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维修大全:实例精华版 电子与通信 书籍

智能手机维修大全:实例精华版 电子与通信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智能手机维修
  • 手机维修
  • 电子维修
  • 通信维修
  • 实例教程
  • DIY维修
  • 硬件维修
  • 软件维修
  • 故障排除
  • 维修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青草书店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2603
商品编码:29767006706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智能手机维修大全:实例精华版 电子与通信 书籍
作者:张军
定价:49.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11562603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作为维修类工具书,本书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着重讲解智能手机的维修技巧,同时配以大量的图片、详细的作流程和实例,力求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新、实用的智能手机故障诊断、维修的实用知识。本书共15章,包括智能手机的元器件维修检测维修工具、使用万用表判断手机元器件好坏、智能手机软硬件故障维修方法、智能手机刷机技巧、智能手机解锁技巧、智能手机照片资料恢复技巧、智能手机拆机技巧、智能手机整机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等内容。本书不仅可作为从业维修人员、手机维修新手掌握手机维修基础和技能提升的学习用书,也可用作大中专职业院校通信专业或智能手机维修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用作手机维修短期班培训用书以及企业岗位培训的培训用书。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元器件维修检测工具与焊接技术 1
技巧1 学用万用表 1
实例1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 5
实例2 用指针万用表测量 7
技巧2 学用示波器 9
实例3 用示波器测量 15
技巧3 焊接原理及过程 18
技巧4 学用手工焊接工具 19
技巧5 焊料与焊剂的使用技巧 22
技巧6 学用吸锡器 22
技巧7 焊接作姿势 23
技巧8 焊接作方法 23
实例4 焊接直插式元器件 25
实例5 焊接贴片式元器件 28
技巧9 BGA拆焊技术 32
实例6 BGA焊接实 34
技巧10 电路板焊接问题处理 35
第2章 使用万用表判断手机元器件好坏 37
技巧11 电阻器实用知识 37
实例7 贴片电阻器好坏检测 38
实例8 贴片排电阻器好坏检测 40
技巧12 电容器实用知识 43
实例9 贴片电容器好坏检测 44
技巧13 电感器实用知识 46
实例10 电感器好坏检测 47
技巧14 二极管实用知识 49
实例11 二极管好坏检测 50
技巧15 三极管实用知识 51
实例12 三极管好坏检测 52
技巧16 场效应管实用知识 58
实例13 场效应管好坏检测 59
技巧17 集成稳压器实用知识 62
实例14 集成稳压器好坏检测 62
技巧18 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用知识 64
实例15 数字集成电路好坏检测 65
第3章 智能手机软硬件故障维修方法 69
技巧19 怎样学会智能手机维修 69
技巧20 智能手机软件故障分析 69
技巧21 智能手机软件故障处理方法 70
技巧22 智能手机硬件故障分析 71
技巧23 智能手机硬件故障处理方法 73
技巧24 八步骤维修智能手机 75
第4章 智能手机刷机技巧 77
技巧25 智能手机刷机 77
技巧26 智能手机刷机前的准备 79
实例16 小米智能手机刷机实战 84
实例17 HTC智能手机刷机实战 86
实例18 华为智能手机刷机实战 90
实例19 联想智能手机刷机实战 90
实例20 苹果智能手机刷机实战 93
实例21 联想S658T手机开机系统提示“很抱歉,日历已停止运行” 94
实例22 摩托罗拉ME525手机联系人信息无法保存 95
实例23 小米3手机刷机后,运行时总死机 95
第5章 智能手机解锁技巧 96
技巧27 智能手机常用加密及解锁方法 96
技巧28 SIM卡锁定解锁技巧 98
实例24 小米手机解锁实战 99
实例25 联想手机解锁实战 100
实例26 联想黄金斗士S8手机被锁,忘记密码 101
实例27 iPhone 5手机密码输入次数过多,显示iPhone已停用 101
实例28 中兴U791手机图形锁忘记密码 102
实例29 华为荣耀6手机忘记屏锁密码 102
