关系,以及如何刻画建筑的装饰细节。在风景方面,我也期待能学习到如何用素描来捕捉水面的反光,或者如何表现天空的辽阔感。这本书的内容,虽然艺术水准很高,但对于希望从零开始或者想要突破瓶颈的读者而言,可能稍显不足,更像是一本激发灵感的画册。 总体而言,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视觉范例,让我看到了素描绘画的无限可能。但它并没有提供给我一把能够真正解决实际绘画问题的“钥匙”。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更具体、更可操作的绘画方法论的指导书,让我能够在练习中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素描水平。
评分拿到《素描建筑风景画技法》这本画册,我当时心中充满了对它能够给我带来绘画启发的期待。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将宏伟的建筑与自然的壮丽景色巧妙结合的画作情有独钟,总觉得这样的作品既有理性结构的美,又有感性情感的流露。我普段也经常练习素描,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对建筑线条的理解和对风景光影的捕捉能力。 我原以为这本书会深入地讲解如何运用不同型号的铅笔来表现建筑的材质感,比如石材的粗糙、金属的光泽,或者是木材的纹理。同时,对于风景部分,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来刻画树叶的层次,或者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来描绘流水的动态。我也很想知道,作者在处理复杂场景时,是如何取舍细节,如何安排画面的主次,以及如何运用明暗对比来突出主体。 翻阅了书中的内容后,我发现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些精美的范例作品,以及一些比较概括性的创作理念。书中展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素描和风景素描,画面效果确实很棒,但对于我期待中的“技法”层面的讲解,我并没有找到太多实质性的内容。它会提到“构图”、“光影”、“线条”等概念,但并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的绘画步骤,或者针对某些难点的突破方法。 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如何绘制不同风格的建筑,比如哥特式教堂的飞扶扶壁,或者巴洛克风格的雕塑细节。同时,对于风景的描绘,我也期待能有关于如何表现开阔的平原、崎岖的山地,或者波光粼粼的海面等不同地貌的独特技巧。这本书的内容,虽然艺术性很高,但对于我这样希望学习具体绘画方法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读者来说,可能稍显遗憾。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看得见,但摸不着”的感觉。它向我展示了理想的绘画效果,却未能教会我如何达到这个效果。我希望未来的相关书籍能够更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提供更多可以学习和模仿的绘画过程,帮助读者真正掌握素描的精髓,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评分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名为《素描建筑风景画技法》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比较宏观,但缺少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城市景观和自然风光中的建筑元素相结合的画面非常着迷,总觉得它们能够传达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与自然融合的美感。我平时也喜欢随手画一些速写,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这本书,将我观察到的建筑细节和风景特点更有效地转化为铅笔线条。 我特别想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将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化成清晰的线条,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材质的墙面、屋顶和窗户的技巧。比如,如何勾勒出老建筑的斑驳感,或者现代建筑的简洁利落。另外,在风景方面,我也很期待能学习到如何用素描来捕捉光影在山峦、树木和水面上的变化,以及如何表现不同天气下的氛围,例如阳光下的明暗对比,或者雾气弥漫的朦胧感。 然而,在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的几个章节后,我发现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些范例作品和比较笼统的理论讲解。比如,它会提到“观察的重要性”、“注意透视”这些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对于如何具体地进行观察,或者如何运用透视来绘制一个有挑战性的建筑,则没有给出详细的步骤或者图解。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如何绘制一个带有弧形屋顶的教堂”、“如何表现远景中层叠的山脉”这样的具体案例分析。 我期望书中能够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表现手法,以及针对不同地貌的风景素描技巧。比如,我一直对如何用素描来表现欧洲古镇的石板路和狭窄街道感到困惑,希望能有相关的指导。同样,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亭台楼阁与自然景物的巧妙融合,我也非常希望能在书中找到一些描绘方法。这本书的内容,虽然画面精美,但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学习实际绘画技巧的读者来说,可能还远远不够。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感觉。它展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也点出了一些绘画的方向,但却没有给我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手把手教我如何下笔,如何解决绘画中的具体问题的实用指南,而不仅仅是欣赏美的画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