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Ⅱ 第九辑
定价:65元
作者:佚名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439752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二编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生动地反映淞沪抗战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一部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丛书的校对和排版质量,即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算得上是上乘之作。要知道,这些资料本身可能就是从保存条件不佳的旧档案中抢救出来的,能做到如此清晰的影印和准确的转录,实属不易。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因文字模糊或录入错误而产生的理解障碍,这对于长时间沉浸于历史文献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字体选择的稳重感,页边距的合理分配,都体现了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能够有一套出版物如此注重细节,让人心生敬意。它让你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被低劣的制作工艺所干扰。这种对“物”的认真对待,恰恰是对所记录的“事”的一种无声的尊重。
评分初读这套丛书,我被它那种近乎学术论文般的严谨性所震撼。它摒弃了煽情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大量的原始文件、电报、会议记录等一手资料构建起叙事的骨架。这种“以史料说话”的姿态,极大地增强了其可信度与研究价值。我尤其关注到其中对战役不同阶段指挥体系变动的梳理,那份条理清晰的脉络,让原本错综复杂的战场态势变得清晰起来。每一次对新材料的引用,都伴随着审慎的考证和注释,体现出编纂者对历史真实性的极致追求。对于研究历史的学者而言,这套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库。它不是让你轻松阅读的故事集,而是一张需要你投入精力去解读的地图,但一旦你掌握了其中的逻辑,你对淞沪会战的理解将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和广度。这种“硬核”的风格,是当下很多通俗历史读物所缺乏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厚重却不失雅致,尤其是封面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立刻就把人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资料搜集和整理上所下的苦心。每一页都像是从尘封的档案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些泛黄的字迹、手写的批注,甚至有些模糊不清的旧照片,都充满了历史的温度。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时间的胶囊,记录着淞沪战场上无数无名英雄的足迹与呐喊。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挖掘,比如某一营的兵力调动、某次战役的后勤补给情况,这些往往是宏大叙事中容易被忽略,却恰恰是构成真实历史肌理的关键要素。对于任何一个对这段历史有深度探究欲望的人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呈现方式,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视角,让人得以窥见战争的残酷与复杂,那些凝结在纸页上的点滴,都沉甸甸地诉说着历史的重量。
评分这套丛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填补了某些“空白地带”的努力上。我注意到一些关于地方抵抗组织、民间互助团体在战争中所扮演角色的零星记载,它们不再是被主流叙事边缘化的声音,而是被提升到了一个可以被分析和讨论的位置。这种对“小人物”和“侧翼战线”的关注,使得整个淞沪抗战的图景变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它不再仅仅是国共两党军队的正面交锋,而是牵动了整个社会肌体的巨大反应。每次读到这些补充性的材料,我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它提醒我们,历史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看似不重要的事件累积而成的巨洪。对于希望全面了解那段历史的普通读者来说,这套丛书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包容的观察口。它就像是为一幅已经很宏伟的画作,添上了无数精细入微的笔触,让整体的层次感陡然丰富起来。
评分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这套丛书带来的那种穿越时空、与先辈进行“对话”的奇特体验。那些泛黄的信件、那些被反复审阅的命令草稿,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情绪和意志。当你在深夜静静研读某位指挥官在艰难时刻写下的部署时,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肩负重任的压力与不屈。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无数个需要被思考的“为什么”和“如何做”。它强迫你跳出后世的优越感,进入到当时的信息限制和绝境之中去理解决策的艰难。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远比任何口述史都要来得震撼和深刻。每一次合上书本,内心都会被一种庄严的历史使命感所充盈,也更加珍惜今天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