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通信网(第3版)
定价:49.00元
作者:毛京丽,董跃武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635348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论述了通信网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了各种现代通信网技术,主要包括电话通信网、ATM网、基于IP的通信网、接入网等;然后研究了通信网络设计基础及通信网的规划设计;继而分析了软交换和下一代网络,后探讨了三网融合问题。
目录
章概述
1.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1.1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通信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1.3通信网的分类
1.1.4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1.2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1.3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1.3.1业务网
1.3.2支撑网
1.4现代通信网的基础技术
1.4.1交换技术
1.4.2传输技术
1.5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
第2章电话通信网
2.1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2.1.1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构成
2.1.2对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
第3章 ATM网
第4章 基于IP的通信网
第5章 接入网
第6章 电信支撑网
第7章 通信网络设计基础
第8章 通信和网络规划
第9章 下一代网络及软交换技术
0章 三网融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的“实用主义”倾向。我不是科班出身,自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很多教科书读完后,合上书本,面对真实的设备或网络抓包文件时,依然两眼一抹黑。然而,这本书在解释完一个技术原理后,往往会紧接着一个“工程实践”或者“案例分析”的小节。比如讲到路由协议的收敛过程,它会模拟一个网络分区事件,然后展示不同算法下的延迟和效率差异。这种将抽象的逻辑模型与具体的工程后果关联起来的写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设计一个真实的、会出故障的网络系统,学会如何预见问题、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训练,比死记硬背技术参数重要一万倍。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套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同类型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写得过于学术化,读起来像在啃石头。但这本《现代通信网》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最让我惊喜的是对前沿技术的把握和深度。比如在讲解移动通信演进(从2G到4G,再到5G的某些核心概念)时,它没有停留在概念介绍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背后的物理层和网络层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特别花时间研究了其中关于资源调度的章节,那里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作者的注释和案例分析,让原本望而生畏的公式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是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实现”的实战手册。对于准备从事网络优化或者系统设计的人来说,这种深度是极其宝贵的财富,直接决定了你理论知识的厚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严谨中带着一种学术的自信,但偶尔也能看到作者试图拉近与读者距离的努力。比如在解释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时,他会使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确认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有一次我被BGP的路径选择机制搞得焦头烂额,翻遍了前面的内容也没想通,结果在某一页的脚注里,作者用了一个“快递分拣中心”的类比,瞬间茅塞顿开。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读起来需要专注,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和完整的现代通信网络知识框架,让我现在再去接触任何相关的标准文档或技术白皮书时,都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坐标系,不再感到迷失方向。它更像是一张精准的导航图,而不是一堆零散的地图碎片。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细节处理也体现了编者的用心良苦。作为一本第三版,它显然经过了多次的打磨和修订,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比如,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一些老旧但仍需了解的协议时,篇幅适中,重点突出;而在介绍新兴的网络架构,比如SDN或者云计算对传统网络带来的冲击时,笔墨明显加重,分析也更为深入和前瞻。更贴心的是,每章末尾都有大量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有些是纯理论的验证,有些则需要综合运用前面几章的知识点来解答一个完整的场景问题。我经常会花大量时间在这些习题上,因为正是这些挑战性的练习,强迫我走出舒适区,真正地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如果没有这些配套的思考环节,这本书的价值至少要打个五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经典的教材风格,一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就知道里面肯定干货十足。我本来对通信网络这个领域就有点敬畏,觉得它太抽象了,各种协议、各种拓扑结构,简直是绕口令。但翻开前几页,作者的叙述方式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拗口的定义,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循循善诱地把我们带入一个宏大的场景——现代社会对信息互联的迫切需求。从最基础的信号处理,到如何构建一个可靠的传输通道,每一步都解释得非常清晰,图文并茂的插图简直是我的救星,把那些原本只能在脑海里想象的电路和数据流具象化了。我尤其喜欢他对历史演进的梳理,让你明白现在的技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前辈们一步步摸索出来的,这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敬意和代入感,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