实例30 联想乐檬3手机被锁,忘记密码 103
第6章 智能手机照片资料恢复技巧 104
技巧29 怎样从手机存储卡中删除文件 104
实例31 恢复被删除的照片/视频 104
第7章 智能手机拆机技巧 108
实例32 结合吸盘拆卸智能手机 108
实例33 使用撬棒拆卸智能手机 111
第8章 智能手机整机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 114
技巧30 智能手机整机故障诊断检修流程 114
技巧31 智能手机故障分类 117
技巧32 通过电流变化判断智能手机故障 118
技巧33 不开机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 119
技巧34 不入网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 122
技巧35 不识卡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 124
技巧36 显示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 125
技巧37 进水手机维修处理 129
实例34 三星i8258手机进水后无法开机 130
实例35 三星i8268手机进水 131
实例36 iPhone 4手机无法开机 131
实例37 iPhone 5S手机



手机屏幕触控失灵的疑难杂症诊断与修复 一、引言:触控的“沉默”——现代手机交互的危机 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今天,触控屏幕已成为人机交互最直接、最核心的媒介。从滑动解锁的顺滑,到精准的文字输入,再到游戏中指尖的飞舞,触控的灵敏与精准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然而,当这扇通往数字世界的“窗户”变得迟钝、失灵,甚至完全“沉默”时,我们所依赖的智能手机瞬间沦为一块冰冷的玻璃。手机屏幕触控失灵,这一看似简单的故障,背后却可能隐藏着错综复杂的软硬件问题,其诊断与修复往往是维修从业者面临的“疑难杂症”。 本指南旨在深入剖析手机屏幕触控失灵的各种潜在原因,从最常见的硬件接触不良,到复杂的芯片级故障,再到软件层面的干扰,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诊断思路与实用的修复方案。我们将聚焦于实际维修场景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维修技术人员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故障,提高维修效率和成功率,最终让用户的手机重拾“灵动”。 二、硬件层面的“罪魁祸首”:触控失灵的物理根源 触控失灵最直接的根源往往在于硬件。这些物理损伤或连接问题,是导致触控信号无法正常传输的“元凶”。 1. 屏幕本体的损伤: 屏幕摔碎或变形: 这是最直观的原因。当屏幕玻璃出现裂痕,特别是深入到触控层的裂痕,会导致触控信号中断或产生干扰。屏幕的轻微变形,如受压后出现的弯曲,也可能影响到屏幕内触控传感器与玻璃基板的贴合度,进而导致局部或全局触控失灵。 诊断要点: 仔细观察屏幕表面有无明显裂痕、划痕、压痕,注意屏幕边缘是否与边框完全贴合。 修复方案: 更换全新的原装或高品质屏幕总成。在更换过程中,要确保屏幕安装到位,无挤压变形。 屏幕进水或受潮: 水分是电子设备的“天敌”。水分渗透到屏幕内部,会腐蚀触控IC、电路板上的触控排线接口,甚至引起短路,导致触控失灵。 诊断要点: 检查屏幕边框、听筒、充电口等位置有无水渍、锈迹。部分手机有进水指示标签,可作参考。 修复方案: 立即断电,拆机进行深度干燥处理。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主板及相关排线接口。若已造成腐蚀,可能需要更换触控IC或受损排线。 屏幕排线松动或损坏: 触控屏幕通过一根或多根柔性排线与主板连接。这些排线在长期使用、拆卸不当或受外力影响时,容易出现松动、接触不良、氧化、甚至断裂。 诊断要点: 拆机后,仔细检查连接主板的屏幕排线接口是否牢固,有无虚焊、氧化、烧蚀痕迹。检查排线本身是否有折痕、破损。 修复方案: 重新插拔排线,确保连接到位。若排线接口氧化,可用专用清洁剂和软毛刷进行清洁。若排线本身损坏,则必须更换新的屏幕排线。 屏幕自身老化或质量问题: 屏幕作为消耗品,使用时间长了,其内部的触控层也可能老化,灵敏度下降,最终导致触控失灵。部分劣质屏幕在出厂时就存在质量缺陷。 诊断要点: 排除其他硬件或软件问题后,仍触控失灵,且手机使用年限较长,则考虑屏幕老化。若新更换的屏幕也出现问题,则要怀疑屏幕本身的质量。 修复方案: 更换新的屏幕总成。 2. 主板层面的“信号阻碍”: 触控IC(TPIC)故障: 触控IC是处理触控信号的核心芯片。当触控IC受到静电、浪涌、过热或物理损伤时,会导致其内部电路损坏,无法正常解析触控信号,从而引起触控失灵。 诊断要点: 排除屏幕及排线问题后,可以通过短接或测量触控IC的供电、时钟、数据线等关键点,判断其工作状态。无信号或信号异常,则倾向于触控IC故障。 修复方案: 芯片级维修。