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决战库尔斯克
定价:26.00元
售价:16.9元,便宜9.1元,折扣64
作者: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13216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13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库尔斯克爆发了一场会战。参战双方共投入了400多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12000余架,创下了史上规模*的坦克会战和*规模单日空战的记录······成千上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汇集成钢铁巨流,展开了一场撼天动地的金属大撞击。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履带的流动声令人心惊胆战,、炸弹的爆炸和坦克的吼叫使大地流血······
内容提要
本书用纪实的笔法、以全景扫描的方式对库尔斯克会战进行了介绍。不仅展现了苏德战场及其库尔斯克会战的壮阔画卷,而且也提供了库尔斯克会战前后双方决策的细节;不仅汇集了大量散见于各国军事档案中的珍贵史料,而且也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秘闻。
目录
作者介绍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文摘
序言
我首先关注的是内容组织上的逻辑严密性。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具有匠心,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线推进,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宏观战略”与“微观战术”穿插叙述的手法。开篇对双方战略意图的剖析,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力度,让人不得不佩服编委会的功力。接着,对不同战区和关键突击点的描述,又迅速聚焦到具体部队的英勇事迹和残酷抉择上,这种视角上的快速切换,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体验,避免了纯粹的战役罗列带来的枯燥感。尤其是一些战术细节的处理,比如对德军装甲部队如何应对苏军反坦克的心理侧写,写得入木三分,充满了戏剧张力。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读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深入的复盘会议,编委会通过详尽的史料梳理,将那场钢铁洪流的碰撞,还原到了一个近乎三维的立体空间,让你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火炮的射界、坦克的行进路线以及指挥官的艰难抉择。这种层次分明的叙事结构,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评分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来看,这份编委会的资料收集工作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浩大工程。我注意到书中大量引用了来自不同阵营,甚至是极为隐秘的档案资料,这使得很多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定论”得到了极为细致的再审视甚至推翻。比如,书中对某些关键决策的追溯,它并没有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位将领,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情报的模糊性、后勤的掣肘以及不同军种之间的沟通壁垒,展现了一种极其成熟和辩证的历史观。对于那些常常在其他著作中被一笔带过的技术细节——例如不同型号坦克的性能差异如何直接影响了局部战斗的走向——这本书也给予了充分的篇幅进行专业解读。这表明编委会不仅仅满足于讲述“发生了什么”,更致力于探究“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历史真相的执着探求,让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可靠的、值得反复查阅的参考宝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抓人眼球,那种复古的色调和粗犷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将人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油画般的质感,仿佛能从那褪色的照片中嗅到火药味。内页的纸张选得也很有讲究,厚实且略带纹理,阅读起来手感极佳,这对于一本厚重的历史著作来说,简直是加分项。装帧方面也看得出是用心了,书脊结实,即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我翻阅前几页时,就被那精美的地图插页所吸引,复杂的兵力部署图被绘制得清晰明了,即便是军事小白也能大致了解当时的态势。排版布局上,注释和正文的区分处理得非常得当,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没有牺牲掉学术的严谨性。总的来说,从这本书的外在来看,它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历史读物,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体现了编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这段历史的敬畏之心。每次拿起它,都感觉像是在触摸一段沉甸甸的过去。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人”的刻画,而非仅仅是冰冷的机械和数字的堆砌。许多历史书籍在描述大规模会战时,往往将士兵简化为无名的“单位”,但这本书显然超越了这一层面。通过对许多幸存者的口述史料的引用,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普通士兵的内心世界。有描绘侦察兵在浓雾中摸索前进的战栗,有工兵冒着炮火架设浮桥的决绝,更有后勤人员在泥泞中坚守阵地的默默付出。这些鲜活的细节,让那场宏大的战役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复杂的光辉与挣扎。我记得其中一段关于伤兵救治场景的描写,那种对生命脆弱性的细腻捕捉,读来令人动容,甚至让人忘记了自己正在阅读的是一部军事史著作。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无疑提升了全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厚重感,让读者在了解战役胜负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真正代价。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酣畅淋漓,但也伴随着一种沉重的反思。它的语言风格极为凝练有力,夹叙夹议,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在描写高潮部分的装甲对决时,文字如同机关枪般扫射,充满了冲击力;而在分析战略失误和战役转折点时,笔锋则变得沉稳、冷峻,充满了历史的穿透力。这种文风上的动态变化,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很难一口气读完,必须时常停下来消化其中的信息量和情感冲击。但读完后留下的情绪,却不是简单的胜利或失败的快感,而是一种对人类集体非理性和巨大牺牲的深刻悲悯。它清晰地展示了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即便是最精密的计划,也可能被突发的人为错误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瞬间摧毁。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场战役的记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战争本身的荒谬与复杂,引人深思,久久不能忘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