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武术/体育专项课系列教材
定价:25.00元
作者:刘立清,杨雨龙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8505888
字数:
页码:1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武术/体育专项课系列教材》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武术套路和散打。武术套路部分包括“武术的基本理论”“武术的运动技术”“武术套路动作”“武术教学、组织机构及竞赛规则”;散打部分包括“散打概述与基本方法及竞赛规则”。在内容上,力求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做到遵循运动学习的客观规律,掌握武术套路和散打项目发展的新动态,将武术文化、武术技击有机结合。
在形式上,采用真人图片,简单易懂地讲解文字,力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发展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其自愿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实现“终身体育”的终目的。
编者希望通过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在以武会友、德行兼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
目录
章 武术的基本理论
节 武术运动发展简史
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二、当代武术的现状与走向
第二节 武术运动分类
一、按内容分类
二、按类型分类
第三节 武术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一、武术运动的特点
二、武术运动的作用
第四节 剑术及太极拳介绍
一、剑术介绍
二、太极拳介绍
第二章 武术的运动技术
节 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法
一、手型
二、手法
三、步型
四、步法
五、腿法
六、跳跃
第二节 武术运动的基本功
一、上肢动作练习
二、步型练习
三、步法
第三节 武术运动的组合练习
第三章 武术套路动作
节 第三路初级长拳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说明
第二节 剑术(初级剑术)
一、动作名称
二、套路说明
第三节 24式简化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及学习计划
一、基本动作
二、学习计划
三、教案基本内容
第四节 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24式太极拳演示图解
第四章 武术教学、组织机构及竞赛规则
节 武术角色教学法界定
一、武术角色教学法的根源
二、武术角色教学的角色划分
第二节 武术的组织机构建设与发展
一、武术机构的建立
二、各省、市区武术机构的发展
三、国际性武术组织
第三节 武术套路的竞赛规则
第五章 散打概述与基本方法及竞赛规则
节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隋唐五代时期
四、两宋时期
五、元、宋、明、清时期
六、中华民国时期
七、新中国时期
第二节 散打运动的特点
一、实战性强、技法丰富
二、远踢近打贴身摔
三、快、重、准、狠
第三节 散打基本动作
一、实战预备姿势
二、基本步法
第四节 散打的基本拳法
一、直拳
二、摆拳
三、勾拳
四、鞭拳
五、组合拳
第五节 散打的基本腿法
一、正蹬腿
二、鞭腿(弹腿)
三、踹腿
四、扫腿
第六节 散打的基本摔法
一、抱腿过顶摔
二、抱腿前摔
三、切摔
四、夹颈过背摔
五、搂腰过背摔
六、截腿上托摔
七、截腿勾踢摔
八、截腿转压摔
九、压颈推膝
第七节 散打的防守技术动作
一、接触式防守
二、不接触式防守(闪躲防守)
第八节 散打的基本竞赛规则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武术/体育专项课系列教材》:
中国武术协会成立于1958年9月,下设教练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科研委员会及新闻宣传委员会。其任务是团结全国武术工作者,发掘、研究、整理武术遗产,广泛推动群众性武术运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开展科研活动,协助国家体育部门研究审定武术项目的比赛和表演规则,组织全国比赛,审查考核等级裁判员和教练员等。
1986年经批准正式成立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87年国家体委将原来的武术处合并到武术研究院,统一管理全国的武术工作和对外推广工作。20世纪90年始,随着我周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武术运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其工作,经中央机构编委会批准,在中国武术协会实体化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武术运动的发展积累资金是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要的工作。
……
序言
无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一种古朴而又不失力量感的美学,让我想起那些在夕阳下挥汗如雨的武道宗师。我一直对传统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人生智慧,而不仅仅是招式和技巧。读这本书,我更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武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汗水味和木头香,耳边回响着师父的喝斥和弟子们的练功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形”与“意”的讲解,这不仅仅是身体动作的模仿,更是精神层面的修炼。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拳种的介绍,让我对它们的历史渊源、技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甚至能想象出当年那些名家大师是如何在一招一式中融入自己的生命感悟的。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书中描述的一些基本功,比如站桩,感受身体的沉稳和力量的聚集。虽然我并非专业的习武者,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很亲切,它并没有将武术神化,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需要耐心、毅力、智慧去钻研的学问。每当我感到生活有些迷茫时,翻开这本书,那些关于“精气神”的论述,总能给我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前进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得更充实、更有力量的书。
评分我是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这次选修了武术课程,急需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书籍。这本书在教学大纲的推荐书目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来翻阅。刚开始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毕竟理论性的教材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然而,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条理非常清晰,结构也十分合理。它从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讲起,循序渐进地深入到各种技术动作的讲解。书中对每个动作的分解都非常细致,配以高质量的插图,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基础训练方法的设计,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关于步法、桩功的训练,它详细列出了不同的练习方式和注意事项,并解释了这些练习对于提升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的重要意义。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导进行练习,确实感受到了身体的明显变化,协调性、柔韧性都有所提高。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武术比赛规则和裁判法的介绍,这对于我们理解竞技武术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武术这项运动有了更科学、更系统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我对武术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和好奇。总觉得武术不仅仅是打斗的技巧,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力量的象征。这本书的出现,满足了我对武术的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动作的书,更像是一本讲述武术背后哲学和文化的故事集。书中对于不同流派武术的起源和发展都有精彩的阐述,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武术大师们的传奇经历。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于“道”的解读,它将武术的修习与人生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明白,真正的武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大,更是心灵上的成熟。当我读到关于“以柔克刚”的解释时,我深有感触,这不正是我们做人处事时也需要遵循的智慧吗?书中的一些理论讲解,虽然深奥,但作者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阐述出来,让我这位门外汉也能领略到其中的精妙。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陷入沉思,思考武术与人生之间的关联,这种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它让我对中国武术的理解,从表面的招式,升华到了对内在精神的体悟。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动作训练和身体控制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一些体育项目中,比如体操、跳水等,都需要非常精准的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觉得它的内容可能与我所追求的方向有所关联。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它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解读“武术”,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搏击术,更将其看作是一种极致的身体控制和能量运用的科学。书中对于发力机制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协同发力来达到最大的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尝试着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核心稳定性和爆发力训练的动作,感觉对我的日常训练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打”,更是教你如何“用”你的身体,如何最大化地释放身体的潜能。书中对于一些高级动作的分解和解析,虽然我现在还无法完全掌握,但它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看到了身体能够达到的更高境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意念”的描述,它强调了精神力量在训练中的重要性,这与我之前接触的一些训练理论不谋而合。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如何更科学、更深入地理解和训练身体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又能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被它“武术”这个标题吸引了。我对武术一直有一种神秘感,觉得它是一种能够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绝佳方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了实在的指导意义。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练武先练身”的理念,它强调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体能训练方法。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导,每天抽出半小时进行一些基础的拉伸和力量训练,感觉身体确实变得更加灵活和有力量了。书里还介绍了几个比较容易入门的武术套路,讲解得非常详细,每一个动作的名称、要领、发力方向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我跟着书中的讲解,在家里的客厅里练习,虽然动作还不标准,但已经能感受到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能够暂时忘却工作中的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动作的体会中。每次练习完,都感觉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仿佛将积压的压力都释放了出来。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师父,用最简单的方式教会我如何通过武术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