需要具备高超的BGA焊接技术,将损坏的触控IC拆下,更换一颗功能相同、质量可靠的全新触控IC。 主板相关电路故障: 触控IC的正常工作需要主板上其他元器件的支持,如供电稳压IC、滤波电容、电阻等。这些元器件的损坏,如短路、断路、漏电,都会影响触控IC的工作,导致触控失灵。 诊断要点: 仔细检查与触控IC相关的供电电路、信号线路上的元器件,有无烧毁、鼓包、漏液等现象。利用万用表和示波器进行线路检测。 修复方案: 更换损坏的元器件。这同样需要精密的BGA焊接技术。 CPU/PMIC(电源管理IC)异常: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CPU或PMIC的异常也可能间接影响触控IC的正常工作,导致触控失灵。例如,PMIC提供的供电不稳定,CPU处理任务过载导致系统卡顿,进而影响触控响应。 诊断要点: 这种情况较为复杂,通常是在排除了其他所有可能性之后才考虑。可能需要结合手机的整体运行状态、发热情况来判断。 修复方案: 针对CPU或PMIC的维修,是更高级别的芯片级维修,对技术和设备要求极高。 3. 其他硬件因素: 电池老化或损坏: 严重老化的电池可能导致供电不稳定,电流输出不足,间接影响触控IC的正常工作。 诊断要点: 观察电池是否有鼓包现象。通过专业软件检测电池健康度。 修复方案: 更换新电池。 SIM卡槽接触不良: 极少数情况下,SIM卡槽的接触不良或静电释放,可能对手机内部的信号造成干扰,影响触控。 诊断要点: 尝试取出SIM卡,看触控是否恢复正常。 修复方案: 清洁SIM卡槽,或更换新的SIM卡槽。 三、软件层面的“迷雾”:触控失灵的虚拟根源 与硬件故障不同,软件层面的触控失灵往往表现得更为“隐蔽”,且修复方式也更具多样性。 1. 系统软件的“Bug”: 系统版本过低或兼容性问题: 旧版本的系统可能存在已知或未知的触控相关bug。升级到最新稳定版系统,往往能修复此类问题。 诊断要点: 检查手机系统版本,搜索相关版本是否有触控问题反馈。 修复方案: 升级到最新官方系统版本。 系统文件损坏: 在系统更新不完整、第三方应用权限滥用或病毒攻击等情况下,关键的系统文件可能损坏,影响触控功能的正常运行。 诊断要点: 出现触控失灵前,手机是否有异常关机、应用闪退等情况。 修复方案: 恢复出厂设置(备份重要数据)。若无效,则需要进行刷机操作,重装整个系统。 2. 应用软件的“干扰”: 第三方应用冲突: 某些第三方应用,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度调用系统权限的,如屏幕录制、游戏助手、或者不兼容的输入法,可能与系统触控功能发生冲突,导致局部或全局触控失灵。 诊断要点: 触控失灵是否发生在打开某个特定应用时,或是在使用某个特定功能时。 修复方案: 卸载可疑的第三方应用。逐一排查,直到找到“罪魁祸首”。 恶意软件或病毒: 恶意软件可能劫持用户输入,或破坏系统触控服务,导致触控异常。 诊断要点: 手机近期是否下载过未知来源的应用,或出现过异常广告、信息泄露等情况。 修复方案: 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进行全盘扫描和查杀。 3. 特殊模式的“误入”: 开发者模式或USB调试开启: 在某些特殊调试模式下,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影响系统的正常响应,包括触控。 诊断要点: 检查手机设置中的开发者选项,看是否被意外开启。 修复方案: 关闭开发者选项或USB调试。 屏幕录制/分屏模式异常: 在使用屏幕录制或分屏功能时,如果系统或应用出现bug,可能导致屏幕局部触控失效。 诊断要点: 触控失灵是否仅限于屏幕的某个特定区域,且在使用特定功能时发生。 修复方案: 退出或关闭相关功能,重启手机。 4. 屏幕贴膜的“阻碍”: 不合适的或安装不当的屏幕贴膜: 过厚、材质不当、或贴膜时产生气泡、灰尘,都可能影响电容屏对触控信号的准确识别。 诊断要点: 检查屏幕贴膜是否有褶皱、气泡、边缘翘起,或者贴膜本身厚度过大。 修复方案: 撕掉屏幕贴膜,用专用清洁布清洁屏幕表面,然后尝试重新贴一张高质量的贴膜。 四、高级诊断技巧与疑难杂症分析 对于一些复杂的触控失灵问题,传统的“换件”思维可能难以奏效。这时,就需要运用更深入的诊断技巧。 硬件电阻/电容测量: 使用高精度万用表,根据手机维修手册或电路图,测量触控IC供电、信号线上的关键电阻、电容值,判断是否有漏电、断路或阻值异常。 示波器信号分析: 利用示波器观察触控IC的输出信号波形,与正常波形进行对比,判断信号的完整性和时序是否正确。 显微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仔细检查主板上触控IC及其周边元器件的焊盘,有无虚焊、脱焊、微观裂纹等。 动态测试法: 在手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敲击、按压特定部位,观察触控是否出现周期性或区域性波动,有助于判断连接问题。 断电测试: 对于怀疑有短路故障的元器件,可以尝试断开(如拆除保险电阻)后再进行测试,以缩小故障范围。 疑难杂症举例: 1. “鬼影”触控: 屏幕在无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自行滑动、点击。这可能是触控IC内部误码、屏幕静电干扰、或主板信号串扰引起。 2. 区域性触控失灵: 屏幕的某个角落或边缘区域无法触控。这通常是屏幕排线接口氧化、屏幕内部触控网格损坏,或触控IC对应区域的信号线异常。 3. 特定应用触控异常: 仅在某个应用中出现触控问题。这强烈暗示是应用软件与系统或硬件的兼容性问题。 4. 冷热交替触控失灵: 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时出现触控问题。可能是屏幕或主板焊接点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热胀冷缩,导致接触不良。 五、结语:精湛技艺与细致耐心并存 智能手机屏幕触控失灵的维修,是一门集硬件识别、电路分析、软件调试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它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手机型号的结构和电路,更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精湛的动手能力。 从屏幕表面的细微裂痕,到主板上微小的芯片,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导致触控失灵的“症结”。本指南所阐述的诊断思路和修复方法,旨在为维修从业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机型和不断更新的技术,持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实践,才是成为一名优秀手机维修师的必由之路。 每一次成功的修复,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对用户信赖的回应。希望本指南能帮助您在面对“触控失灵”这一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自信,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维修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维修书籍那种枯燥乏味、堆砌知识点的印象。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侦探小说,每一个章节都在引导读者去“破案”。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疑难杂症”的专题分析。比如,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间歇性失联”的故障排查,这种故障往往是最折磨人的,因为它时有时无,很难复现。作者没有采用笼统的描述,而是细化到了不同信号通路上的电容和电阻的电压波动监测,甚至给出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我记得上次帮一个朋友修一部总是莫名其妙发热的旧款旗舰机,试了各种软件层面的优化都没用,后来根据书中的指引,检查了射频模块周边的元件,发现一个微小的虚焊点,清理并重新焊接后,问题迎刃而解。这种对细节的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经验,这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写出来的内容,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真刀真枪”的味道。对于那些想要把维修技术提升到专业水准的爱好者或者初级技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难得的“武功秘籍”。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刻板教条,反而充满了老一辈工程师那种务实和幽默感。在讲解一些复杂的电路原理时,作者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将电流比作水流,将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比作交通路口,一下子就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但即便是那些纯文字描述的部分,也能通过作者巧妙的叙事结构而被牢牢记住。此外,书中收录的维修案例分析部分,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案例大多来源于作者多年的一线经验,涵盖了从早期的功能机到最新的折叠屏手机的各种奇葩故障。比如,一个关于手机在特定湿度下才会出现GPS信号丢失的案例,分析其原因是主板上的某个屏蔽罩与PCB板之间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微小接触不良。这种细微到几乎无法用普通工具检测出来的问题,书中都能给出明确的定位思路和修复方案。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故障排查思路,让我学会了从更宏观和微观的多个维度去审视每一个故障现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带着点复古未来感的配色,加上清晰的排版,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维修手册。我本来对电子产品维修有点畏惧,总觉得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密密麻麻的元器件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立刻被它那种详尽到近乎痴迷的讲解方式所折服。作者似乎把所有能想到的故障场景都涵盖进去了,从最基础的屏幕更换、电池排线问题,到更深层次的电源管理芯片故障诊断,每一个步骤都配有高清的实物操作图。特别是关于软件层面的修复,很多通用的工具和刷机方法,书中都给出了不同品牌机型的具体操作流程,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极客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之前遇到过一个比较棘手的开机循环问题,在网上搜了很久都找不到一个统一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一个非常规的测试点定位方法,成功将手机救了回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怎么做”的指南,更在于它教会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叙事风格,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独立分析能力,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照猫画虎”的层面。

评分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桥梁。很多技术书籍要么过于侧重理论深度,让人读完不知如何下手;要么就是只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原理支撑,一旦遇到未知的故障就束手无策。然而,这本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工具清单和操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读者一种“系统性思维”。例如,在处理音频故障时,它会先让你检查软件设置,然后是音频解码芯片的工作电压,再深入到音频放大电路的元件参数,每一步都有据可查,有逻辑可循。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分析路径,对于正在职业转型或希望深入钻研电子维修领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无可替代的财富。它不仅仅是教会你“修好手机”,更是让你理解“手机是如何工作的”这一核心哲学,让人感觉自己的技术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物超所值。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应对工作中的一些软件层面的复杂升级和数据恢复挑战,毕竟硬件维修的门槛相对还是高一些。但这本书在软件部分的深度和广度,彻底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主流安卓系统和iOS系统在不同版本升级中可能遇到的“变砖”情况及官方和非官方的救援方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底层固件的结构和备份机制。书中用流程图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Bootloader解锁、分区刷写(Flashing)的全过程,对于那些对“刷机”心存芥蒂的新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信心和安全边界的指引。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风险提示”的重视程度,每一步高风险操作前,都会用醒目的图标提醒读者务必做好数据备份,并且对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估。这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在很多快餐式的网络教程中是看不到的。它教会我如何有条不紊地处理复杂的系统冲突,而不是盲目地尝试各种论坛流传的“一键修复”工具,真正实现了对设备控制权的掌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